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黛琳
摘 要: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是日本民族精神與審美文化的象征,燦爛的櫻花在盛開之后必然走向凋謝,這使得日本民族自古以來便有一種對繁華易逝、美好短暫的物哀情節(jié)。渡邊淳一借用彌爾頓長詩《失樂園》書名,探尋現(xiàn)代社會人類失去樂園的原因。小說中男女主人公通過性與愛來超越一切社會束縛最終選擇在情愛的極致時刻死去,正如同櫻花在繁盛熱烈的時刻便凋落。本文試圖從日本的落櫻文化解讀《失樂園》中的情愛與死亡。
關鍵詞:落櫻;《失樂園》;情愛;死亡
一、落櫻里的物哀情節(jié)與無常觀
每年3、4月份是櫻花盛開的時節(jié),日本民眾會專門趕去一睹櫻花的盛開,俗稱“花見”。櫻花如雪,盛開時絢麗浪漫,日本民眾見櫻花開得如此絢爛,心里油然生出一種對于櫻花旺盛生命的敬佩之情,認為人也應該如櫻花般在世界上成就一番事業(yè),將生命活到極致。然而櫻花的花期卻是極為短暫的,人們看到彼時絢爛如煙花般的櫻花頃刻便凋謝殆盡,便不由得又生發(fā)出對于美好事物的惋惜之情,這使得日本這個民族具有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物哀情節(jié)。
花開花謝,短暫而易逝,由花到人,又何嘗不是如此?生處于櫻花盛開的國度里,日本人必然會滋生出濃厚的無常觀,這種無常觀體現(xiàn)在日本這個民族的方方面面,文學作品也無不浸淫在這種觀念中。從8世紀的《萬葉集》到11世紀的《源氏物語》,都對櫻花進行了描寫,日本俳句說:“婆娑紅塵苦,櫻花自綻放”,古歌又稱“山櫻若是多情種,今歲應開墨色花”,都說明櫻花的開落與時節(jié)變幻、諸行無常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這種生似虛幻無常的飄渺之感,恰與日本人獨有的審美所契合?!坝秩纭镀郊椅镎Z》的‘諸行無常,盛者必衰,《方丈記》把世俗的人和家庭比喻為‘河中流水,《徒然草》強調了‘人世無常,還有芭蕉的‘無常觀文學等”[1]?!妒穲@》中更是多次提到櫻花,“春暖四月,花開爛漫的櫻花確實是花之王者,她的華麗加上飄落時的干脆,更是招惹人心,油然而生惜花之情?!盵2]春去秋來,時令嬗遞,日本人感悟到了時空的不可逆轉與生命易逝,正如同櫻花繁盛卻又轉瞬凋謝,從此使得這個民族精神的交響樂中多了一弦悲傷的死亡之音。
二、落櫻與死亡的聯(lián)系
“花是櫻花,人是武士”,從這句在日本廣為流傳的諺語我們便得知櫻花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櫻花至柔,武士至剛,這兩種截然對立的事物在日本人的心中具有某種深層次聯(lián)系,那便是它們都是瞬間美與氣節(jié)的象征。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武士陽剛武威,以身殉節(jié),寧肯剖腹自殺保全氣節(jié)也不愿茍活于世,這與櫻花純潔無瑕、凋謝時干凈灑脫,不由得被玷污的品質是相似的。
“男性通過櫻花看到的是一種甘美的死,女性透過櫻花看到的是自己深處復雜的情愫?!盵3]在櫻花樹下,大多數(shù)的人都嗅到了死亡的氣息,作家梶井基次郎認為滿樹的櫻花之所以開得如此熱烈繁盛,是因為樹下埋葬著尸體。而 三島由紀夫也曾用蒼涼的筆觸描寫過落櫻,他看見那櫻花便悄然間生出一種失落之情,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可怕的國度。
在日本,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是往生,是開啟另一個世界的通道。在日本文學界,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太宰治都選擇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從他們生前的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窺見落櫻情節(jié)對其的影響。落櫻喻示著死亡,給予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靈感,文學作品又使得櫻花顯得格外地神秘縹緲,二者相輔相成。因此,渡邊淳一在寫《失樂園》時,也安排男女主角以自殺的方式來告別世界,他們的生命便如同櫻花般寂靜飄零。
