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牡丹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微課作為新的教學形式被引進了中國的課堂教學中,成為廣大師生喜愛的教學形式,中職語文課堂也不例外,也開始在教學中應用起了這種全新的短小有趣的教學形式。微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用,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生活化的學習方式,更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對語文的學習效率和自我的認知能力,極大地提高了中職語文教學的課堂有效性。
【關鍵詞】微課;中職語文;應用
微課在中職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視頻是微課教學的重要載體,微課的應用提高了學生參與語文課堂的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微課是圍繞一定的單元知識點展開的視頻教學,可向學生展現出主體式的、半結構化的語文單元應用的小環(huán)境教學模式,利于學生的自學和語文學校效率的提高。
一、微課的特點
1.授課時間短,內容精煉
微課的視頻內容僅僅是對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疑點、專題或主題知識等的講解,而不是將所有的語文知識呈現給學生,因此這樣的教學內容是短小精煉的,授課的時間也只有十分鐘左右,這樣的教學方式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提高對特定語文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2.資源共享,學習方便
中職的語文老師可把所有相關的制作好的語文微視頻都放到學校的學習平臺上,這樣學生就可以共享所有的微課資源,只要學生有能上網的學習終端,例如手機、平板電腦、ipad、電腦等就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平臺上的微課程。這樣便捷的學生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更使學生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
3.生動有趣,提高參與性
錄制微課教學內容的時候,可利用電腦軟件的優(yōu)勢,把微課的內容制作成趣味性比較強的教學內容。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就愿意去看,就愿意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性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的提高就成了自然的事情了。
二、微課應用的理論基礎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在同外界的環(huán)境進行接觸和互相的作用中,建立起對外界的認識,以形成自我的知識體系和認知結構。微課就是在建構主義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學習者通過學習終端和微課的視頻內容與語文知識建立起聯(lián)系,通過對微視頻內容的學習掌握學習的內容,從而建立起自我的語文知識體系和結構。
2.聯(lián)通主義理論
聯(lián)通主義理論認為,學習已經不僅僅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了,而是將學習看做是節(jié)點與信息源的結合過程,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構建自我的知識體系。中職語文在利用微課教學時,語文知識的載體微視頻教學內容不但可以應用到課堂內進行教學使用,也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外進行學習。這樣微課就把學習者和語文知識連接了起來,讓學生通過利用微視頻的播放終端實現語文知識的學習。
3.細化理論
細化理論認為知識可在不間斷的學習過程中,形成更加復雜的、更加細化的具有不同等級的學習內容。這個理論的作用就是把語文教材中的知識分類和細化成不同的主題,以利于學生有選擇的學習細化過的微視頻教學內容。
三、微課應用的意義及作用
1.利于提高中職語文的教學效果
對于中職的學生來說,有些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是太明確,因此學習起來就會產生動力不足的情況,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必要采用新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微課采用的是微視頻的形式進行教學的,如果微視頻做的新奇有趣,就能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熱情,只要學生能參與進來,能用心的去學習,就能有效的刺激學生的感官,使他們對語文知識的記憶更加的深刻和長久,利于學生掌握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對于學生學習起來有難度的文言文,如果采用微課的授課方式,就可以使學生方便地進行多次的學習和觀看,直到他們掌握和理解要學習的文言文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形成新的文言文的知識體系。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會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會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2.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意識和能力
學生學習微課時,可根據教學的進度或自我的語文水平,自主地從學校的微課平臺上選擇適合自己的微課內容,進行獨立自主地觀看和學習。微課的內容一般短小精悍,內容講解比較詳細和主題化,因此利于學生自主地觀看和反復地觀看,從而使學生在獨立的觀看和學習中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文言文句式這節(jié)課時,對于課中的重難點內容:詞類活用、文言文的四大句式等,學生就可以根據自我的特點,進行有選擇的學習和觀看微課。在具有很強主題性的微視頻內容的反復學習中,就可以使學生做到查漏補缺,促使他們不斷地提高自我的學習意識和對語文的學習能力。
3.利于老師和學生共同進步
中職的語文老師要想制作出學生愛看的微課內容,不但要熟悉中職語文教材的內容,更要能熟練地掌握和應用互聯(lián)網技術和多媒體教學設備,只有這樣才能把微課和教材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這個制作的過程中很多中職的語文老師都是文科出身,對于技術基本是空白,這就要求語文老師要多學習和掌握制作微課的技術和軟件,老師經過一段的學習和實踐就會掌握這種技術,從而實現老師在技術方面的進步和成長。學生通過對微視頻的學習,就會根據自己具備的語文知識水平,有目的、有選擇地觀看相關的微視頻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更快地提高自我的語文水平。微課的應用在實際上使老師和學生都學到了知識,獲得了成長和進步。
四、微課應用的策略探究
1.利用微課導入課堂教學
利用微課進行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新課導入,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有效的語文課堂導入的策略,并被廣大老師和學生所接受。在利于微課導入新課時,可讓學生先觀看老師實現制作好的關于新課內容的微視頻,學生通過對微視頻的學習,就可以知道將要學習的新課的大致框架,了解哪些知識是本課的重點內容,哪些知識是本課的難點內容,哪些知識是本課的疑點,哪些知識是自己容易掌握的,哪些知識是自己理解起來有難度的。這些做到了學生在聽課的時候,就會
有的放矢,就會使微課的導入教學方式成為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
的有效利器。但是,要想這樣的教學方式更有效果,語文老師在制作微課的內容時,要使微課具有足夠的趣味性、獨特性,從而能夠吸引學生認真的觀看完微視頻的教學內容,使微視頻教學內容成為打開語文課堂學習的“鑰匙”。
2.引導學生掌握教學主題
中職語文的課堂教學是循序漸進的,學生通過文章局部的學習,逐漸過渡到對文章整體的學習,可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課堂教學的主題。在利用微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微視頻的立體化呈現,可使學生感覺到文章的層次和結構,并清楚明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的主題。比如,在學習《雷雨》時,就可以先讓學生通讀全文,在此基礎上了解課文中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相互交織與碰撞的人物性格。為了更好地分析魯侍萍這個人物的性格,可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中和魯侍萍相關的視頻片段,讓學生體會視頻中這個人物性格的立體表現和文字無法描寫出的人物的情感沖擊,從而讓學生從這個個體來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題,以實現從局部學習向整體過渡地的教學模式。
3.為學生的個性化、層次化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
中職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語文的基礎等是各不相同的,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因此學生學習語文時也應照顧到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而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微課的教學內容是根據語文知識的不同知識專題錄制的,這些微課資源本身就具備層次性的特點。因此,具有不同語文基礎的學生,就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微課內容進行學習,從而使全部的學生在學習語文方面,都能夠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總之,微課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合理與科學的應用,確實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對語文課堂的參與熱情,更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和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語文老師要能提高自我的微課制作水平,使制作出的微課能夠讓學生喜歡看,喜歡學習,以積極地引導他們提高語文的綜合運用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婉嘉,徐晶.微課開發(fā)與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2013年11期
[2]蔣成杰.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1)
[3]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