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芳
1. 運用幽默的教學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按部就班的教學,教學課堂氛圍嚴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教師在教學時要靈活運用教學語言,用機智幽默的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積極主動的知識探究。興趣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對事物有興趣時,學生才會產生想要深入了解的欲望,才會積極地進行知識探究。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fā),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性,促進他們個性的發(fā)展。例如,把幽默的語言運用到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能夠使學生的精神快速集中,并跟隨教師進入語文知識的學習中,使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提高。幽默的教學語言需要結合教學情況進行運用,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運用機智和幽默來感染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2. 以人文本,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要放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并通過努力探究使其語文綜合能力獲得提高,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責任感。例如,在教學《月光曲》時,讓學生對課文進行自主探究,并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盲姑娘遇到貝多芬時驚奇、喜悅的感情,并在朗讀過程中把盲姑娘的感情充分表達出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在閱讀中領悟,有效掌握了教材中的重難點,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在課堂學習中始終保持著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對新知識的探究充滿著激情,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使學生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的被動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運用已有的語文知識和經驗來進行探究、發(fā)現,從而獲得更多的新知識,促進他們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3.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的深入理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發(fā)展,就需要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多提問、多思考,有效掌握所學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找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通過討論并結合小組成員的智慧,學生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問題,更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和提問,之后把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意見說出來,才能產生思維上的沖突,通過討論,使這些矛盾得到解決,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獲得發(fā)展。在問題情境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學會提問、學會解決問題,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獲得實效。
4. 結合寫作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除了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內容,教師還可以結合寫作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活動結束后,讓學生從課文內容出發(fā),充分展開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使學生在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編,能夠讓他們更好地運用已有語文知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一次成功的實驗”之后,教師可以給出命題:如果你參加了這次實驗,你會怎么做?通過思考,學生紛紛開始了寫作。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把自己放到了課文的具體情境中,有利于更好地體會課文中實驗的目的和價值。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寫作拓展,讓學生擺脫了傳統(tǒng)教學中“題海戰(zhàn)術”的練習方法,進行了充分的創(chuàng)作和想象,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
5. 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并長期堅持下來。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時,教師要善于運用激勵的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信心,使他們始終堅持好的學習習慣。教育以人為本,并不是處處順從和遷就學生,在尊重學生和遵循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教師也要有“強制”的意識,只要是切實來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學的都應該得到認可。小學生有八個方面的習慣需要教師著重培養(yǎng):①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②認真謹慎的學習習慣;③勤于動腦、善于動手的習慣;④說話規(guī)范的習慣;⑤愛惜書本的習慣;⑥勤于發(fā)問的習慣;⑦互助合作的習慣;⑧寫字規(guī)范的習慣。這些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不僅僅要求學生有培養(yǎng)好習慣的意識,還需要教師能為學生做好示范,嚴格要求學生養(yǎng)成習慣。例如,要求學生寫好字,就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更不能過于遷就學生,寫字只有苦練才能出成果。就這個方面來說,如果一味地遷就學生快樂教學,好習慣就存在養(yǎng)不成的危險。因此,教師要時刻對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引導和監(jiān)督的作用,不斷提高學習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從而在探究、思考過程中獲得提高和發(fā)展。另外,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使學生進行快樂的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城縣上唐鎮(zhèn)東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