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馬龍高中生鼻祖
“Stay in School”, 這 是NBA多年前推出的公益宣宣導口號,呼吁青少年要避免街頭的誘惑,留在學校接受教育。不過這宣言顯然僅止于高中階段,聯(lián)盟自身根本無力勸服棄學的天份留在大學校園。
一直以來,念書對這些生來打球的年輕人本來就不是第一志愿,高中畢業(yè)生攻陷選秀會是這幾年特有的現(xiàn)象,但在早年就不斷有沖撞聯(lián)盟對年齡設限體制的企圖,從1968年海伍德控NBA規(guī)定大學注冊滿四年才能加入的舉動違憲,迫使聯(lián)盟開放棄學條款因應開始,直到1975年首位高中畢為生威勒比抽入選秀會,這是NBA史上的寧靜革命,除了職業(yè)運動對出身貧苦的弱勢族群太具吸引力外,球隊求才渴的不擇手段也是背后推波助瀾的助力。
嚴格說來,NBA犯規(guī)大王道金斯算是高中生打NBA的始祖,同在1975年入選,順位甚至在威勒比之前,但威勒比的年紀比道金斯小4個月又9天而得以名留青史。只是誰是第一不重要,因為在討論棄學風潮時,摩西·馬龍才絕對是被優(yōu)先提出來的范例,無疑的,他是目前成就最輝煌的一位,即使在未來多如過江之鯽的高中棄學生挑戰(zhàn)下,地位依然屹立不搖。
馬龍是首位打職業(yè)籃球運動的高中畢業(yè)生,只不過他打的不是NBA。馬經(jīng)帶領彼德堡高中以50連勝的成績兩度稱霸維吉尼亞洲,當時馬里蘭大學愿意提供獎學金給他,不過一窮二白的馬龍仍決定在1974年投入ABA。當時有很多責怪馬龍母親的聲音,認為為了金錢而把18歲的孩子放在斗獸場實在是可恥,但為了生計不得不被逼著成長的馬龍,卻為ABA帶來了立即而巨大的沖擊,在新秀賽季面對那些職業(yè)運動的老油條,馬龍就毫不畏懼的每場平均抓下14.6個籃板,并拿下18.8分。
在ABA兩個賽季中,雖然球技隨著年紀與經(jīng)驗的增長繼續(xù)進步,不過隔年因陣容變動績效下降,馬龍的市場價值持續(xù)低迷。ABA解散后,在未隨原隊并入NBA球員的選秀會中,馬龍在第五順位被開拓者撿走,隨即送到布法羅勇士,打了兩場又打包至休斯敦落腳。交易過程中沒有球星的參與,只有選秀權(quán)的易主。
說起來,馬龍的交易價值其實不佳,即使在全盛期,他換到的不是傷兵就是過氣老將,然而在一片看扁聲中,馬龍以他實戰(zhàn)苦干的精神,硬是扭轉(zhuǎn)世人對他的觀感,統(tǒng)計在火箭隊六年內(nèi)的表現(xiàn),馬龍兩度獲選聯(lián)盟年度MVP及年度第一隊、五屆明星球員、三屆籃板王,并在1980-81賽季帶領僅有40勝的火箭隊,成為史上最低勝率的西部冠軍隊,在冠軍賽中還贏了兩場。
馬龍在1983年由火箭隊轉(zhuǎn)會到76人是透過交易的。76人當是出天價爭取馬龍,火箭隊雖無跟進意愿但他們想從馬龍身上撈回一些。由于馬龍是受限制自由球員,火箭隊以優(yōu)先續(xù)約權(quán)簽下,再交易給76人,換來堪用的中鋒瓊斯與一個第一輪選秀權(quán)。
在這支原先離冠軍僅一步之遙的76人陣中,有聯(lián)盟最頂尖小前鋒J博士、最佳第六人B.瓊斯、犀利無比的后衛(wèi)奇克斯,如此兩度東部冠軍陣容再加上馬龍這位兩屆年度MVP,簡直如虎添翼。他們當年以橫掃千軍的65勝17敗成績殺入季后賽,馬龍也在該賽季中再度獲先聯(lián)盟度度MVP,還錦上添花入選年度最佳防守隊。
在當時,分區(qū)首位球隊不需打季后賽第一輪,所以76人打算在三個系列戰(zhàn)中以全部四連勝的成績替費城拿下久違的冠軍,彌補J博士指上猶虛的遺憾;而也就在馬龍“FO FO FO”(Four-Four-Four,那是馬龍露風的門牙配合維吉尼亞口音的獨特發(fā)音所致)的保證下,76人在整個季后賽只輸給了雄鹿隊一場。那年76人就像勢如破竹的火車,毫不留情地輾過西部冠軍湖人,最后如愿奪得總冠軍。
湖人當時的確是傷兵累累,不過就算他們兵強馬壯,也很難阻止這輛全速前進的火車。那年的湖人中鋒賈巴爾也夠倒霉,不但家中失火、家當盡失,在賽場上也不順利。他先是硬生生抗過了馬刺中鋒吉爾摩爾的肌肉棒子,在總決賽又遇到了不講理的摩西·馬龍,還被對手橫掃,難怪會產(chǎn)生早早退休的念頭。
