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尚新 王一任
摘要:今天,電子紅包已然成為社會交往、廣告營銷的絕佳手段。億萬網友的積極參與使得電子紅包達到如此廣泛的傳播效果。那么網友 “搶紅包”“發(fā)紅包”的行為動機又是什么呢?本文試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角度,分析“紅包大戰(zhàn)”的行為動機。
關鍵詞:紅包大戰(zhàn);電子紅包;社交媒體;傳播效果;需求層次
一、“紅包大戰(zhàn)”現象概述
微信紅包是騰訊公司的社交應用微信于2014年1月27日推出的一款應用,發(fā)紅包、查收發(fā)記錄和提現等功能。微信紅包與2015年春節(jié)聯歡晚會的互動,讓億萬民眾參與了“搖一搖”搶微信紅包的大戰(zhàn)。據統計在2014年除夕22點30分的“紅包暴雨”中,有72億次微信搖一搖,峰值超過1分鐘8億次。除夕當日全國微信紅包收發(fā)總量達10.1億次,春晚微信搖一搖總量達110億次。春晚微信紅包大戰(zhàn)之后,“紅包大戰(zhàn)”的勢頭更勁,傳播的范圍不斷擴大。2015年8月20日,七夕全天微信紅包收發(fā)總量達14.27億次,突破2015除夕10億的峰值。
微信紅包的狂歡,讓人們意識到網絡傳播的力量——電子紅包正帶領著社交媒體、移動支付以及廣告營銷進行新一輪革命。發(fā)紅包的平臺和主體越來越多樣化——QQ紅包、微博紅包、“雙十一”紅包、企業(yè)紅包……紅包形式則從現金發(fā)展到禮包、商品優(yōu)惠券等。
二、“搶紅包”行為動機分析
馬斯洛認為人的行為動機基于至少5個層次的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并且人的多數行為都是由多種動機而非單一動機引起的?!皳尲t包”行為至少由生理需要和社交需要兩種動機引發(fā),而“發(fā)紅包”則更多地由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這兩種動機引發(fā)。
(一)基于生理需要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生理需要是一切需要中最優(yōu)先的。生理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需要長期滿足。結合一組數據,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說“搶紅包”行為以生理需要為動機。根據艾媒網發(fā)布的2015年春節(jié)紅包調查報告顯示,網友參與搶紅包的原因中,“小賺一筆紅包錢”的心理,這一實惠性因素占比21.5%。并不是網友的生理需要還未得到滿足,“窮困”到要利用“搶紅包”得來的錢購買食物,而是搶來的“實惠”轉化為購買力之后,能使網友的生理需要得到更好的滿足。如果搶到的現金或者優(yōu)惠足夠多,還能實現更多層次的滿足。
基于這種發(fā)自本能的“實惠利己”心理,也就是滿足生理需要的心理,驅使網友爭先恐后的“搶紅包”。
(二)基于社交需要
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地滿足了,就會產生愛、情感和歸屬的需要。人會渴望擁有朋友、情人或妻子或孩子,渴望在團體中與同事之間建立良好社交關系。
社交媒體(Social Media) 為人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結交朋友的平臺。通過社交媒體,人們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交網絡,滿足社交需要。
“搶紅包”最初發(fā)源于微信,在眾多社交媒體上得到推廣。微信好友之間派發(fā)紅包,促進溝通。數據顯示,親友同事間“春節(jié)紅包”互動以聯絡感情是受訪中國手機網民參與“春節(jié)紅包”活動的首要目的,占比達36.8%。
社交需要便是網友們“搶紅包”行為最主要的心理動機。
中國的紅包文化歷史悠久,是一種表達情誼與禮節(jié)的習俗;而網絡社交平臺往往給人一種虛擬而不切實際的感覺。微信紅包把現實紅包搬上了虛擬平臺,實現虛擬與現實的結合,給虛擬的網絡交往增添了一份具有現實感的誠意——錢。這份誠意不在于紅包的大小,哪怕只搶到0.01元,也是一份超過虛擬世界交往的現實情誼。
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這使得電子紅包在社交圈內實現了“你來我往”“互惠互利”的傳播。與普通的社交媒體相比,由紅包所引起的傳播過程的黏合力更強大。由此,電子紅包通過社交網絡實現了病毒式傳播。而“紅包大戰(zhàn)”在普通社交媒體的基礎上,又一次滿足了人們的社交需要。
(三)基于尊重需要
“發(fā)紅包”行為更多的基于尊重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提到:“社會上所有的人(病態(tài)者除外)都希望自己有穩(wěn)定、牢固的地位,希望別人的高度評價,需要自尊、自重或為他人所尊重?!?/p>
因而在“紅包大戰(zhàn)”席卷社交媒體和網絡的時候,網民都自發(fā)的參與其中;并且基于尊重需要,為了展現自身的地位,獲得良好的社會評價,網友都會向社交圈內的親朋好友派發(fā)紅包。
(四)基于自我實現需要
一般情況下,當低層次需要都能到基本滿足的時候,人們就會開始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人們會希望自己越來越成為所期望的人物,能夠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
借助社交媒體的傳播渠道發(fā)紅包,就是自我實現的手段之一。企業(yè)和商戶通過派發(fā)現金、獎品將自身品牌、產品推送到用戶面前,擴大知名度;同時給消費者一定的優(yōu)惠,促使他們選擇或再次購買他們的商品;也是企業(yè)自身價值的實現。
(五)基于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本是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第二個層次,在生理需要之后。但是在“紅包大戰(zhàn)”中,安全需要不是引發(fā)人們行為的明顯動機。相反,安全需要是人們在參與“紅包大戰(zhàn)”前考慮和猶豫的重要因素之一。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人們需要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不喜歡威脅、恐怖,不習慣冒險和陌生環(huán)境?;诎踩枰?,人們在搶紅包發(fā)紅包時會更加在意自己的賬戶安全和財產保障,以免自己遭受侵害和損失。
因此,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等移動支付平臺都做出努力,通過核驗賬戶密碼、支付密碼、短信驗證碼等多重手段,保護賬戶資金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的安全需要,讓他們在參與“紅包大戰(zhàn)”狂歡時沒有后顧之憂。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以及人們追求快樂的心理需要,電子紅包通過網絡實現了廣泛有效的傳播,并且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因其獨一無二的傳播效果,電子紅包引發(fā)了社交媒體、社交方式、移動支付以及廣告營銷等多領域的變革,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肖魯懷.淺析“搶紅包”的社交媒體思維[J].東南傳播,2015(08)
[2]唐映紅.紅包照耀中國[N/OL].201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