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瑋娟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口腔醫(yī)院,江蘇南京 210008)
·健康教育·
個性化口腔衛(wèi)生健康宣教對成人牙周炎治療的療效影響
傅瑋娟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口腔醫(yī)院,江蘇南京 210008)
目的 觀察口腔衛(wèi)生健康宣教對牙周炎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 將60例牙周炎患者按照簡單隨機化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均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對照組進行口腔健康教育,觀察組進行個性化口腔健康教育,隨訪6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牙周炎治療效果。結果 干預3個月及6個月后,牙周袋探診深度觀察組分別為(3.67±1.39)mm、(3.39± 1.32)mm,對照組分別為(3.71±1.34)mm、(3.62±1.56)mm,探診后出血陽性率觀察組分別是21.37%、4.37%,對照組是24.23%、19.6%,改善效果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 個性化口腔衛(wèi)生護理健康宣教在牙周炎治療效果中有重要作用。
牙周炎;口腔護理;健康宣教
成人牙周炎是臨床常見的口腔慢性疾病[1],是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炎癥,如未能及時治療控制易導致牙槽骨吸收,患牙無法保存而喪失,進而影響美觀和咬合功能。牙周炎的治療主要是采用刮治療法去除菌斑和控制炎癥,但刮治后的短時間內牙周袋內殘余的細菌會在根面重新粘附和繁殖,因此日常的口腔衛(wèi)生護理對牙周炎患者而言非常重要。雖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人群的口腔健康意識也得到提高,但對牙周炎的了解和危害性的認識還不足,僅有少部分人群會每年定期對牙周進行全口潔治,而對于口腔衛(wèi)生日常護理缺乏了解。通過合理的口腔健康教育可以讓患者全面了解牙周病的病因、發(fā)展、預后以及危害性,提高對牙周病的認識,更好的維護口腔健康。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牙周科通過對牙周炎患者進行個性化口腔健康宣教,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的口腔衛(wèi)生護理,取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為慢性牙周炎,全口預留牙≥10顆;牙周袋探診深度(PD)>3 mm,并有牙齦出血癥狀;牙齒鄰面臨床附著喪失>1 mm,探診可見牙齦出血,放射檢查可見水平或垂直性牙槽骨吸收;1月內未服用抗生素類藥物和其他免疫反應類藥物,半年內未接受過系統(tǒng)性牙周治療;無糖尿病、心血管等系統(tǒng)性疾病,女性患者無妊娠及哺乳狀況。符合納入標準患者60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分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7~59歲,平均年齡43歲。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35~60歲,平均年齡4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齦上潔治、齦下刮治等牙周病系統(tǒng)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未使用藥物治療。每3個月復診治療1次。入組后進行健康宣教。
1.2.1 對照組 進行基本的口腔健康教育,內容包括基本知識教育,介紹牙周病成因和危害,菌斑和結石的形成和對牙周組織的破壞過程。要求刷牙三三三制,即餐后3 min刷牙,每次刷牙3 min,要把牙齒3個面都刷到,采用豎刷法,同時建議每3個月定期更換牙刷。
1.2.2 觀察組 進行個性化口腔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自身的牙周狀況,幫助患者分析病因,糾正不良習慣;讓患者了解菌斑控制的重要性,根據(jù)患者自身牙周狀況和口腔牙列特點,以及個人手工靈巧度,指導患者掌握適合自己的菌斑控制方法,如牙刷和刷牙方法的選擇、牙間清潔方法的選擇等;每次復診時采用菌斑指示劑對口腔衛(wèi)生狀況進行檢查,讓患者了解后期口腔衛(wèi)生護理的重點區(qū)域,加強感性認識,增強口腔衛(wèi)生護理認識。在每次復診治療中,堅持針對性,反復多次宣講加強患者認知。
