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親子關系是確定親子間一切權利義務的前提和基礎。我國現(xiàn)行的親子法及其相關制度中,親子關系的推定是作為親子關系確認中最為基礎的部分,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內(nèi)容。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作為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套法律,由于人們婚戀觀念和生活觀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的親子關系推定問題相繼浮現(xiàn),迫切需要司法機關加大改進與完善力度。就目前來看,我國在民法中尚未形成一套完備的親子關系推定制度,所以近幾年才出現(xiàn)了看似如此荒謬的大眾話題“證明你爹是你爹”。究其原因,還是在于我國戶口登記制度不健全所致,更深層次來看待這一問題,則要歸咎到親子關系推定制度的人性法律的缺失。本文以為,我國現(xiàn)階段非常有必要借鑒和學習世界各國家、地區(qū)親子關系立法的有效成果。
關鍵詞 親子關系 立法 親子鑒定 推定
作者簡介:張珍炎,臺州市三門縣法律援助中心。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434
一、親子關系立法問題的衍生
戶口登記是我國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權利,從出生開始,到死亡結束,戶口登記一直都是公民身份信息的原始依據(jù)、法律憑證。就目前來看,我國在戶口登記制度建設方面,仍舊是以戶作為單位,即主管人是該戶的戶主,沒有居住在一處的,則不認定為一戶,對于單身居住的,自立一戶,而本人就是戶主。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政府機關、服務部門,均需要公民出具相應的親屬關系證明,比如教育求學、遺產(chǎn)繼承等,這類問題是難免不了的。但上述也提到過了,遷出本戶口的,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則需要注銷戶口,并自立一戶。在這種局面下,許多原有的制度漏洞不斷被凸顯出來。所以一些看似荒謬、實則制度缺失的問題現(xiàn)象浮現(xiàn)在大眾視野,“證明你媽是你媽”、“證明你爸是你爸”。
關于這一問題,近些年國內(nèi)的研究也比較深入,不過,筆者在這里從一個新視角來看待解讀。2011年8月13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進一步完善了該領域相關立法規(guī)范。其中,第二項條款就親子關系訴訟制度作了更深層次的解釋和規(guī)定,重點是關于親子關系的推定規(guī)則。其中的內(nèi)容是這樣解釋到:“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并已提供必要證據(jù)予以證明,另一方?jīng)]有相反證據(jù)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的一方的主張成立。”當然,筆者以為,該法規(guī)的出臺盡管在實質(zhì)上并無突破性進展,但至少在形式上結束了以往我國學界、實務界關于能否適用推定認定親子關系問題的爭論。簡單一點說,它將這種關系體系上升到法律的層面,如此一來,變?yōu)椴门姓叩乃痉ú门刑峁┑妮^為明確的法律依據(jù)。然而,觀察近五年來的親子關系訴訟,其中對于推動規(guī)則的適用狀況,我們可以清楚的發(fā)現(xiàn),裁判者對其適用范圍、適用條件以及原告范圍等問題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存在較大的偏差。所以我們也看到了在司法實踐中同案不同判的現(xiàn)象仍舊頻發(fā)發(fā)生?;谏鲜銮闆r,本文所堅持的觀點是,既要在理論層面上督促著裁判者明確親子關系訴訟中推定的邏輯結構和法律效果,同時也需要進一步保證推定處理和親子鑒定在親子關系認定這一問題上的適用性。簡單一點說,不能只再是一種形式的適用,更重要的是實踐性與理論吻合,合理配置雙方當事人的程序性權利義務。除此之外,筆者以為,還需要加大明確的是,在民事立法層面上應當建構完善的親子關系推定機制,或者理解成為是親子強制認領制度。總之,只有如此,才能更加有效的保障親子關系訴訟中推定規(guī)則的實施。
二、親子關系推定
