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京
【摘 要】 目的:探討放射影像技術在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診斷中的應用。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急診接收的78例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色球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guī)X線檢查,觀察組患兒采用放射影像技術檢查。對比兩組患兒異物檢出率和異物征象檢出率。結果:觀察組患兒異物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兒肺不張、氣管堵塞以及縱膈位置改變各異物征象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放射影像技術在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具有較高的異物檢出率與異物征象檢出率,值得在臨床醫(yī)學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放射影像技術 小兒 氣管 支氣管 異物
在急診中,氣管支氣管異物是常見的呼吸科疾病,患者由于呼吸不暢,易發(fā)生窒息與死亡等惡性事件發(fā)生[1]。小兒由于安全意識較弱,多動,加之器官發(fā)育尚未完全成熟,使得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發(fā)病率約占該類患者的80%[2]。因此,采用有效診斷技術,及時進行診斷,是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治療的關鍵。但目前臨床中診斷技術較多,為了尋求一種有效的診斷技術,本文將我院收治的78例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放射影像技術的應用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急診接收的78例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患兒納入研討范圍,采用雙色球分組法分為對照組(n=39)和觀察組(n=39)。對照組中,男性患兒22例,女性患兒17例;年齡9個月~5歲,平均年齡(2.7±0.8)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2h~7d,平均年齡(1.2±1.1)d。觀察組中,男性患兒23例,女性患兒16例;年齡10個月~5歲,平均年齡(2.8±0.9)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2h~6d,平均年齡(1.1±0.9)d。兩組患兒基線資料比較,均衡性較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78例患兒在接受檢查前均禁食4h,同時對其心率進行監(jiān)測,并幫助、指導患兒在檢查前進行呼吸訓練,每次吸氣之后,保持10s左右的憋氣,再呼氣,以此緩解患兒呼吸不暢癥狀。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X線檢查,具體如下:指導患兒取仰臥位,并進行深呼吸,若是患兒年齡較小,不能很好配合檢查,則需在家屬的幫助下完成安撫、固定工作。若是患兒哭鬧不止,檢查過程中需對肺部透亮情況進行仔細觀察,是否出現(xiàn)縱膈。
過程中患兒采用放射影像技術檢查,具體如下:選用64層螺旋CT進行掃描診斷,參數(shù)設置螺距比為3:1,層厚2.50mm,管電壓120kV,管電流250mA。在開始掃描前,需確?;純呵榫w穩(wěn)定,對于哭鬧無法停止的患兒,可適當使用鎮(zhèn)靜劑。掃描中患兒取仰臥位,醫(yī)護人員可適當對參數(shù)進行調(diào)整。
兩組患兒圖像資料均由兩名相同醫(yī)師共同分析,最終給出診斷結果。
1.3 評價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兒異物檢出率與異物征象檢出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經(jīng)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異物檢出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異物檢出率高達100.00%,與對照組患兒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異物征象檢出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肺不張、氣管堵塞以及縱膈位置改變各異物征象檢出率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小兒誤吞異物后受到驚嚇或哭鬧,異物便會被患兒吸入氣管或支氣管內(nèi)部,進而表現(xiàn)出痙攣性咳嗽、呼吸不暢、陣發(fā)性嗆咳等癥狀,若是咳嗽嚴重,還會導致患兒出現(xiàn)嘔吐癥狀。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的嚴重程度取決于異物大小、性質(zhì)、堵塞程度等,嚴重者可直接導致患兒死亡。因此,采用有效的診斷方法,早診斷、早治療在臨床中十分重要。
X線作為臨床中最常用的診斷方法之一,具有一定的診斷作用,但很難直接顯示陰性異物,需根據(jù)患兒異物征象進行確診,且會給患兒帶來輻射損害,進而影響診斷結果,因此臨床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而64層螺旋CT具有較高的分辨率,不僅定位精準,且無額外輻射刺激,可清晰顯示患兒異物形狀,從而為診斷提供可靠數(shù)據(jù)[4]。此外,本文所采用的螺旋CT是普通CT的升級版,掃描率更高,且可對任意層面的圖像進行科學重建,從而保證掃描圖像的整體質(zhì)量[5]。本文研究中,對照組患兒采用X線檢查,觀察組患兒采用放射影像技術檢查。結果表明,觀察組患兒異物檢出率與異物征象檢出率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放射影像技術在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值得在臨床醫(yī)學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董世杰.放射影像技術在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4,24(7):4508-4509.
[2] 呂芳盛.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診斷中放射影像技術的作用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0,29(14):179,181.
[3] 陳小艷.放射影像技術在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6,29(22):280.
[4] 孫志強.放射影像技術在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2):128-129.
[5] 吳偉.放射影像技術在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33(5):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