1.3 效果評價 PD是采用牙周探針測試齦袋或牙周袋的深度,即齦緣至袋底或齦溝底的距離,是重要的牙周臨床指標。牙周探針上的刻度就是PD的讀數(shù),常用于評估牙周支持組織的喪失情況和炎癥情況,而健康牙齦的齦溝探診深度不超過2~3 mm。探診后出血(BOP)可用以評價牙周組織是否處于穩(wěn)定階段的指標,如探診出血則提示牙周附著喪失可能正在發(fā)生,統(tǒng)計陽性率?;颊呷虢M時檢查口內余留牙頰舌側近中、中央、遠中6個位點的探診深度,并觀察各點位有無發(fā)生BOP,記錄為基礎值,在首次治療后3個月、6個月復診時,檢查并記錄PD、BOP情況,計算陽性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 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在治療過程中因5例患者未按時復診,2例患者服用藥物被剔除,最終觀察組有效例數(shù)26例,檢查探診位點數(shù)3 114個;對照組有效例數(shù)27例,檢查探診位點數(shù)3 102個。兩組患者入組時和治療后3個月及6個月PD和BOP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入組時和治療后3個月及6個月牙周PD和BOP比較
牙周炎的首要致病因子是菌斑,菌斑12 d就可形成一定規(guī)模并光滑的齦上結石,菌斑和結石內的細菌引起牙齦炎性反應,進而引起牙周結締組織破壞,附著喪失,牙周袋形成等。所以牙周炎的治療首先是控制菌斑,清除結石,其次是在基礎治療后口腔衛(wèi)生的維護,控制菌斑和結石的再生。在菌斑控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牙間清潔中,牙線、牙間隙刷、潔牙帶、牙線動力裝置已經(jīng)廣泛應用,但這些護理工具國內大部分患者都缺乏了解和認識[2]。口腔健康教育能有效改變患者對牙周疾病的認知,改善口腔保健知識和行為,對牙周病的防治發(fā)揮重要作用[3]。因此,對患者進行健康衛(wèi)生教育,讓患者了解牙周炎基本的病因病理知識,掌握有效的口腔護理方法,對牙周炎的預防和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相關報道也證明了這一點[4]。兩組患者每次復診時給予牙周病系統(tǒng)治療,清除齦上、齦下菌斑及牙石等沉積物,去除局部菌斑的滯留因素,并指導患者進行治療后的口腔的日常維護。由于每例患者牙周組織破壞類型和嚴重程度不一,牙列的形態(tài)如擁擠度、間隙和牙齦類型不同,并且患者自身手工靈巧度存在差異,因此不存在一種通用的口腔衛(wèi)生保健方法適用于所有患者。有效刷牙僅僅能夠達到65%牙面清潔且不能去除牙齒鄰面菌斑,磨牙和前磨牙的鄰面是殘留菌斑主要區(qū)域,國外研究[5]表明,使用牙間隙刷能減小PD及緩解探診出血,并且能更有效去除牙鄰面菌斑,而不壓迫牙間乳頭。觀察組患者通過個性化的口腔健康教育,根據(jù)個人牙齦組織外形和穩(wěn)定性、牙外展隙形態(tài)、牙齒排列以及患者能力和積極性,采用合適的牙間清潔方法和工具,如牙線、牙間隙刷、單束毛牙刷等,進行有效簡單,且對軟硬組織沒有損壞的菌斑控制方法,并且每次復查時通過菌斑指示劑讓患者對口腔菌斑有直觀認識,引導患者更加合理進行個人口腔護理。告知患者在進行牙間清潔出現(xiàn)牙齦出血時,牙齦出血不是停止牙間清潔的指征,而更可能是炎癥需要治療的提示,讓患者能有效控制牙菌斑。本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牙周病系統(tǒng)治療和口腔衛(wèi)生維護3個月及6個月,觀察組PD分別(3.67± 1.39)mm、(3.39±1.32)mm,對照組分別是(3.71± 1.34)mm、(3.62±1.56)mm,觀察組BOP陽性率分別是21.37%、4.37%,對照組是24.23%、19.6.%,改善效果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通過個性化口腔衛(wèi)生健康教育,患者掌握適合自己的口腔衛(wèi)生方法,更有利于牙周炎的治愈。
[1]孟煥新.牙周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56.
[2]周微,許朝誼,陳琪.綜合護理干預對牙周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4,39(2):281-282.
[3]馬麗輝,吳勇,朱麗紅,等.椅旁健康教育對慢性牙周炎患者維護期口腔衛(wèi)生狀況的影響[J].中華口腔醫(y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14(6):46-48.
[4]鐘秀芬,李民冬,施春梅,等.牙周病患者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健康行為的調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7):621-622.
[5]Tu Yk,Jackson M,Kellett M,et al.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interdental hygiene in a alinical trial[J].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2008,87(87):1037-1042.
R473.78
A
1671-9875(2017)03-0286-02
傅瑋娟(1986-),女,本科,護師.
2016-12-01
10.3969/j.issn.1671-9875.2017.0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