三、落櫻文化對《失樂園》的影響
《失樂園》的封面,是美得令人心顫的櫻花,它不同于梅花的孤標傲骨,而是一種妖冶絢麗的美,仿佛這繁盛熱烈的美一下子將要消失似的,正如同故事本身帶給我們的印象,極致的愛卻又最終消逝,不由得令人扼腕嘆息。
小說表面上講述的是一個被社會普遍道德倫理價值觀不容的婚外戀的故事,但它本質上卻是在探尋一種本真的如櫻花般純潔卻又熱烈的肉體與靈魂的愛戀與現(xiàn)代社會的關系。年過半百的久木本是出版部部長,在日本過得算是比較富足的生活,和太太婚姻也還和睦,然而身處在自由多閑的職位后,久木才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真正地打從心底迷戀或愛上一個人。當然,他過去對太太和其他交往過的女性,都抱有好感,也曾有外遇,但都無疾而終,從來沒有那種整個身心燃燒起來的真實感受,而后由于自己的職務調動以及好友水口的去世,他越來越感到人生命的短暫,應該好好享受生活與愛情。因緣際會他遇到了教書法端莊優(yōu)雅的凜子,凜子最初是矜持的,與醫(yī)生丈夫一直過著沉悶乏味的婚姻,她的性一直受到了壓抑,然而一旦遇見了真正的性愛便如火般熾熱,一如盛開的櫻花。在人情淡漠虛偽假裝的社會里,兩個渴望愛的人走到了一起,不光是由于性愛,還因為靈魂的高度契合,這也是對社會現(xiàn)狀的一種反抗。
“看!花瓣飄落下來了!夕暮中微風習習,花瓣飄落到凜子伸出去的手上,隨即又飄落到眼下的池塘里去了。好安靜,來到這里,工作、家庭、以及離婚等等事情都早已忘到了九霄云外?!盵4]渡邊淳一將男女主人公置身于一片靜謐祥和的氛圍之中,寂靜落下的櫻花無疑是其中的點綴,男女主人公不由得拋卻了所有的煩惱,在櫻花旁邊做愛,性欲達到了高潮,靈魂也彼此相依。正是這漫天的櫻花,這溶于日本民族血液的落櫻文化,促進了《失樂園》高度文學審美價值的形成。
四、愛到極致便如同櫻花般凋零
在《失樂園》中,通過男女主人公之口提到的兩段殉情故事浪漫而絕望,使得全書氤氳著一種神秘的氣息,同時也為后面主人公的自殺埋下了伏筆。
其中一段近乎殘忍可怕的故事便是昭和十一年的阿布定事件了,女招待員阿布定為了獨自占有有婦之夫的愛人吉藏,便勒死了他,割掉了他的生殖器。而另一段便是輕井澤的殉情,作家有島武郎與有夫之婦的的女記者波多野秋子彼此之間深深吸引,二人正處于人生中最燦爛鼎盛的時期,但卻選擇了死亡,并留下遺書中寫道“此刻我正處于歡喜的頂巔迎接死亡”。這兩段故事都是婚外戀情,都是以自殺結束,然而卻是極致的愛才導致了死亡,這也寓示了全書的主旨。
“渡邊通過久木和凜子的情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悖論:現(xiàn)世不存在天長地久的情愛,所以要獲得永恒的感情只能不懈地追求;而不懈地追求只能導致越來越空虛,那么只有死亡才能保持永恒,所以對情愛的巔峰的追求就等于對死亡的追求?!盵5]他們的愛,極致時如櫻花絢爛奪目,但卻也如花期短暫,逐漸走向凋零。
久木和凜子之間的愛是人們一直以來所渴望的,因為它展現(xiàn)了人類所有的本真性的東西,“同所愛的人融為一體,兩人變成一個,早就求之不得。各種原因就在于,我們先前的自然本性如此,我們本來是完整的”[6]。櫻花盛開時烈極致,令人目眩,讓這個世界上的人欣賞到它無與倫比的美麗,雖很快便落下,但明年它依舊盛開如許,久木與凜子的情愛如同櫻花絢爛,最終以死亡落幕,但是死亡并不是終點,而是一種對于極致之愛的詮釋與升華,對于永恒之愛的孜孜追求。
參考文獻
[1]柯璜瑩.從櫻花看日本人的生死觀[J].安徽文學.2010(7).
[2][4]渡邊淳一著,譚玲譯.《失樂園》[M].版次2.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311、319
[3]小川和佑.櫻花的文學史[M].日本:文春新書城.2004.
[5]于桂玲.《渡邊淳一情愛文學論》[M].版次1.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125
[6]柏拉圖著,劉小楓譯.《柏拉圖的<會飲>》[M].版次1.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