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海蘭
【摘 要】混合式教學強調多種教學方式的雜糅并舉,尤其是信息技術的融會貫通。本文秉承著推陳出新的教學態(tài)度,嘗試以混合式教學方式開展高中地理教學,希望通過混合的教學形式,為我們的地理課堂帶來一抹新意,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和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力插上翅膀。
【關鍵詞】高中地理;推陳出新;混合式教學
地理學具備綜合性和地域性兩個重要特征, 是研究地理環(huán)境以及人類活動于地理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科學。高中地理課程致力于通過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 培養(yǎng)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滿足不同學生的地理需求。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提倡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手段進行混合教學。 混合教學法強調的是在恰當的時間應用合適的技術達到最好的教學目標?;旌鲜浇虒W是基于多種不同教學手段基礎上的教學?;旌鲜浇虒W既要發(fā)揮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作用, 更要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既要重視教師的講授,也要合理運用小組合作進行學習。 既要利用傳統教學的優(yōu)勢, 也要推成出新,使傳統與數字化融合,適應一個時代發(fā)展!
一、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實現學生主體地位
混合式教學法強調利用學生主體性進行教學,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也就是將原本教師的“滿堂灌”轉變成學生的“滿堂學”。在混合式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組織作用,做引領者,推動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進行。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有效學習,實現學生主體地位。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節(jié)人口遷移,這節(jié)課程的內容涉及到人口遷移的概念與分類、人口遷移的因素這兩部分內容。這節(jié)課程學習內容較為簡單,都是知識性內容,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就能夠理解。新課程標準強調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課堂上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那么,這種類型的課程教師就要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實現學生主體地位。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人口遷移》,這節(jié)課的知識難度不大,老師想把學習的主動權利交給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生:想!
師:非常好,你們都對自己充滿了信心。那請同學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方式學習課文,在學習之后,思考并完成幾個問題。
教師在ppt 上出示學生需要完成的問題:
1.人口遷移的概念是什么?
2.人口遷移是如何分類的呢?
3.人口遷移的因素有幾種?
4.人口遷移的不同因素對人口遷移有何影響?
師:能做到嗎?
生:能!
師:好的,現在開始,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什么問題,可以及時舉手,我們大家一起幫你解決。
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密切觀察,適時給予啟發(fā)和引導。在自學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享和交流。這樣的一個教師組織, 學生學習的過程實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
二、講授與合作化結合,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在傳統課堂中,通常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現代化課堂上,我們更提倡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進行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也不能一味摒棄傳統,而要取其精華,取其糟粕,推陳出新,重視講授法的運用。在講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通過小組合作互相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這節(jié)課學生要了解環(huán)境問題的概念與類型,并且要分析探討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環(huán)境問題的概念和類型教師可以通過講授法結合問答法帶領學生理解。而人類面臨的主要問題種類較多,而且問題成因,現狀和發(fā)展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安排學生分小組合作,針對不同的環(huán)境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和研究。在深入了解地理問題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能力。
三、傳統與數字化融合,教學適應時代發(fā)展
混合式教學推崇在恰當的時間運用合適的技術達到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任務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現代課堂中,數字化電子技術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電子技術更加方便、快捷、深入地進行知識的傳授與研究。但如果只是運用數字化技術,走入極端,課堂也會顯得生硬,缺乏人文氣息。傳統教學方法與數字化融化,在教師的組織下適當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地理課堂。
例如,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節(jié) 《地球運動》,這節(jié)課要涉及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一系列問題,這個章節(jié)涉及到的問題都是相對抽象的,課本談到地球在自轉的同時也繞地球進行公轉,像這樣的自然科學現象,如果教師通過傳統地講授和板書的方法進行講解,需要學生極大地發(fā)揮想象力和運用邏輯思考才可能理解。這種時候,教師可以選擇通過數字化教學,提前準備地球運動的相關視頻,把抽象的地球運動,變成形象、立體的視頻展示,并在課堂上播放,輔之以必要的言語教學,強化學生們對地球運動的理解。在播放過后,再和同學一起分析討論地球運動的相關的問題,以討論式的形式,與學生們展開交流、互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對地球運動有了更加形象的了解,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他們大方地結合自身的理解,侃侃而談,課堂一下子就熱了起來。這種傳統與數字化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識,也更適合時代發(fā)展。
總之,運用混合式教學,在恰當的時間運用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并與時俱進地導入接地氣的信息技術,能夠讓我們的地理課堂更具活力、更具創(chuàng)造力。我相信,只要我們繼承傳統,堅持循循善誘、注重啟發(fā),并大膽地推陳出新,多種教學方法結合使用,就一定能夠領跑高中地理課堂,有效地帶動學生們地理學生們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