親子關系是確定親子間一切權利義務的前提和基礎,從這一點也足以看出,在立法層面親子關系確認的重要性。換言之,我國現(xiàn)行的親子法及其相關制度中,親子關系的推定是作為親子關系確認中最為基礎的部分,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內(nèi)容。從另一個發(fā)展視角來看,人類社會之所以突飛猛進、生機勃勃的發(fā)展下去,正是建立在一個個小的家庭、親屬的基礎之上,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生命撫育。例如,在家庭關系中,親子關系一直都是主系,一般也被稱為是直系親屬關系,它是整個血清關系中的最為親密的一系。因而,關于親子關系的規(guī)范,實際上就是對人類自身的延續(xù),也是對中華民族文明的傳承,這也是從古至今歷朝歷代在家庭道德約束的基礎上適當加以法律規(guī)范的主要原因,同時更是當下我國為何要調(diào)整婚姻家庭法中的親子關系,即進一步明確其地位和重要性。筆者在這里舉出一個現(xiàn)實中最常見、也是最典型的例子:戶主是李大爺,李大爺夫婦生育四個子女,二兒二女。隨著倆兒子娶妻生子,這一家戶口人數(shù)又多了六個人,分別是大兒子的妻子和一對兒女、二兒子的親子和一對兒女。在戶口本上,李大爺仍是戶主,新加入的六人與李大爺?shù)挠H屬關系也比較明確,兒媳關系、爺孫關系。然而,問題就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下并無法證明李大爺?shù)膶O子是兒子、兒媳的孩子。此外,在戶口本上,李大爺?shù)呐渑迹矡o法證明其父母是誰?最重要的是,李大爺?shù)膬鹤雍蛢合保麄冎g的夫妻關系也無法證明。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均需要找相關部門開具證明。
就目前發(fā)展情況來看,現(xiàn)行民法中關于親子關系的解釋,也就是人們俗稱的父母子女關系,而在民事訴訟過程中被稱之為親子關系。具體而言,親子關系就是專門用來調(diào)整父母子女之間的法律關系的一種規(guī)范。當然,于公于私、于法于德,該領域所涉及的內(nèi)容是比較多的,比如關涉到父母子女間的財產(chǎn)關系,以及父母和子女間的人身關系。從司法的角度來直觀看待該問題,就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關于這一點,在我國現(xiàn)行《婚姻法》中有較為明確的規(guī)定,根據(jù)其內(nèi)容解釋上的不同,可以將其歸為兩種不同的情況。第一,親子關系是自然血親的關系,它是以法律事實作為依據(jù)的,從子女出生之日起便以生效,法律的約束力非常強,不允許父母與子女之間解除關系,也這種關系要想終止,必須要通過法律的程序,比如依法送養(yǎng),或者是父母和子女的其中一方死亡。第二,親子關系是法律擬制的關系。簡單一點來概括,就是指建立在收養(yǎng)或者再婚等相關法律行為的前提下,與前者不同,這種法律是人為設定的。比如,比較常見的繼父與子女、繼母與子女關系等。
基于上述所言,相應的也就衍生了親子關系推定制度,它是親子關系確認制度中的一塊重要內(nèi)容。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對傳統(tǒng)親屬法的解釋的完善,對于親子關系是婚生還是非婚生,不再加以深入?yún)^(qū)分和研究。當下我國現(xiàn)行的親子關系推定制度,可以通過與傳統(tǒng)的一套制度加以對比來探尋,傳統(tǒng)分法是將親子關系推動、否認、認領作為三個主要部分。關于這一點,從多年的實踐及其結果中足以觀察到,不合邏輯之處比較多。我們可以細看這一問題現(xiàn)象,深層次來解讀,我們會發(fā)現(xiàn),親子關系否認不應該與親子關系推定同等存在,因為對于親子關系的否認,這一項本身就是親子關系推定的相關內(nèi)容之一,所以,應該將其作為親子關系推定的一個內(nèi)容補充。
三、我國親子關系立法構造存在的問題及踐行方略
(一)親子關系訴訟中適用推定規(guī)則存在的問題
