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武
(商洛市林木病蟲防治檢疫站,陜西 商洛 726000)
松阿扁葉蜂發(fā)生規(guī)律及其飛機噴藥防治初報
黨政武
(商洛市林木病蟲防治檢疫站,陜西 商洛 726000)
松阿扁葉蜂是目前商洛市油松林主要食葉害蟲,嚴重威脅油松林的生長質量和森林資源安全。本文通過對商洛市松阿扁葉蜂的發(fā)生規(guī)律、危害現(xiàn)狀進行多年設點監(jiān)測,連續(xù)三年采用貝爾B-7140型直升飛機超低容量噴灑“噻蟲啉+白僵菌”防治松阿扁葉蜂,防治面積累計2.2萬hm2。結果表明,飛機防治能有效遏制松阿扁葉蜂對油松林的為害,選用“噻蟲啉”和“白僵菌”環(huán)保農藥進行防治,平均蟲口減退率96%以上,平均防治效果在 95% 以上,防治成本大幅下降,省時省力,防效顯著。
油松;松阿扁葉蜂;飛機噴藥;防治
松阿扁葉蜂(Acantholydaposticalis)隸屬膜翅目,廣腰亞目,廣背葉蜂總科,扁葉蜂科。2002年以來,在商洛市的商州區(qū)、洛南縣、丹鳳和山陽縣相繼蔓延成災,嚴重威脅油松(Pinustabulaeformis)[1-2]林正常生長發(fā)育。自松阿扁葉蜂發(fā)生以來,先后采取了地面封殺、樹冠噴藥、林內釋放煙劑熏殺等措施開展防治。樹冠噴藥、地面封殺選用1.2%苦·煙乳油1 000~1 500倍液、森得保粉劑、3%高滲苯氧威。林內釋放煙劑、噴煙選用樂果乳油2 500~4 500倍液、苦參煙乳油、阿維菌素乳油、苦參煙堿煙劑、阿維菌素煙劑、敵馬煙劑[3-5]。由于多年的反復使用,造成松阿扁葉蜂抗藥性明顯增強,同時不科學施藥和過量使用造成環(huán)境污染并給人類健康帶來一定的威脅。近年來,無公害防治技術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利用益菌類防治也備受關注。為減少抗藥性,降低防治成本,有效保護商洛市森林資源安全及生態(tài)安全,2013年以來連續(xù)采用“B-7140”型貝爾直升飛機超低容量噴灑農藥開展防治,噴灑藥物選擇江西天人生態(tài)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生物制劑白僵菌和2%噻蟲啉微膠囊懸浮劑,具有殺蟲高效,藥效期長,對人、畜、環(huán)境安全,不殺傷天敵等優(yōu)點。連續(xù)三年累計防治2.2萬hm2,防效達95%以上,可以大面積推廣使用。為此,將本次防治技術要點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1 生物學特性
1.1.1 生活史 該蟲在陜西秦嶺南麓商洛山區(qū)1 a發(fā)生1代,老熟幼蟲在樹冠投影下5~15 cm的土壤中做室越冬。翌年3月下旬化蛹,4月上中旬為化蛹盛期。成蟲開始羽化于上旬,羽化高峰在4月中旬,交尾并產卵,4月下旬幼蟲陸續(xù)孵化,5月上中旬為幼蟲危害盛期,6月上旬至中旬老熟幼蟲下樹入土越夏越冬,幼蟲5~7齡,歷期40 d左右(表l)。越夏越冬有兩種體色,其一為草綠色,其二為淺黃綠色。不論越夏還是越冬幼蟲主要集中在地面距樹干1 m范圍內[3-5]。
1.1.2 生活習性 成蟲多在晴天羽化,出土后半天即在樹冠中上部飛翔交尾產卵,飛翔力較強。產卵約23粒/雌,最多達51粒。初孵幼蟲于針葉基部吐3~5條絲結網(wǎng)居身其中,半天后咬斷針葉拖回網(wǎng)內取食,不少針葉咬斷后掉于地上;3齡后轉移到當年新稍基部吐絲作圓筒形巢,其大巢口為取食口,小巢口為排糞口;3齡后進人暴食期,危害加重。據(jù)觀測推算1頭幼蟲一生約取食針葉1.6~2.0 m長。由松阿扁葉蜂的生活習性和危害方式可知,該蟲具有較強飛翔能力、傳播快,生殖能力強(在葉蜂類害蟲)、食量大,危害重之特點。
表1 松阿扁葉蜂生活史
注:“+”表示成蟲,“○”表示卵,“-”表示幼蟲取食,“(-)”表示幼蟲土中滯育,“△”表示蛹。
