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軒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使他們通過思考和討論掌握物理知識,并在實驗操作中鞏固所學知識.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使課堂教學內容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在引導學生探究物理知識時,教師要發(fā)揮對學生的指導作用,使他們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高效地完成探究任務.
一、轉變教學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講解的內容,并模仿教師的解題思路分析物理問題.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把學生從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讓學生主動思考和分析物理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對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使學生通過閱讀、分析、思考、討論等環(huán)節(jié)主動學習.在自由、活躍、自主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觀由被動接受轉變成主動探究,并認真分析物理知識,積極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物理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初中生的思維活躍,通過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能深入探究知識.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使他們能把學到的物理知識進行綜合、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問題情境中,學生能快速地對已有知識進行回憶,并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lián)系,有效解決問題.例如,在講“怎樣用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你能想出哪種方法來改變燈泡的亮度?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思考,紛紛發(fā)表意見.在熱烈的氛圍中,學生積極探索,提高了物理探究能力.
三、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中包括很多物理知識.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生活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從教材中挖掘和生活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在探究身邊物理的同時,培養(yǎng)思維的活躍性,并積極思考,不斷獲得新的物理知識,提高他們探究物理知識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蘊涵物理知識的生活圖片:下雪后,在路面上撒鹽,使路面不結冰,保證車輛順利通行;冬天窗戶上的美麗“窗花”.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想要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物理現(xiàn)象.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并運用物理知識進行分析,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初中物理是一門理論和實驗相結合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實驗教學,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促進他們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演示實驗,讓學生通過觀看實驗掌握實驗操作步驟和實驗注意事項.然后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的物理思維隨著操作進度不斷進行運轉,分析操作過程和操作結果是否正確.這樣,學生把實驗操作和理論分析有效結合,在加深理解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了精益求精的科學實驗態(tài)度.例如,在講“長度的測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刻度尺測量自己課桌的長度,再測量一次后,讓學生記錄下測量結果,他們發(fā)現(xiàn)同樣大小的課桌測量的結果卻不相同,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多次進行測量.在學生積極測量的過程中,教師自然引出多次測量取平均數(shù)的知識.
五、設計趣味性的練習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在教學后,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練習題目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在做練習題時,學生回憶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并進行分析和整理,使其更有條理,有利于建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順利解決這些題目.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設計練習題,使學生通過解決題目,加深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并學會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練習題目的設計,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能力,設計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做基礎題,掌握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做基礎題和提高題,使他們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物理探究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要讓他們在做基礎題和提高題后,進行拓展題的分析和思考,促進他們物理思維的發(fā)展以及物理綜合素質的提高.通過不同難度的題目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提高他們學習物理的動力.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通過積極思考和動手操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在操作過程中探究知識的本質,促進他們物理思維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