結合著當下國內(nèi)該領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筆者將該方面的立法構造問題歸納為三點。其一,親子關系鑒定程序的差異造成適用范圍的不同。具體來說,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現(xiàn)階段比較盛行的就是DNA鑒定,其用來確認親子關系的準確率高達99% ,而否定親子關系的比率完全是100% 。關于這一點,在親子關系鑒定程序進行中,包括訴訟當事人,以及法院裁判者在內(nèi),與以往相比,均比較倚重DNA鑒定,因為該路徑可以將法律事實完美的呈現(xiàn)出來。但是,很多的司法實踐一再告訴我們,并不是所有的親子關系訴訟當事人都贊成DNA鑒定,相關的理由也很多。當然,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均是如此,尤其是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地區(qū),明確禁止對拒絕親子鑒定的一方當事人強制性鑒定。換言之,其更為看重法律事實。其二,親子關系鑒定中,對于必要證據(jù)理解程度不同。比如原告一方,親子關系推定首要的條件就是提供必要證據(jù)。在實際的司法實踐中,由于上下級法院對這種關系的理解和執(zhí)行不同,造成同一個親子關系訴訟案件出現(xiàn)不同的裁判。其三,在親子關系訴訟過程中,原告范圍的理解不同。關于這一點,在《婚姻法解釋(三)》中的第二條明文提到,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訴訟的原告為夫妻一方,反過來說,與之相對的請求確認親子關系存在訴訟的原告,則認定為是當事人一方。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現(xiàn)行的法律中并沒有將請求確認親子關系存在訴訟的當事人作為原告。
(二)親子關系推定制度的建立
筆者以為,親子關系推定制度的建立,核心還是在于“法”,即承認法的價值,以法來實現(xiàn)對人的關系的解讀,這是基礎條件。相應而言,法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它是整個體系架構的核心一環(huán),并為人提供服務,對人的需要加以滿足,是人關于法的絕對超越指南。關于這一點,本文堅持認為,要明確兩個大的統(tǒng)一的方向。首先是制度的自由,自由是法律的最大價值,即一定社會中人們受到法律保障或得到法律認可的,按照自己意志進行活動的人的權利。簡單一點來說,我們在研究親子關系推定以及相關立法中,本質(zhì)就是為了保護親子雙方當事人的自由。其次是制度的人權。人權是將人與動物區(qū)別開來的一個標準,它是觀念上的標準、道德上的標準,當然,也可以看做是政治和法律上的標準。
筆者以為,現(xiàn)階段完善我國親子關系訴訟中推定規(guī)則已然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當然,這不僅僅只是一項法律問題,同時也是一項社會性的大問題,是民眾比較關注的問題現(xiàn)象。譬如,近兩年被社會大眾所詬病的一些機制問題,均是由此衍生,包括“證明你媽是你媽”、“證明你爸是你爸”。當然,比如像我國臺灣地區(qū),公民身份證均注明父母是誰。不過,當下大陸地區(qū)有屬于自己的國情,很多原則性的東西并不能改變,也不可能照搬外界。對于,需要解決的應該是明確親子關系訴訟中推定適用的前提條件,通過上述一番談論后也足以表明,問題的源點在于親子鑒定的缺位。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情況,對于裁判者來說,最為看重的就是事實性、目的性,即通過親子鑒定意見來加以證明,比如DNA。再者就是適用推定,可以是法律推定,也可以是事實推定。關于這一點,實際上可以適當借鑒德國、意大利等一些國家地區(qū)的成果。除此之外,還需要進一步明確親子關系訴訟中推定適用時當事人的程序性權利義務配置。關于這一點,實際上可分為兩步。第一,親子關系的推定立足于基礎事實,以此來推出親子關系是否存在這一事實,用法律專業(yè)術語就是指舉證證明。第二,在原告/當事人的舉證的前提下,被告一方可以提出與之相反的證據(jù)來反駁這一推定事實。關于這一點,其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比如對于原告來說,正是因為親子關系訴訟中推定的適用,才使得原告獲得的權利得以擴大,即舉證證明的負擔被大大減緩。簡單一點說,原告不再需要去證明親子關系是否存在這樣一種抽象的事實,而是僅僅只提出與訴訟案件相必要的證據(jù)來證明即可。
參考文獻:
[1]夏吟蘭.以“子女本位”審視我國離婚親子關系立法.中國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 2007.
[2]李洪祥、徐春佳.我國未來民法典中親子關系否認制度的建構.當代法學.2008, 22(5).
[3]薛寧蘭.我國親子關系立法的體例與構造.法學雜志.2014, 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