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萍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80~8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座位圖,經歷探索在方格圖上用數對表示位置的過程,體會數對與方格圖上的點的對應關系,了解數對的意義,發(fā)展符號意識。
2.能力目標:結合具體的問題,掌握在方格圖上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數對確定位置,由位置寫出數對,直觀感受直角坐標系。
3.情感目標:在數對的探索與應用中,體會知識的價值,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數對的意義,掌握在方格圖上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根據數對確定位置,由位置寫出數對。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做游戲:尋找寶盒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生:“喜歡?!保?/p>
師:“我們今天來玩一個尋找寶盒的游戲?!保ㄕ垉擅麑W生,一名把寶盒藏在教室的某一個書桌中,另一名去找。)
學生找起來可能有困難,教師可以適當提示。
師:“剛才老師給他提供了部分信息,這位同學才能很快地確定寶盒的位置,其實確定位置很講究方法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確定位置?!?/p>
(出示課題:確定位置(一))
【設計意圖:安排這樣的導入讓學生在課堂的一開始就進入到一個輕松的氛圍中,體現出確定位置的必要性,讓學生感到本節(jié)課的知識和自己緊密聯系?!?/p>
二、進行新課,探究新知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多種方式描述位置
同學們,小青班準備開家長會了,要求家長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他不知道怎樣向家長說明自己的座位,你能幫幫他嗎?(順數和倒數兩種說法)
那小國應該怎樣說明自己的位置呢?
(二)學會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理解數對的意義
為了更方便地確定位置,在數學中我們一般這樣規(guī)定:從老師站的角度看,從左往右橫著數分別是第幾組;從前往后豎著數分別是第幾排。如果我們要確定一個位置必須知道什么呢?(第幾組第幾排)
師:“你能重新說說小青在第幾組,第幾排嗎?小國呢?”
課件演示,我們將這兩個方向用線標示出來,便形成了方格圖,橫向和縱向就會形成交叉點,這些交叉點就是我們所在的位置,而每個交叉點都可以用兩個數字來標示它橫向和縱向的位置。
比如,小青坐在第2組第4排,還可這樣表示:(2,4),2和4中間寫個逗號,外面加個括號,這對數我們稱為數對,它表示小青的位置。
【教師展示具體位置演變成抽象方格圖的過程,而且有助于讓學生清楚數對的形成過程,從而理解數對中數字的含義?!?/p>
誰能像這樣說一說小國的位置?
小國坐在第1組第1排,可以用(1,1)來表示。這兩個“1”表示的意思一樣嗎?為什么?
小結:也就是說數對有多少個數組成?逗號前面表示?逗號后面表示?
如果我們要確定一個位置必須要知道什么?(教師邊描述,邊用課件演示方格圖動態(tài)生成和抽象過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身經歷“實物—點陣—方格—坐標”的逐漸抽象過程,結合具體情境,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理解“數對”在確定位置中的作用和意義。在比較中體會用數對表示位置的優(yōu)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符號感?!?/p>
(三)根據數對確定對應的位置
1.小林和小芳的位置分別用數對(4,3)和(1,4)表示,你能在圖中找到他們的位置嗎?
2.課件出示第3排同學的位置。師:這是第3排同學的位置,你能用數對表示嗎?你為什么說得那么快?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3.課件出示第4組同學的位置。師:這是第4組同學的位置,你能用數對表示嗎?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設計意圖:體會在同一列的數對中,第一個數相同;同一行的數對中,第二個數相同?!?/p>
4.(2,5)和(5,2)一樣嗎?為什么?
(四)根據實際情況,寫出對應位置的數對
1.實際情況,寫出自己位置的數對。
寫一寫自己坐在第幾組,第幾排,并寫出相應的數對。
2.實際情況,寫出3個好朋友的數對。
下面的老師都想認識我們班的同學。你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你的3個好朋友分別坐在第幾組,第幾排,請試著用數對表示出來。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學習了數對的相關內容后學以致用,體會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處處有數學?!?/p>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一)相關練習
課本第81頁練一練第1、2題。
(二)游戲
1.老師說數對,對應學生起立。
2.學生說數對,對應學生起立。
3.學生起立,全班說數對。(第3排,第4組)
4.學生起立,學生說數對接龍。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游戲中靈活運用數對,使學生對數對的作用和意義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游戲給孩子們帶來快樂,使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四、總結評價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yè)布置
相關練習。
六、板書設計
確定位置
組 小青 第2組第4排,(2,4)。
排 小國 第1組第1排,(1,1)。
參考文獻:
[1]蔣雯霞.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喚醒積極情緒[J].新課程學習(上),2014(10).
[2]陳大偉.讓觀課議課具有研究性:以“位置”教學為例[J].小學數學教師,2015(12).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