1.1.3 發(fā)生與環(huán)境的關系 松阿扁葉蜂的發(fā)生危害與林分結構、林地條件及氣候因素有密切關系。不論在商州區(qū)紅門河鄉(xiāng)還是丹鳳縣資峪鄉(xiāng)的觀察表明:油松純林松阿扁葉蜂發(fā)生危害嚴重;而混交林則為害輕。立地條件較好,土層較厚,土壤疏松,含水量大,則越冬幼蟲成活率高,發(fā)生危害嚴重;而土壤貧瘠,土層較薄,越冬幼蟲成活率低,發(fā)生危害則較輕。從氣候條件看,冬季溫暖,雨量充沛,翌年必定大發(fā)生;與此相反,而冬季寒冷、干旱則發(fā)生危害較輕。
1.2 為害現(xiàn)狀與特征
松阿扁葉蜂自2002年在商洛市的商州區(qū)、洛南縣、丹鳳等縣區(qū)發(fā)生以來,發(fā)生范圍逐年擴大,危害面積逐年增加。2013年商州、洛南、丹鳳、山陽大面積發(fā)生,商南、鎮(zhèn)安零星發(fā)生,全市發(fā)生面積近2.8萬hm2。松阿扁葉蜂以幼蟲大量取食針葉危害。該蟲3齡以前取食量較小,但它從針葉基部啃食,許多針葉從基部被咬短后掉在地上,因而幼齡期危害亦嚴重,3齡后進入暴食期,針葉被吃光。5月中下旬,被危害的油松林呈火燒狀,不僅影響自然生態(tài)景觀,而更重要的影響到油松正常生長發(fā)育(生長量降低30%~60%),引起樹勢衰弱,樹體抗性降低,導致次期性害蟲入侵,甚至造成油松林大量死亡[4,5]。據(jù)我們調查,在松阿扁葉蜂發(fā)生區(qū),被害株率達95%以上,嚴重威脅油松林的生存和綠色屏障功能的發(fā)揮,影響商洛市林業(yè)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1 防治區(qū)概況
商洛位于陜西省東南部,秦嶺南麓,與鄂豫兩省交界。介于東徑108°34′20″~111°1′25″,北緯33°2′30″~34°24′40″之間,東西長約229 km,南北寬約138 km,轄商州、洛南、丹鳳、商南、山陽、鎮(zhèn)安、柞水六縣一區(qū),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位于暖溫帶和北亞熱帶過渡地帶,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yǎng)區(qū),也是全省重點林區(qū),總面積1.93萬km2,有林地面積160.27萬hm2,占國土面積的81.8%,其中有林地面積121.47萬hm2,活立木總蓄積4 318萬m3,森林覆蓋率62.3%,防治區(qū)分別在商州、洛南、丹鳳、山陽四縣區(qū),地形地貌結構復雜,其山勢陡峭,落差大,年均氣溫7.8~13.9 ℃,最高37 ~40.8 ℃,最低-11.8 ~-21.6 ℃。年均降水量 710~930 mm,日照1 860~2 130 h,無霜期約210 d。樹種組成為油松、櫟類、柏樹、楊樹、刺槐等混交,油松是主要樹種,郁閉度0.7以上。
2.2 防治方法
2.2.1 防治藥劑 選用江西某公司生產的高效、廣普、低毒、低殘留、無抗藥性、無公害的綠色環(huán)保系列真菌源殺蟲劑白僵菌和生物制劑2%噻蟲啉微膠囊懸浮劑;為加速沉降,減少蒸發(fā),加入定量尿素。
2.2.2 藥液配制 油松林噴灑用藥量按照2%噻蟲啉微囊懸浮劑900 g·hm-2,白僵菌900 g·hm-2,尿素225 g·hm-2,兌水成7 500 g·hm-2混合液。
2.2.3 飛防技術參數(shù) 防治利用貝爾B-7140型直升飛機開展防治作業(yè),飛機載藥量600 kg,噴幅50 m, 有效噴幅30 m,作業(yè)高度距離樹冠25 ~30 m,時速160 km·h-1,單架次作業(yè)面積80 hm2。
2.2.4 氣象條件 天氣晴朗,少云,能見度大于1 000 m開展作業(yè)。作業(yè)時間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氣溫15~30 ℃,風速1~5 m·s-1。