夙愿得償后的76人隊,饑渴似乎不再,在主力大將沒變動的情況下,隔年在季后賽第一輪竟然就被淘汰出局。1985年雖然補進巴克利,但依然在東部冠軍賽遭宿敵凱爾特人以4-1輕取;1986年則是以3-4敗給雄鹿隊,止于季后賽第二輪。那是馬龍在76人的最后一年,因為老卡茲開始對馬龍的高身價感到不滿,因此在季后將他交易到華盛頓換來膝蓋已報廢的羅蘭德。身為76人當家中鋒的馬龍雖然知道交易難以避免,但他對球隊枉顧他返回西部的意愿相當不悅,誓言要讓老東家好看。不過后來馬龍對子彈隊也沒什么忠,約滿后頭也地投奔戰(zhàn)力較整齊的老鷹隊。
馬龍一定很感謝自由市場制度的發(fā)明,他生涯后期都是透過自由市場簽約延續(xù)職業(yè),為了更好的議價籌碼,他習慣在場上讓他的數(shù)字來幫他說話,事實上有點太習慣了,因此對他只顧個人績效的批評聲浪開始浮現(xiàn),偏偏老鷹隊又充斥這類的球員,諸如威利斯、威爾金斯及里弗斯。
馬龍來到老鷹隊的第二季,是他在進入NBA第二年后首度沒達成單季20分及10個籃板的成績,之后他逐漸變成配角,評價下滑,以前不曾有的負面消息也開始浮現(xiàn)。從一個愛家的好男人變成有毆妻前科的暴漢,馬龍仍維持他一貫的沉默不多作辨解,還是安靜地在場上穩(wěn)定貢獻,在各隊間流浪直到退休。
幾年前市場上炙手可熱的頭牌,變成輾轉(zhuǎn)各隊打工的傭兵,算是比較令人不勝唏噓的。
馬龍是個只有2.08米的矮中鋒,而且很令人訝異的是,馬龍的手很小,連抓住標準的七號籃球都有點勉強,不過他以速度、強度與攻擊韌性彌補一切。
沒有經(jīng)過大學籃球洗禮,馬龍球技的增長都是來自真槍實彈操演的累積,早在他還是中學生時,他為挑戰(zhàn)高一級的競技而在維吉尼亞監(jiān)獄中與老球皮切磋,而當同齡的青年在NCAA打賽程松靜的賽事時,馬龍已在職業(yè)修羅場中鍛煉。馬龍一直都是實戰(zhàn)派的篤信者,奧拉朱旺曾多次提及他地馬龍的感激,若沒有馬龍野戰(zhàn)式的訓練,這位火箭后輩勢必無法培養(yǎng)出如此成熟的球技。
馬龍的進攻模式幾乎可以說是單調(diào)到無趣的程度,你不太容易說出他有哪些致命的武器,但事實上都是很有效率的,不花俏卻很實用。馬龍不會以變幻莫測的步法跟假動作來投籃,反正簡單的進籃一樣是兩分;他也不太做背框轉(zhuǎn)身切入,打法比較接近前鋒面對籃框?qū)ふ覚C會的作戰(zhàn)方式,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馬龍初入籃壇時只有97公斤的骨架,直到增加足夠噸位坐鎮(zhèn)中樞前,他的職業(yè)生涯一直是打前鋒的。別誤會了,馬龍并不會去做什么從高位發(fā)動的突破切入,他不是什么機動性高的長人,而且他的持球能力不算好,他需要一個控球塞球給他,至于拿球位置好壞就不勞操煩,因為馬龍在禁區(qū)如同一臺馬力十足的推土機,根本無法阻止他鯨吞蠶食的推進。
其實誰不知道馬龍在場上的進攻模式,只是沒人知道如何阻止他罷了。
馬龍自身對犯規(guī)相當節(jié)制,他在連續(xù)1212場的出賽中不曾犯滿離場,不過馬龍也非常懂得怎么讓對手犯規(guī)站上罰球線;由于馬龍討生活的地盤在擁擠的禁區(qū),要阻止他在籃框這么近的籃下強攻就只有犯規(guī),馬龍因此有了很多在場上練習罰球的機會。打得越久罰得越多,而且就跟同宗后輩卡爾馬龍一樣,罰久了也就罰出心得來,他們倆都從生涯初期不忍卒賭的六成上下罰球命中率,進步到近八成左右,而這兩個馬龍正好也是分居史上罰進總數(shù)的一、二名。
馬龍也是第二波進攻的能手,他在籃下有很好的空間感,對抓到進攻籃板后出手力道拿捏特別有心得,即使在層導包夾下,他還是有本事把球搞進籃框。馬龍看起來總是源源不絕地在收集大量的進攻籃棋逢對手,他在籃下是非常專制的,所有沒進的投籃都要先過問他,冷酷的不給對手機會。馬龍是史上進攻籃板累積最多的球員,當然,你可以說這是因為聯(lián)盟從70年代才開始分開統(tǒng)計之故,但馬龍在對超音速隊單場抓下21個進攻籃板的紀錄,可就是真材實料、童叟無欺的。
