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亮 羅啟書
摘 要 碑刻是一種特殊的圖文載體,它憑借其難以比擬的時間上的永久性,不僅在歷朝歷代紀事表功、祭祀喪葬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甚至在今天也仍然體現(xiàn)著自身的價值。因為碑刻本身獨特的特點,很早就引起了學者們的重視,在學術(shù)史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從宋代開始,各種著錄碑刻的書籍便陸續(xù)問世。清代以來,魯?shù)榱粝铝舜罅康谋?,本文重點結(jié)合魯?shù)楸炭间浨闆r,集中探討魯?shù)楸虤v史、藝術(shù)方面的價值,對傳承保護歷史文化作積極的探索和思考。
關(guān)鍵詞 歷史文化 碑刻 魯?shù)?研究保護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A
1魯?shù)楸涛幕臍v史價值
1.1碑刻文獻材料豐富
魯?shù)楝F(xiàn)存流傳下來的碑刻主要是清代以后的,已考證的碑刻有60余件。這個數(shù)量,作為一個縣,應(yīng)該是可觀的,但也還不是該時期石刻的全部。一是相當數(shù)量銘文的碑刻,不在其內(nèi);二是碑文殘缺不全碑刻,不在其內(nèi);三是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沒有普查到,不在其內(nèi);我們保守估計,魯?shù)橛袃r值的碑刻應(yīng)該不下200余件,如此豐富的材料,是我們從事魯?shù)檎巍⒔?jīng)濟、文化、宗教、民俗等各學科領(lǐng)域研究的寶庫。
1.2碑刻文獻內(nèi)容廣泛
魯?shù)楸虄?nèi)容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政治、經(jīng)濟、軍事、職官、地理、民俗、人口遷移、姓氏名號、世系譜諜、典章制度、風俗習慣、思想意識、道德觀念、天文歷法等廣泛領(lǐng)域。尤其是很多材料其他文獻沒有記載,這些石刻就更加珍貴。以魯?shù)橄扇硕蠢钍夏谷簽槔?,葬有其祖孫幾代人之墓,碑刻滿山,魯?shù)槭穬杂涊d甚少,而李氏墓群碑刻卻保存了相當豐富的內(nèi)容。
1.3碑刻文獻真實可靠
傳世典籍一般都經(jīng)后人整理,加上書籍輾轉(zhuǎn)傳抄翻刻,不大可能保持原貌,文字的改變更大。無關(guān)緊要的改動,問題不大,如果改動關(guān)鍵字,影響對內(nèi)容的理解,甚至對一種思想觀念的解釋,問題就大了。碑刻從制作到豎立并成為歷史實物,基本不容更改,當然也可能有偽作,那是例外。魯?shù)楸檀蠖际乔宕院蟮膶嵨?,年代不久,保存基本完好,材料的可靠性、真實性是不能否定的,這些碑刻的可信性為我們研究魯?shù)槲幕峁┝酥匾U稀?/p>
2魯?shù)楸涛幕乃囆g(shù)價值
2.1魯?shù)楸痰牡褡了囆g(shù)
魯?shù)楸痰窨屉S著一代代雕刻藝人對雕刻技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完善,現(xiàn)今的雕刻技法已經(jīng)漸臻完美。其主要的雕刻技法有下面幾種,如微雕、圓雕、浮雕、沉雕等。
2.1.1微雕
微雕,顧名思義,即是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手法。微雕的獨特之處就在于“精微”二字,而其難點同樣是“精微”。也正是這個原因,微雕特別講究選材。魯?shù)楸讨小锻躜v云府君墓碑》,以行云流水的筆法,展示了雕刻藝人的高超技藝,是魯?shù)楸涛⒌袼囆g(shù)的經(jīng)典之作。
2.1.2圓雕
