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將這種需要拿捏的氣氛張弛有度地表現(xiàn)出來,還要熨帖生活的質(zhì)地,是日劇最擅長的。
《四重奏》的爆紅不出意料,似純愛的畫面,似懸疑的勾連,泛著機鋒冷光的幽默,一句臺詞就能哽死你,隨處埋伏反差和反轉(zhuǎn)。以為是“大齡奇葩抱團(tuán)取暖”的治愈故事,未免太低估坂元裕二的業(yè)務(wù)能力。第一集里,從KTV同步走出四個人,看似萍水相逢其實各懷款曲,內(nèi)情掩映下的群戲就像霧里看花,越不真切,越耐人尋味。
作為坂元裕二的迷妹,我經(jīng)常懷疑他是不是有一個專屬小黑本,記錄生活瑣碎,在腦海里煉成珠璣,鑲進(jìn)劇本。 “金句王”是普羅眾生的集大成者,又像活出了平凡人的幾輩子,謙遜而不徐不疾地趨近生活的真相和真理。
編劇做到這個份上,是讓人放心的,就算劇中人不幸落入狗血窠臼,他也不屑于用狗血糊你一臉,草蛇灰線,潛伏伺機,將情節(jié)編成絨毯,讓你舒服地躺臥后,突然探出一根針,在絮絮叨叨、嘰嘰歪歪中完成會心一擊??赐晷畔⒘烤薮蟮牡谝患?,我已五星敬上,謹(jǐn)祝不爛尾。
所以,《四重奏》的好,遠(yuǎn)不只刷屏的金句和美到肝顫的畫面,而是落在整體氣象上,一雙穿針引線手,以相似的頻率,撩弄世人的難言之隱,又因某種磁場的吸引,勾起一窺究竟的欲望。
輕井澤的小別墅,同一屋檐下,籠出的是理想國,卻不是安樂窩。全員說謊,全員單戀,湊成危險而微妙的局。單箭頭形成的閉環(huán)里,四人之間的碰撞是火花和蛇信的雙重閃現(xiàn)。從雞毛蒜皮、不動聲色中透視處世哲學(xué)和特定處境。
就拿炸雞要不要擠檸檬這點兒破事,爭得面紅耳赤,這場又龜毛又突兀的對手戲來說,四人個性鮮明地立起來,兩邊站隊的奇異CP感,不經(jīng)意成了后面暗潮涌動的機關(guān)。
一個圖釘、毛衣上粘的珠子、“案發(fā)現(xiàn)場”的襪子……細(xì)節(jié)的推演,充足的解讀空間,讓事情的轉(zhuǎn)折,落于毫不驚人的暗處。有人從一地雞毛里看到遺落的閃亮,便有人從一地雞毛里看到注定的頹喪。
父親去世都選擇缺席的親子疏離,喪失神秘感后再不對等的婚姻,“三流砥柱”因有志向而淪為四流,于道義上它們是心障,是慘敗,是逃避,于情理上,卻是人生無解的難題和難以從眾求同的堅執(zhí)。
這也正是《四重奏》無法劇透的原因,里面的是是非非和牽牽扯扯不是一句話、一刀切能理清楚的。劇集用大篇幅煽動丈夫失蹤的懸疑,真身在第六集出現(xiàn),卻是個倉皇狼狽的慫樣,兜了一大圈,圓了個黑色幽默。你以為苦心經(jīng)營的“弒夫案”就為了破案的快感嗎?不,揭開了生活的荒謬(夫妻倆各說各話的神剪輯,讓第六集全程高能)。你苦心推理的懸疑,只是他人的心之暗面。你不信邪死磕的道理,根本就推演不出眼前毋庸置疑的結(jié)果。
四個處于不同程度的失敗者,承受各自的分裂和傷害,懷揣私密的猶疑與心結(jié),像是小孩的靈魂套在過大的成人軀殼里,始終惶惑、天真、怯懦著。每一張美麗的臉孔,都交疊著雨天的陰霾和雪霽的明媚。而每一次動機不純的交會,又以負(fù)負(fù)得正的曲線方式,向殘酷世界掏取了一點意料之外的溫情。
初衷并不純潔的陰謀能否拐向溫暖結(jié)局?廢滯的人生是否合奏得出圣潔的旋律?
劇中每每令我起雞皮疙瘩的感動場面,都是他們四位一體的演奏。音樂是救贖,也可說是精神上的掩體,戒不掉的良性“心癮”。在其掩護(hù)、美化作用下,他們雖然像是殘缺的藝術(shù)品,但拿起提琴的一刻,如有神助,渾身發(fā)光,你想找出一百個形容詞描述那場景,最終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超然于任何一種表述之外——但凡人世間的美妙,行至語言廢止之處,便近乎殊勝。
“對微小的感觸念茲在茲,必有不屑于討好外部世界的秉性”,我想,這些有著小小怪異和堅持的人,都是《四重奏》之類劇集的受眾。從一部劇中找存在感,或多或少看到那個不被外界承認(rèn)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