馬龍對籃板的保護非常有心得,他有那種獨到的嗅覺,這位NBA六屆籃板王,在1978-1985七年間,只有在1979-80賽季讓出王座給耐特,同時他也是NBA首位連續(xù)五季在籃板榜上封王的選手,就如同“小蟲”羅德曼統(tǒng)治90年代的籃板榜一樣。
其實馬龍身高及手長都不是很杰出,但他對球落下的時間抓得特別好,簡單說,馬龍的球風就是一種天賦直覺的展現(xiàn),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特質(zhì),他似乎永遠可以精準判斷籃板球落點,而且他實在是太孔武有力了;馬龍有厚實的身軀與粗壯有力的雙腿,跟他籃下卡位是討不到便宜的,在籃下的打死不退的意志,加上旺盛的企圖心,馬龍有在這個項目稱雄的所有元素。
馬龍不退縮在籃下捍衛(wèi)疆土,抓下每一記籃板,把握每一個機會在籃框附近把球放進去,他拿球就是要發(fā)動攻勢,所以他也不會不務正業(yè)的高位指揮走位,吊給空手走位或因包夾而有空檔的隊友,因此馬龍生涯賽季助攻單季不曾超過150次;即便如此,馬龍的失誤其實還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多,生涯最高峰的那幾年,每季失誤都中250次以上,公平有一年是326次。一個不太分球的中鋒怎么這么會丟球?
馬龍的蓋帽生意不算興旺,應該這樣說,馬龍把他每一分精力放在他擅長的領域上并作出貢獻,好處是不管跟誰搭檔,都有辦法交出亮眼的成績;不過這也是缺點,因為即使配合名將,馬龍還是沒有完全融合自打自的,當然馬龍的功效理當是由隊友來為他改變,只是當你跟J博士搭檔時,總是預期能激起更多的火花,往好5處看,他能夠很快發(fā)揮效用,不過是人力資源浪費罷了。
馬龍對自幼家貧沒整治的門牙感到難堪,以往地采訪都是敬而遠之,其實他算是個應地媒體得體的大個子,他面對記者時措辭頗為謹慎,到76人扮演實際的主角時,他知道要把面子作給費城人鐘愛的J博士;即使是在技壓賈巴爾之余,馬龍也還是會很嚴肅地告訴大學,如果賈巴爾再年輕幾歲,就是換他被修理。不過也有例外,馬龍在1980-81賽季打冠軍賽時,不知何故不斷挑釁對手凱爾特人,大鳥伯德對此大表光火,直言要馬龍去吃屎。這是原音重現(xiàn),絕不夸張。
這位堪稱80年代最佳中鋒的場下言行可以讓大學如沐春風,不過一上場就是中一回事。賈巴爾統(tǒng)治了整個70年代,到了80年代受到馬龍無情的挑戰(zhàn):這樣說好了,賈巴爾與魔術紀翰遜合作的10個賽季中,只有兩年沒打進冠軍賽,一次死在火箭雙塔手上,另一次就是被馬龍一個人搞垮,在83年冠軍賽中被他修理一次。馬龍雖然沒有賈巴爾的優(yōu)雅與君臨天下的風范,但他扎實的績效就是不能讓人忽視,就像是雉雞與番鴨的對比。
這位藍領粗工也許不是場上長得最高、跑得最快、天份最多的中鋒,但他絕對是場上最拼命努力的一位,在場上就是百分之百的付出。
馬龍一向都穿基本款的NIKE球鞋,低幫的 Air Force,雖然中鋒廣告效益差,但NIKE對馬龍始終禮遇備置。1987年NIKE為慶祝設計權(quán)利訴訟案件勝訴,特別找了當時最紅的幾名球中站在最高聯(lián)邦法院門口合照,還穿上法官袍紀念。這張照片算是NIKE的歷史經(jīng)典照片,可以在這張照片中找到馬龍鶴立雞群的身影。
馬龍的職業(yè)生涯堪稱長久,他是最后一位退役的ABA球員。而他所效力的最后一支球隊也是具有豐厚ABA色彩的圣安東尼奧馬刺隊。他低調(diào)退役,并沒有舉行任何致敬的儀式,因為在他21年的職業(yè)生涯中,從沒在同一支球隊效力超過六年。馬龍一共效力過九支球隊,在費城兩進兩出,得到一次總冠軍,而且在這兩次費城經(jīng)歷中都拿到過MVP,其中一次是在轉(zhuǎn)會第一年就拿到的。在他的職業(yè)生涯中,一共12次入選全明星,得到27409分和16212個籃板,堪稱高中生的典范。2015年,摩西·馬龍因病逝世,年僅60歲,為NBA留下了一段不可磨滅的高中生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