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樂++薛培育++姜研
摘 要:依據(jù)乒乓球運動員在比賽中使用技術的不同,通過文獻綜述法、錄像觀察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對張繼科31場比賽進行詳細統(tǒng)計和記錄,對其比賽中技術運用進行研究,得出以下結論:首先,進攻性技術總使用最多的技術前三位依次為正手拉、反手快撕和反手擰拉;其次,側身拉和反手拉,五個技術使用效果均較好,其中反手擰拉在臺內(nèi)進攻技術中使用最多,效果最好,正手拉和側身拉在半出臺、出臺進攻技術中使用效果最好。控制性技術總使用最多的為反手擋/推/撥和正手擺短,其中反手擋/推/撥在半出臺、出臺控制技術中使用最多,但效果很差,正手擺短在臺內(nèi)控制技術里使用最多,效果最好。
關鍵詞:乒乓球 主要技術 使用效果 研究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2(a)-0200-02
張繼科,劉國梁口中的“藏獒”,目前世界最年輕的乒乓球大滿貫運動員。2011年斬獲世錦賽和世界杯雙料冠軍,1年后的倫敦,張繼科獲得奧運會金牌,成為用世界上最年輕的大滿貫運動員。2013年和2014年,張繼科分別再次取得世錦賽冠軍和世界杯冠軍?,F(xiàn)在張繼科離自己的第二個大滿貫僅有一步之遙。
該文對張繼科比賽中運用的主要技術進行統(tǒng)計和匯總,找出張繼科不同技術的使用、技術線路、技術落點等方面的特點。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張繼科比賽使用的乒乓球技術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等網(wǎng)站檢索有關張繼科乒乓球技術使用特點的文獻資料,整理和分析檢索到的資料,以此來為研究提供理論幫助和支持。
1.2.2 錄像觀察法
該文共觀察并統(tǒng)計張繼科的31場比賽,對比賽中的每一分進行記錄和整理。31場比賽如下所示。
2011年(14場):奧地利公開賽1/4決賽對水谷隼,奧地利公開賽決賽對馬龍,卡塔爾公開賽1/4決賽對水谷隼,卡塔爾公開賽決賽對波爾,德國公開賽1/2決賽對王皓,德國公開賽決賽對波爾,直通鹿特丹第二階段決賽對馬林,鹿特丹世乒賽第二輪對李哲國,鹿特丹世乒賽1/4決賽對王勵勤,鹿特丹世乒賽1/2決賽對波爾,鹿特丹世乒賽決賽對王皓,蘇州公開賽決賽對馬龍,巴黎世界杯決賽對王皓,國際乒聯(lián)總決賽對馬龍。
2012年(11場):斯洛文尼亞公開賽半決賽對許昕,斯洛文尼亞公開賽決賽對馬龍,多特蒙德世乒賽團體第3輪對斯文森,多特蒙德世乒賽團體決賽對波爾,韓國公開賽決賽對許昕,上海公開賽半決賽對許昕,倫敦奧運會第3輪對王博,倫敦奧運會第4輪對薩姆索諾夫,倫敦奧運會1/4決賽對江天一,倫敦奧運會1/2決賽對奧恰洛夫,倫敦奧運會決賽對王皓。
2013年(5場):科威特公開賽決賽對馬龍,廣州世界杯團體決賽對陳建安,巴黎世乒賽第三輪對樊振東,巴黎世乒賽半決賽對許昕,巴黎世乒賽決賽對王皓。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在Excel中整理得到的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利用SPSS軟件對得到的數(shù)據(jù)做統(tǒng)計學率的檢驗,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
1.2.4 邏輯分析法
依據(jù)得到的數(shù)據(jù),運用分析、對比、抽象、概括,歸納等方法,得到張繼科主要技術的使用多少及使用效果。
2 結果與分析
2.1 進攻技術統(tǒng)計與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臺內(nèi)進攻技術使用最多的是反手擰拉,然后是正手挑打,其中屬于偶爾使用的是反手挑打和側身挑打。得分率方面:反手擰拉>50%>正手挑打,經(jīng)統(tǒng)計學率的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兩個技術的得分率具有顯著性差異。由上可知,反手擰拉是臺內(nèi)進攻技術中使用最多的技術,而且效果最好。其次較多使用的是正手挑打,但效果較差。偶爾使用的是反手挑打技術和側身挑打技術。
半出臺、出臺進攻方面,從總使用率可以看出,較多使用的技術中,使用最多的是正手拉、其次是反手快撕、再次是側身拉和反手拉。從得分率可以看出,以上4個技術得分率均高于50%,效果都不錯,其中正手拉得分率最高,其次是側身拉,再次是反手快撕和反手拉。經(jīng)統(tǒng)計學率的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4個技術的得分率沒有顯著性差異。正手扣殺和正手快帶是半出臺、出臺進攻技術中使用較少的兩個技術,兩者得分率都高于70%,效果都較好。經(jīng)統(tǒng)計學率的檢驗(P >0.05),兩個技術得分率無顯著性差異。反手彈打只使用3次,屬于偶爾使用的技術。由以上分析可知,張繼科半出臺、出臺進攻技術的使用方面,正手拉和反手快撕使用最多,其次使用較多的是側身拉和反手拉,4個技術使用效果均較好。
2.2 控制技術統(tǒng)計與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臺內(nèi)控制技術方面,由總使用率可以看出,4個臺內(nèi)控制技術中,使用最多的技術是正手擺短,其次是正手劈長技術和反手擺短技術,反手劈長技術使用最少。從得分率方面看,使用較多的3個技術得分率都在50%以上,其中正手擺短的得分率是最高的,經(jīng)統(tǒng)計學率的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3個技術得分率無顯著性差異。由以上分析可知,臺內(nèi)控制技術中使用最多的是正手擺短技術,也是效果最好的。其次是反手擺短技術和正手劈長技術,反手劈長技術使用較少。
半出臺、出臺控制技術方面,反手擋/推/撥是半出臺、出臺控制技術中使用最多的技術,然后是正手擋技術,兩者的得分率均在30%以下,效果均較差,經(jīng)統(tǒng)計學率的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兩個技術的得分率沒有顯著性差異。除了以上3個技術外,側身擋防、正手兜和正手切這3個是屬于偶爾使用的技術。綜上所述,反手擋/推/撥和正手擋技術是半出臺、出臺控制技術中使用最多的兩個技術,但效果均較差。
3 結語
(1)反手擰拉是張繼科臺內(nèi)進攻技術中使用最多的技術,而且效果最好。其次較多使用的是正手挑打,但效果較差。臺內(nèi)進攻技術中偶爾使用反手挑打和側身挑打。
(2)正手拉和反手快撕是張繼科半出臺、出臺進攻技術中使用最多的技術,其次是側身拉和反手拉,4個技術使用效果均較好。
(3)正手擺短是張繼科臺內(nèi)控制技術中使用最多的,同時也是效果最好的。其次是反手擺短和正手劈長,反手劈長使用較少。
(4)反手擋/推/撥和正手擋技術是張繼科半出臺、出臺控制技術中使用最多的兩個技術,但效果均較差。
參考文獻
[1] 滕守剛.張繼科在重大比賽中的技戰(zhàn)術特點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11):64-66.
[2] 鄭海波.第50屆世乒賽男子團體賽張繼科接發(fā)球技術的分析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0(6):64-67.
[3] 趙喜迎,唐建軍.倫敦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決賽張繼科發(fā)球輪和接發(fā)球輪技戰(zhàn)術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12(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