圓雕又稱立體雕,是藝術(shù)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xiàn)。圓雕具體指非壓縮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雕塑,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cè)面。它要求雕刻者從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雕刻,完全立體正是圓雕的代表性特征。魯?shù)槲幕瘡V場上的華表就是這一類。
2.1.3浮雕
浮雕,即在石料表面雕刻有立體感的圖像,是半立體型的雕刻品。因圖像浮凸于石面而稱浮雕。魯?shù)楸讨?,多?shù)碑額、碑身周圍、碑柱上大都是浮雕。
2.1.4沉雕
沉雕。又稱“水磨沉花”,是在自然生態(tài)較光滑的巖石上或建筑構(gòu)件如門楹、石柱、壁堵等表面,描繪圖像,然后雕鑿凹入,利用陰影產(chǎn)生立體感。這類雕刻在魯?shù)槎鄶?shù)是碑刻文字及楹聯(lián)等,新街鎮(zhèn)牌坊、民族團結(jié)牌坊、崇文閣牌坊、朱提古鎮(zhèn)牌坊都是這種情況。
2.2魯?shù)楸痰睦L畫藝術(shù)
繪畫是指碑上畫有山水、人物、花鳥、地圖、景觀等,并進行雕刻出來,這種類型的碑刻到唐代以后才出現(xiàn)。魯?shù)楸讨校宋?、動物、花草、幾何圖形碑刻都有,而山水、景觀、地圖等方面的碑刻還沒有發(fā)現(xiàn)。魯?shù)楸汤L畫藝術(shù)的發(fā)展歷程,反映魯?shù)楦鲿r期發(fā)展的需要,隨之演變、更新的過程。楊定熙、鄭達亭等墓碑上的雕刻都很豐富,具體人物、花草形象生動、無拘謹刻板之風,是現(xiàn)實生活動態(tài)的再現(xiàn)。
2.3魯?shù)楸痰臅ㄋ囆g(shù)
碑刻書法世稱銘石書,銘石書法一直是碑刻研究的重頭戲,魯?shù)楸虝ㄋ囆g(shù),風格紛呈。魯?shù)楸讨械目瑫幸韵氯齻€方面:(1)筆劃平正,結(jié)體整齊,工妙于點畫,神韻于結(jié)體。(2)筆劃完全符合“永字八法”的規(guī)律變化。(3)具有楷書的典型筆法,運筆在中鋒。楊定熙、鄭達亭等墓碑就是此類。魯?shù)楸讨械碾`書,如李氏墓群中《趙太夫人墓志銘》,文字結(jié)體扁平、工整、精巧,比較莊重。魯?shù)楸讨械男袝?,講究形體、用筆、風格、章法統(tǒng)一,這類碑刻在魯?shù)楸讨胁辉谏贁?shù)。
3魯?shù)楸痰难芯?/p>
3.1魯?shù)楸萄芯康臍v史和現(xiàn)狀
魯?shù)楸逃捎谑艿赜蛭幕南拗疲瑢Ρ痰难芯可跎?,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才開始有人對碑刻進行搜集、拓片,沒有進行更深刻的研究,對于碑目編制、碑銘釋讀、書法藝術(shù)鑒賞、文字書體考釋、文史考證、碑刻拓本的???、形制的介紹、條例的總結(jié)等方面,更是沒有人涉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沒有研究的機構(gòu)、隊伍、資金、平臺。境內(nèi)僅有部分人搜集石碑、拓片收藏,也只是出于個人愛好。
(2)沒有研究的目標、方向、領(lǐng)域、目的。碑刻編目,題跋考證,文字釋讀與考辨,漢字演變的論述和書法藝術(shù)的鑒賞,碑刻方志的纂集,文體的研究,碑刻的綜合研究和碑刻學理論構(gòu)建等,對于魯?shù)閬碚f是全新的東西。
(3)沒有研究的成果。碑刻文字材料的研究在魯?shù)楦黝悤杏涊d較少,零星有幾件碑刻文字內(nèi)容記載于《魯?shù)榭h志》《魯?shù)樯贁?shù)民族志》《昭通回族文化史》等書籍,均不是碑刻文化研究專著。
參考文獻
[1] 馬玉昆.魯?shù)榭h少數(shù)民族志[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2] 李正清.昭通回族文化史[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12(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