2.2.5 作業(yè)區(qū)劃 按照松阿扁葉蜂發(fā)生程度和地形地貌特征,確定飛機防治范圍,在1∶50 000地形圖上勾繪出防治航帶,并計算出作業(yè)架次。同時量出每條作業(yè)航帶起點和終點的經(jīng)緯度,按照排好的作業(yè)順序在作業(yè)前依次輸入導航的GPS,作業(yè)時及時、準確控制噴灑設備開關。
2.2.6 作業(yè)時間 按照松阿扁葉蜂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前期監(jiān)測結果,確定最佳防治期。商洛飛機噴藥防治時間為5月10-18日,按地域的溫度變異規(guī)律,防治作業(yè)區(qū)噴藥時序自南向北依次為丹鳳、商州、山陽、洛南。
2.2.7 飛機起降點的確定 按照防治作業(yè)區(qū)分布狀況、防治作業(yè)區(qū)周邊自然環(huán)境狀況和飛機起降要求確定飛機起降點。整個飛防區(qū)確定了5個起降點,分別為丹鳳飛播專用機場和大型廣場。起降點標注在作業(yè)圖上。
2.2.8 噴灑量 飛機噴藥采用的是帶有靜電裝置的霧化器,設定噴灑量是7 500 g·hm-2,在噴灑過程中根據(jù)實際效果可進一步校正噴灑量。
2.2.9 噴灑質量測定 與飛防作業(yè)同步開展,及時掌握飛機噴藥質量,促進規(guī)范飛行作業(yè),確保飛防效果。每縣區(qū)在飛防作業(yè)區(qū)內,選擇2個調查點,每個調查點確定4個采樣點(林間空曠地段)。噴藥前,在每個采樣點放置白色氧化鎂均勻覆蓋的載玻片8片,飛行噴藥結束后,全部回收載玻片,用放大鏡觀察上面的霧滴數(shù),一般每平方厘米有10~30個藥滴即為有效。
2.3 防治效果調查
防治對象是松阿扁葉蜂1~3齡幼蟲,以2齡幼蟲為主。在每縣區(qū)飛防作業(yè)區(qū)內,選擇3塊標準地,每塊標準地按照“對角線抽樣方法”確定5~10株下部樹冠較大、且樹冠上無遮蓋的植株作為標準樹作為一組,每株編上號,每株標準樹選擇一定數(shù)量枝條,并做好標記。防治前調查標準枝活蟲數(shù)量,按照每一株所選標準枝活蟲數(shù)之和為單位統(tǒng)計,計入登記表。噴藥后1、3、7、10 d依次調查標準樹活蟲數(shù),統(tǒng)計計算蟲口減退率。
在遠離防治作業(yè)區(qū),設置與防治條件基本一致的非防治區(qū)作為對照區(qū),采用與防治區(qū)相同的方法調查,并計算松阿扁葉蜂的自然死亡率。
2.4 飛機噴藥防治效果
2.4.1 噴灑質量 經(jīng)測定飛機有效噴幅為50 m,作業(yè)時理論高度為15~20 m,在實際飛行作業(yè)時距樹冠垂直高度調整為20~30 m。平均霧滴密度為14個·cm-2,且霧滴大小均勻,霧化效果較好。
2.4.2 飛機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飛機噴藥后1 d松阿扁葉蜂平均蟲口減退率93.85%,3 d 為94.8%,7 d達 95.3%以上,10 d平均蟲口減退率達到 96.07%;白僵菌和2%塞叢啉防治松阿扁葉蜂防治效果達到95%以上,且殺蟲效果具有持效性。通過防效調查,危害明顯降低,有效緩解了松阿扁葉蜂猖獗危害的局面。對照未防治區(qū),松阿扁葉蜂自然蟲口自然減退率僅為2.01%,飛機防治效果顯著。
表2 松阿扁葉蜂飛機防治效果
2.4.3 飛機防治成本核算 飛機超低量噴灑白僵菌和2%塞叢啉防治松阿扁葉蜂,平均用藥量1 800 g·hm-2,飛行費、用藥成本15元,加上地勤、防效監(jiān)測等費用75元·hm-2,共計防治費用為300元·hm-2。人工噴藥防治成本為1 020元·hm-2,節(jié)約成本720元·hm-2。通過比較,飛機防治不僅較人工噴藥防治成本降低,防治過程集中快捷,易于開展大面積防治,且不受地形地貌和水源的影響,是一種人力物力投入少,防治效果好的害蟲防治措施。
