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父母一直以來都是我內心中引以為傲的兩個人,但是最近的種種事情讓我產生了懷疑,甚至要推翻我一直覺得要孝順他們的想法,產生了厭惡和憎恨的情緒。
我母親一直以來都是家里的管家婆,這個管家婆是褒義詞。就是管得很多,親戚有關系的沒關系的事情她都會問一下,從小孩取名字到嫁人、找工作。本身她自己的脾氣就不是很好,說起話來不會注意別人的想法,但是這個在她自己看來并不是問題,而僅僅只是她不會說話,而且別人也必須包容她,因為她就是這個樣子的,但是她會關心人,其實是管別人的事情,說不上真心的關心,只是她能夠搞定某些別人搞不定的事情,其實我覺得在親戚看來這都是可以包容的,有諂媚的嫌疑。
但是最近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越來越嚴重了,母親說話現(xiàn)在越來越過分。最近因為有了孩子,搬到一起住(之前我很長一段時間不在家住,因為和家里人談不攏,而且經常吵架)。在家住的時候她不會主動關心孩子怎么樣,只是高興了過來逗逗,這個時間大概半小時左右,時間長了就說她有別的事情,然后就會去其他地方坐著,擺弄擺弄手機,看看電腦,滿屋子轉,每天做飯也不能按點,我和媳婦不在家的時候,保姆連飯都沒有的吃,她給媳婦做一頓飯要人夸很久才肯罷休。
但是她對除了住在我們家以外的人說,每天家務也是她干,飯也是她做,老人和孩子也是她照顧,家里還有外婆和奶奶,母親的姐姐被母親叫來照顧老人,日常老人起居和一日三餐基本都是她姐姐來照顧,一般情況下母親只是在指指點點不會參與幫忙,嘴上說的和實際情況是明顯相悖的。
其實她每天就是在電腦上淘寶,然后在家不知道干什么,家里亂糟糟她也不收拾還埋怨別人不干家務。而且說話會兩面三刀,跟我抱怨媳婦的不是,在家除了喂孩子不做家務、不做飯、不洗菜,每次不高興會給我手機上發(fā)幾十條信息來數(shù)落我和媳婦的不是,而我們要她幫忙的時候,比如說帶孩子去打預防針,有保姆跟著,她要做的事情就是開車帶著孩子和保姆去打預防針的地方,她說忙,但是該在打預防針的那一天她哪兒也沒去,也沒有做飯,也沒有帶著去打預防針,還為了去不去打預防針的事情和我媳婦理論了一上午。其他的事情她也從來沒有爽快的答應過,都是推三阻四說自己有多忙多忙,而其實是什么都沒做,但是對外人說每天自己都很忙。
前幾天已經和家里鬧掰了,媳婦坐月子是在月子中心過的,到家也就一個月左右,我們準備搬走了,我也很氣憤,但是自己總是磨不過要孝順這個梗,覺得他們也很可憐,因為我媽的緣故,其實爸媽沒有什么真正的朋友(也可能是我自己猜想的)。在我們家要孝順就是聽他們說什么,做他們說的,但是其實很不爽,而且每天都會聽到很刺耳的話。母親每天在我和媳婦面前的陳述方式和在我爸面前的陳述方式是不一樣的,而且我找我爸談過這個事情,他認為我媽的心地是善良的,只是說話方式不對,但在我看來不是這樣。我覺得她不是真正關心我,而且自私得很,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為自己著想,目的是顯得自己很厲害,需要別人肯定。
A:
當你指責母親不干活,指責母親需要肯定,甚至指責母親自私的時候,有沒有審視一下自己,問自己一句:
母親真的希望你和老婆孩子一起搬回來住嗎?
坦白講,母親勞苦一世,到老,她也并沒有任何的義務對你和老婆孩子敞開家門,再替你去照顧妻子和孩子、給妻子做飯、關心孩子、開車送孩子去打預防針。
她做了,是出于情分。但不做,也完全無可厚非。
反倒是你,有妻有子,應該也三十而立了吧,非但沒有獨立,還要擠在父母家中,還對母親言行挑三揀四,種種詬病。
在我看來,不懂得感激的那個人是你,自私的那個人是你,并不真正關心父母的那個人,還是你。
所以,荷包蛋,請收起你的巨嬰玻璃心,搬出父母家,做一個真正獨立負責任的男人,還父母一片晚年的清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