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穎
摘要:弗里德曼貨幣需求理論是經濟學貨幣需求理論中重要理論之一,在貨幣需求理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弗里德曼貨幣需求理論與前期的微觀貨幣需求理論相比較,其分析更加深入、細化。本文將結合現(xiàn)實簡要分析該理論。
關鍵詞:貨幣需求理論;實際恒久性收入;預期回報率
中圖分類號:F8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01
一、弗里德曼貨幣需求理論的來源
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是微觀貨幣需求理論中重要的理論之一,微觀貨幣需求理論是從經濟微觀個體貨幣持幣者角度的出發(fā),研究人們持幣的意愿對貨幣需求的影響。費里德曼貨幣需求理論是在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它從消費者選擇理論出發(fā)進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弗里德曼對貨幣數(shù)量論的重新表述是從貨幣需求入手的,而不是關于產量、貨幣收入或物價水平的理論即貨幣需求是由何種因素決定的理論。
二、弗里德曼貨幣需求理論的主要內容
在消費者需求理論中,個體貨幣持有者在購買決策時,必然考慮三大因素:第一,自身的收入狀況——預算約束,這是購買商品的約束要因;第二,購買的商品價格及該商品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價格;第三,貨幣持有者自身的消費偏好。
最為影響人們購買行為的是預算約束,作為消費者他的消費金額最終受其總收入的影響。在弗里德曼貨幣需求理論中提出了實際恒久收入,并以此代表個人的總財富(總收入)。弗里德曼的理論認為人力財富和非人力財富構成了總財富。人力財富是靠個人(如體力或是腦力)獲得收入的能力,人力一消失這份收入就沒有了,不確定性、風險性大。另一部分是非人力財富即物質財富,如個人的房產、機器設備等資產帶來的財富與人力無關,只要有所有權就可以坐收漁利。弗里德曼的理論中認為影響人們貨幣需求的一個重要變量就是:非人力財富占總財富的比率。
我們用費里德曼貨幣需求公式來進一步說明,公式如下:
(1)
(注:——實際恒久性收入;——固定收益證券預期回報率;——貨幣預期收益率;——股票預期回報率;——預期通貨膨脹率。)
是長期收入的平均數(shù),指的是過去、現(xiàn)在及將來的收入平均數(shù)。由于一種資產的需求同財富正向相關,所以貨幣需求同永久性收入也是正向相關。但費里德曼認為Yp在短期內波動非常小。無論是經濟擴張期還是經濟衰退期,長期收入平均值變動都不大;經濟繁榮期,收入比永久性收入的增長更大。這表明貨幣需求不隨商業(yè)周期的波動而波動,由此,弗里德曼將永久性收入作為貨幣需求的一個因素,
購買的商品價格及該商品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價格及貨幣持有者自身的消費偏好。也就是弗里德曼理論所說貨幣及其他資產的預期收益率,即貨幣、債券、股票的預期收益率、預期物價變動率。這是影響貨幣需求的第二類因數(shù)。
這些都體現(xiàn)在費里德曼貨幣需求公式(1)中。
債券、股票(普通股)和商品是人們持有財富的另外幾種資產形式,這些資產相對于貨幣的預期回報率高低的人們持有它們的動力所在。
1.貨幣預期收益率
公式中的貨幣預期收益率(即貨幣預期回報率)受以下因素影響:第一,銀行對存款所提供的服務;第二、貨幣余額的利息收入。
2.固定收益證券預期回報率和股票預期回報率;
債券相對于貨幣的預期回報率=,股票相對于貨幣預期回報率=。
3.預期通貨膨脹率
商品相對于貨幣的預期回報率=。由于持有商品的預期回報率就是商品價格上漲時的預期資本利得率,所以等于預期通貨膨脹率。
三、弗里德曼貨幣需求理論的現(xiàn)實應用
弗里德曼將永久性收入作為貨幣需求的第一個因素,貨幣、債券、股票的預期收益率、預期物價變動率作為貨幣需求的第二類因數(shù)。
第一,前文中提到,弗里德曼貨幣需求理論將非人力財富占總財富的比率視為一個重要變量。人力財富占總財富的比重越大,人們的持幣愿望越強,社會中對貨幣需求量會增加;反之,非人力財富即物質財富所占總財富的比重越大,人們的財務安全感更強,財務保障更加穩(wěn)固,人們的持幣愿望更弱,消費者更愿意消費享受,因為對社會貨幣的總需求量會減少。
第二,其它集中主要資產形式的預期回報率
社會中的持幣者是買股票、買債券、買商品還是買房產,都有由他們相對于貨幣的預期回報率高低來影響,現(xiàn)實中人們的表現(xiàn)已經充分證明這一點。
1.貨幣預期收益率
如果銀行對存款所提供的服務越多,那么持有貨幣的預期回報率久越高,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會提升人們存款的意愿。另外,貨幣余額的利息收入越高,持有貨幣的預期回報率也越高,人們的持幣愿望會很高。
2.固定收益證券預期回報率和股票預期回報率;
債券相對于貨幣的預期回報率=,股票相對于貨幣預期回報率=。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現(xiàn)實中的現(xiàn)象,都能印證到,債券相對于貨幣的預期回報率=和股票相對于貨幣預期回報率=,著兩個回報率越高,與其相比較的貨幣的預期回報率就越低,人們的持幣愿望就越低,從而社會的貨幣需求就會下降。每當股市、債券市場價格上漲一片大好之時,人們的投資意愿非常強烈,積極投資,甚至抵押貸款或是借債炒股。同時,伴隨的是貨幣利息的相對低廉。炒股賺錢的時候,貨幣的利息收益的低廉的。
3.預期通貨膨脹率
商品相對于貨幣的預期回報率=。例如,假定預期通脹率為10%,人們則預期商品價格亦會上升10%,而商品的預期資本利得就是10%(升值了)。同和的上升一樣,當上升時,商品相對于貨幣的預期回報率增加,貨幣需求下降。最好的例子莫過于房產,90年代末開始的福利房改革,催生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幾番波動,帶來的高位的房價,在人們心中早已將房產從原來的生活必需品視為一種暴利的投資品。人們的持幣愿望越來越低,而更熱衷于房產市場的投資。
參考文獻:
[1](美)費雷德里克·S·米什金.貨幣金融學(第六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朝克圖,周亞軍.西方貨幣需求理論研究述評[J].現(xiàn)代管理科學,2011(7):72-74.
[3]荊仰峰.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J].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學報,1996(9):55-59.
[4]陸凱旋,甄永紅.西方貨幣需求理論的比較分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2(3):62-65.
作者簡介:賴 穎(1980-),女,漢族,四川成都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金融理論與實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