應用飛機防治松阿扁葉蜂,防治效果達95%以上,防治區(qū)樹冠投影下松阿扁葉蜂蟲口密度低于5頭/m2。經(jīng)過連年防治,從宏觀上看,未防治區(qū)樹冠投影下松阿扁葉蜂蟲口密度仍達92頭/m2,樹冠整體呈灰黃色,樹勢減弱,樹木生長量降低,而防治區(qū)樹木青翠遍野,防治效果非常理想,達到了有效控制松阿扁葉蜂的危害目標,今后在大面積發(fā)生病蟲害時應積極使用及飛機超低容量噴霧技術。
“白僵菌”和“噻蟲啉”屬無公害的綠色環(huán)保農藥,高效、廣普、低毒、低殘留,且長效短效相結合,防效顯著。松阿扁葉蜂1~3齡抗藥性最差,食量較小,造成的危害相對而言較輕,是開展飛機超低容量噴霧防治的最佳時機,可以減輕害蟲取食危害壓力,降低對油松林危害,在松阿扁葉蜂暴食期前及時控制,避免造成嚴重損失。
[1] 蕭剛柔,黃孝運,周淑芷,等.中國經(jīng)濟葉蜂志(I)(膜翅目:廣腰亞目)[M].陜西楊陵:天則出版社,1991.
[2] 郭存珍.陽泉地區(qū)油松食葉害蟲松阿扁葉蜂的研究[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9(5):433-436.
[3] 陳國華,王孔海,趙彥榮,等.撫順市松阿扁葉蜂防治技術研究初報[J].中國森林病蟲,2005,24(2):27-29.
[4] 武星煜,辛恒,馬雖有.松阿扁葉蜂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研究[J].甘肅林業(yè)科技,2005,30(1):20-24.
[5] 黨政武,周書劍.松阿扁葉蜂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技術研究[J].陜西林業(yè)科技,2010(3):44-46.
Preliminary Report on Aerial Spray for Control ofAacantholydaposticalis
DANG Zheng-wu
(ForestDiseaseandPestControlandQuarantineStationofShangluoShangluo,Shaanxi726000)
Acantholydaposticalisis defoliators on pines in Shangluo city and has serious threat to the quality ofPinustabulaeformisforest growth and security. Based on past years' monitoring of its behavior and life cycle, pesticideBeauveriabassianathiaclopridwas sprayed by Bell B-7140 helicopter with ultra low volume spraying for last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in an area of 22 000 hm2.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erial spray for control is effective and average population of insect decreased by 96%, with average effect about 95%. The cost has also dropped significantly.
Pinustabulaeformis;acantholydaposticalis; aerial spray; prevention
2016-11-18 作者簡介:黨政武(1972-),男,陜西商州區(qū)人,林業(yè)工程師,一直從事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
S763.43
A
1001-2117(2017)01-0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