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題回放】
請以“我畢竟走過”為題寫一篇文章。(合肥市琥珀中學(xué)教育集團九年級段考作文題)
要求:(1)內(nèi)容具體,有真情實感;(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字?jǐn)?shù)在600字左右;(4)凡涉及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寫字母代替;(5)不得抄襲。
【破題指南】
這是一道命題作文,題目包含三個關(guān)鍵詞。
“我”——寫作的主體。這就要求文章要以第一人稱來寫,要敘寫“我”的親身經(jīng)歷,“我”的真切體驗和感悟。
“走過”,為過去時態(tài),意為“經(jīng)歷過”“體驗過”“感悟過”,這就界定了“我”敘述的事情應(yīng)該是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是回首看曾經(jīng)的“走過”?!白哌^”,是寫作的主體部分,必須寫得詳實,寫得有波瀾,寫得有層次?!白哌^”,還要在寫實中、在寫走過的歷程中,寫出“走過”的獲得,寫出“走過”的價值與意義。這就要綜合運用記敘、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畢竟”,這是審題和寫作的關(guān)鍵之關(guān)鍵。“畢竟”本意為“終歸、終究、到底”,隱含著“我”曾經(jīng)的“走過”“我”不后悔,曾經(jīng)的“走過”成了“我”生命旅程的一部分和人生的一筆財富。正如普希金所說,“而那過去了的”,已經(jīng)“成為親切的懷戀”。
【佳作展示】
我畢竟走過
八年級/謝薩然
初次來到揚州,我便覺得,這是文人的世界,是朱自清先生的世界。
誰說不是呢?園林如綠寶石一樣布滿了地面,這里是一顆,向前走幾步,又是一顆。不論是這一顆,還是那一顆,在我眼中都同樣晶瑩剔透,耀眼動人。
陽光從竹葉的間隙中探出頭來,閃亮亮的,在地面上,深深地吻觸著小路,便留下了一個個金光閃閃的印記。隨后,這印記被一群淘氣的孩子有意無意地碾過,但它卻把太陽的溫暖和花的芳香留在了孩子們的腳上。
我的腳步不覺加快了。我癡心極了,妄想著去尋找過去朱自清先生走過的道路,是的,也想著去尋找他的每一個腳印,每一個指紋。因為他就在這里,或離我近一些,或離我遠一點,但他就在這里,從未走遠。我能感受到他的氣息,他一定在某處招著手在呼喚著我,他一定會張開雙臂,給我一個溫暖的擁抱。
水中月,據(jù)說當(dāng)?shù)厝硕寄芸吹?,我們一行人卻始終看不見。我也許沒有一雙揚州人的慧眼,那能夠看穿一切事物本質(zhì)、直抵事物內(nèi)在的、只屬于文人的獨特之眼。這也許是有它的緣故吧。
在冬天,我去拜訪朱自清先生,到了最后一站——東關(guān)街。
我撫摸著這飽經(jīng)了一千余年歷史滄桑的老城門,心中想著曾經(jīng)有無數(shù)的人在這座城門前流血和犧牲,又有無數(shù)的百姓在風(fēng)雨中,在城門下穿梭了數(shù)百回??茨浅菈?,就像一張長滿青苔的臉,注視著我,似乎要將它眼所見,耳所聞,心所感,全部向我傾訴。只可惜我沒有通達事物的天資,所以無法知曉。他也許來過這,也許傾聽過這老城墻的訴說,我想。
不到兩里長的東關(guān)街,不用半個時辰,便走完了。途經(jīng)一所老屋,不知為什么,我的腳步倏地停下,我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與熟悉感。我停下步伐,望了老屋一眼。徘徊了許久,終究還是離開,繼續(xù)我的行程。
后來聽朋友說,那便是朱家老宅。此次揚州之行的目的,終究是未尋著了。一種錯失的遺憾就像是無形的鞭子抽打著我……
靜靜地旁若無人地走著,我并沒有心灰意冷,因為他就在這里,從未走遠,從未離開,他的雙手一直是溫暖的。他一定是在招手為我送行,就像他送他的老父親一樣。他的心永遠是那么的冰清玉潔,他的靈魂永遠是那么的高潔偉岸。我遙遙而切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氣息,他的氣息就像他的雙手一般的溫暖,他指引著我向他靠近。我分明地感到他在那里,沒錯,一直在那里,他用他的清荷一樣的文字溫暖著我的心靈……
在這個冬天,我畢竟從朱家的老屋旁走過,從我一生敬仰的朱先生的身旁走過,一心池的清香春天一樣地蕩漾……
【佳作揭秘】
小作者的習(xí)作雖是一篇游記,卻寫得非常散文,非常文藝范兒。
讀這些文字,我們分明感覺到小作者心緒悄然流動,真摯的感情像是碧藍的漣漪,一層泛濫著一層。寫作唯真情方可動人。
小作者在想象中追尋著朱自清的足跡,追尋著朱先生走過的道路,甚至去尋找他的每一個腳印,他曾經(jīng)所觸過的每一個指紋。小作者超越了眼睛所能看到的單純的景物描寫,而著意于一種渲染,這就構(gòu)成了一種獨特的視角。寫作唯視角獨特方可新穎。
從行文看,小作者是非常敬仰朱自清的,朱先生的冰清玉潔、高潔偉岸是深深打動了小作者的。小作者打朱家老屋旁走過,卻沒有深入,雖是錯失,雖有遺憾,但小作者的心池分明有一種清香蕩漾——這就非常地契合題目“我畢竟走過”。
通觀全文,抒情而又空靈,仿佛是小作者在跨越時空和朱自清先生進行精神上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