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許地山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小說家和散文家。他的敘事散文《落花生》曾被收進中小學(xué)語文課本,是打動過好幾代人的經(jīng)典篇目,他也因此給自己取了一個“落花生”的筆名。
生活中的許地山為人隨和,不拘小節(jié),人緣頗好。然而,在治學(xué)方面,他卻一改生活中隨性的做法,做事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甚至到了“較真”的地步。
1921年,許地山親手在燕京大學(xué)成立了文學(xué)研究會。當(dāng)時,參加研究會成立的還有熊佛西、冰心、凌叔華等幾位志同道合的好友。經(jīng)過商討,他們幾人共同創(chuàng)辦了一份校園刊物——《燕京大學(xué)季刊》。當(dāng)時,在每一次出刊前夕,他們幾個都要聚集在一起,仔細商量稿件的撰寫和雜志的編輯工作。
在組稿的過程中,許地山一貫主張嚴謹治學(xué),每一篇文章的寫作都要有根有據(jù),不可信手拈來。而任何經(jīng)不起推敲和討論的文章,都一律不得刊用。
有一次,許地山為雜志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其中文章中用了“雇工”一詞。冰心在編輯許地山的這篇文章時,隨手在“雇”字旁邊加了個“亻”,將“雇工”改為“僱工”。許地山看到后不以為然,但他并沒有作聲。
幾天后,冰心突然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來信。她很是奇怪,立即拆開來信,一看,竟然是許地山寫給她的。信的中心意思是:“古代的‘雇字,并沒有“亻”。最后,許地山引經(jīng)據(jù)典,洋洋灑灑地論證“雇工”二字是正確的。
冰心看完信后覺得很好笑,并沒有理會,而是把信放到了一邊。不料,過了一個星期后,許地山又寄來了一封長信,并且補充了更多材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冰心看完信后,有點哭笑不得,最后,她只得給許地山回信道:“我服了,你不用再找更多的材料了,我馬上改過來就是。”至此,許地山這才罷休。由于害怕許地山愛“較真”的脾氣,冰心以后再也不敢隨便改動他的文章了。
許地山對文字的“較真”,不僅令人可敬,也令人感到可愛。
(編輯/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