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鳳
【摘 要】借助中西方文學中對棄婦的形象的詮釋和定義,深入剖析中西方文化對待女性婚戀的差異性,以期女性的愛情和婚姻幸福。
【關(guān)鍵詞】民族精神;中西方文化差異
棄婦,自古是中國文學的重要形象,似乎每每涉及到棄婦時,呈現(xiàn)在欣賞者眼前的總是那愛恨的形象,惹人憐愛,糾人心碎。其實早在《詩經(jīng)》中,棄婦就已經(jīng)是不可忽視的主題了,《邶風·谷風》、《衛(wèi)風·氓》、《王風·中谷有蓷》、《鄭風·遵大路》、《小雅·白華》都是這方面的代表,將一個個棄婦形象鮮活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相似地,在孕育了西方文明的古希臘文學中也出現(xiàn)了棄婦題材,恐怕歐里庇德斯筆下的美狄亞是逃脫不掉西方最早的棄婦的稱號了。不過,中西方的棄婦在遭人拋棄,演繹悲慘的同時,也顯現(xiàn)著不同的特點。我們似乎可以從這些不同當中看到東方女人的溫順,賢惠,知書達理,西方女人的熱情,勇敢,愛憎分明。
《詩經(jīng)》中,《衛(wèi)風·氓》是和《美狄亞》最有可比性的作品。
首先是婚前,氓以貿(mào)絲為名來提親,但是因為沒有媒妁之言,“我”只能送氓到河邊,還要解釋自己的心意——并不是我不想和你在一起而故意拖延時間,而是沒有媒人,不合禮法,希望你不要生氣??!秋天吧,秋天你請了媒人來,我就嫁給你??傊?,在中國,沒有媒人之言,沒有父母之命,女人只能等,等,等……美狄亞就不同了,當與前來盜取金羊毛的伊阿宋一見鐘情時,她可以傾其所有,義無反顧、不擇手段地為心上人付出。獻出法寶是小,背叛父親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為了愛人而殺害哥哥才令人瞠目。面對愛人,為了追逐未知的愛情,美狄亞在經(jīng)歷了一些列大逆不道之后毅然決然地與伊阿宋浪跡天涯。
婚后是一段平靜而幸福的生活。嫁給氓的我,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每天勤勤懇懇地扮演著賢妻的角色,即使容顏衰老,也不能動搖我盡為人妻的意念,對我而言,做一個合格的家庭主婦便是我一生的理想與幸福。用現(xiàn)代人的眼觀來看,美狄亞似乎要更幸福一些,因為婚后她和伊阿宋確實度過了一段快樂日子,并生下兩個兒子,似乎這段幸福證明了她當初的選擇的正確。
但是,世事難料,男人的喜新厭舊便是女人的悲哀。面對毫無道理的休妻,面對毫不猶豫的薄情寡義,我只能“靜言思之,躬自悼矣”。除了默默地忍受痛苦與委屈,自哀認命外,我別無選擇。任何的反抗,報復,都是不合禮法的,也不是我一個弱女子所能為。相比之下,伊阿宋就沒有那么幸運了?;蛟S是愛愈深,恨愈切吧,在伊阿宋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拋妻棄子,欲娶他國公主時,美狄亞這個火一般的女人便展開了徹底地復仇計劃。她要將丈夫,公主,和那女人的父親變作三具尸首。為了復仇,她不惜利用親生骨肉,甚至于搭上兩個兒子的性命,在殺死情敵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報復傷害過自己的負心漢,讓他飽嘗痛失所愛,斷子絕孫的痛苦。另外,復仇前,美狄亞還聯(lián)絡了后臺,為自己留下了后路,如此周密而兇殘的復仇計劃,不得不讓我們再一次被她的智慧所震動。
看到了中西棄婦對相同遭遇做出的不同反應后,我們不得不靜下來思考這背后的原因。
自然環(huán)境作為外因的一個方面,對中西性格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古希臘地處要害之地,是先進文化和技術(shù)的集散要地。湛藍的愛琴海孕育下的古希臘民族習性產(chǎn)生了重視個性張揚、能力發(fā)揮、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重視現(xiàn)世生活的文化傳統(tǒng)。所以美狄亞的愛憎分明正是古希臘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在地大物博的中國,自給自足的封閉式生活也同樣造就了中華民族追求含蓄、低調(diào)、謙忍的性格。
更值得注意的是,封建禮教對中國婦女地位以及性格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的,甚至可以說,這是根源性因素,影響至今。古代奉行的社會總規(guī)范《禮記》認為婦女是服從人的。那“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的“三德”恰恰明了一個問題——女人一生都從屬于男人。《易經(jīng)·系詞》曾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健也;坤,順也;乾剛坤柔?!彪m然多年來“夙興夜寐,靡室勞矣,靡有朝矣”,面對丈夫的負心,兄長的譏諷,我也只能自哀自悼。到后來,我們更能見到生女不舉,妾換馬等一類荒謬現(xiàn)象。相反,美狄亞則處在一個完全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中。首先在古希臘舊神譜中,女性地位比較高,神話中的很多女神天性嫉妒,具有要求與男人平等的欲望,美狄亞中她更曾用“購買”一詞來形容女人選取丈夫,可見在潛意識里她們都是與男人處在平等甚至更高的位置上。
然而,隨著中西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的交流,中西性格達到了融合。東方女人在保持知書達理的傳統(tǒng)的同時,也具有西方女人的熱情與活潑,更加增添了自己的魅力。她們同樣是獨立個體,擁有自己的事業(yè)與追求,棄婦早已被說淘汰,女強人倒是層出不窮。
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篇》中論及“士之耽兮,尤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時引起史夫爾夫人之言云:“愛情于男人只是生涯中一段插曲,而于女人則是生命之書?!笨芍^中外同慨。我們只希望,愛情這只美麗不凋的人類之花能在中西合璧的完美女人身上綻放耀眼之光芒!
【參考文獻】
[1]歐里庇得斯.美狄亞[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