李秀云
預習是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的前奏,是學生帶著自身的經(jīng)驗和背景提前學習,得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的過程。好的預習可以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其終生受益。
那如何引導好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呢?我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是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培養(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的:
一、以教師指導為主導的預習。教師的鼓勵與引導對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要抓好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讀。學生預習一篇課文,首先要做的就是: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流利。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弊x,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更有助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增強聽課的目的性。
二查。初讀一篇新文章,學生總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詞。這時,老師應提醒學生請來工具書幫忙,并把易錯的字音、較難記的字形、字義,記錄在書上或預習本上。
如《北京的春節(jié)》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雜拌兒是用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干果與蜜餞摻和成的”,“雜拌兒”到底是什么樣子?吃起來味道怎樣?可以指導學生去翻閱一些資料,感受老北京春節(jié)的熱鬧氣氛,這樣不僅理解了生詞,也領悟了這樣寫的好處。
三畫。畫出關鍵詞,重點句段。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可指導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如“──”“~”“√”等(依學生喜好而定)勾畫文中的重點、難點。
四問。質(zhì)疑是一切思維活動的基礎,課堂上許多學生往往有一種錯誤的認識,就是認為反正老師上課要講,不愿花費時間去自查自找自問,養(yǎng)成一種懶散的學習習慣。針對這種心態(tài),老師在給學生講清道理之外,還應要求他們把疑難問題在書上標識出來,看誰提的問題最多。孩子們?yōu)榱税l(fā)現(xiàn)問題,會紛紛開動腦筋挖空心思找出疑點:有關于字詞的,有關于內(nèi)容的,也有關于布局謀篇的,還有關于文章作者的和時代背景的。
教師從一年級起就應注意教給小學生自主預習的方法,培養(yǎng)其自主預習的習慣,這個習慣應在課內(nèi)培養(yǎng),到中年級再逐步放到課前。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段特點,我摸索出一種簡易、實用的預習方法。我把這種方法用口訣的形式概括出來??谠E如下:
一畫段兒,二畫圈兒,三畫需認字兒,四畫好詞句兒,五畫疑難處。
“一畫段兒”即讓學生預習一篇課文前,先讓學生用筆在課文每個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數(shù)字標出序號。這個小序號的標畫看似簡單,其實在小學生標畫的過程中,對文章就有了一種感性認識。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許多個自然段構(gòu)成,有的自然段是由一句話構(gòu)成,有的自然段是由幾句話構(gòu)成。這種認識對于今后的讀寫會有較好的影響,使學生知道自己今后作文也可以這樣安排段落。
“二畫圈兒”即學生在完成“一畫段兒”后,對照課后生字表中需要“學會”的生字,在課文中用“O”畫出,由于在課文中需“學會”的生字和需“會認”的生字無明顯標志,這樣用“O”一畫就使學生明確了哪是要求“學會”的,哪是要求“會認”的。在讀課文時會對自己畫出的需“學會”的字有所重視,印象也比較深刻。
“三畫需認字兒”就是畫完要求“學會”的生字后,再對照課后要求“會認”的生字,用“V”在課文中畫出,以區(qū)別要求“學會”的字。這樣更明確了“會認”的要求,以便按要求去做。
“四畫好詞句兒”就是指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有些妙詞佳句往往會使學生“一見鐘情”,有的是可以幫助自己正確、快速的理解課文,老師就要求教給學生用波浪線“~~”畫出。這樣要求會集中學生讀書的注意力,學生在讀書時也會格外注意妙詞佳句,隨時標畫出。
“五畫疑難處”就是指學生在完成上面畫法之后,再讀課文的過程中,對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邊畫出。讀完課文后對疑難問題或查字典,或問同學、老師,或交流討論解決。長此以往,真正養(yǎng)成了“一邊讀一邊想”的好習慣。
二、以小組形式為主的預習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由教師指導形式的預習,學生逐漸掌握了預習的方法,這時就要轉(zhuǎn)入新的形式,讓學生以自愿組合的方式,根據(jù)習得的方法,一起預習,互相影響、互相啟發(fā)、互相促進靠“組織的力量”形成預習的濃厚氛圍。
比如在預習《最后一頭戰(zhàn)象》時“嘎羧披掛上象鞍,它要去哪里?”,嘎羧要離開寨子時,為什麼要披掛象鞍?學生自己想不出,便可以交到小組上跟同學議一議,聽聽同學們的看法。實在理解不透的就拿到課堂上與老師、全體同學交流。我們大力倡導學生敢于向同學、老師乃至書本發(fā)起“挑戰(zhàn)”。理越辯越明,當學生頭腦中的一個個“?”拉成“!”時,我們才確信學生的預習到位了。
三、以學生個體為主的預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指導、同學合作預習是個體預習的基礎,學生經(jīng)過了前兩個階段的訓練,對預習也摸出了門道,在課堂上也嘗到了預習的甜頭,漸漸地把預習作為一種興趣、一種需要而習以為常。這樣就可以在教師預習題的提示下能較為自覺的預習,進入自為階段。
四、以創(chuàng)造性為主的預習
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由教師設置問題預習的基礎上,學生能逐漸地體會和把握到設置預習題的角度、思路、做法,再經(jīng)過教師指導,這樣的“體會”與“把握”將逐步內(nèi)化為獨立預習的能力。這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課文自主的設計預習的題目,實現(xiàn)由教師設置題目到學生自主設置題目的轉(zhuǎn)變,此時,就不能任由學生機械的模仿,作為教師該出手就出手,及時給予他們有效的指導、點撥,使他們發(fā)揮思維創(chuàng)造力,達到預習的效果。
真正有質(zhì)量的預習不僅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使學生在語言表達、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別是對于可塑性強的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