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賦予風景意義,在每個人眼中,同樣的風景或許就會是完全不同的“風光”。透過作品,可見拍攝工具、創(chuàng)作方式、對風景的審美和觀看日趨多樣,每位攝影師都在探尋自己的攝影表現形式,開拓自己的題材和風格。
攝影的多重功用
如同文字,可以寫成平淡呆板的說明書、 “流水賬”,也可以幻化出情感凝練的詩歌、引人入勝的小說,或者還可以成就令人賞心悅目的書法。攝影當然也有許多功用,影像留存、宣傳廣告都是其一,藝術創(chuàng)作則又是另一重要方面。對于每一處好風光而言,借助攝影宣傳推介、拉動人氣、發(fā)展經濟自然必不可少,但如果僅是自然風貌的機械記錄,而缺少觸及人心的境界呈現,就算是能令人感觀愉悅的“糖水片”,面對人們日益提高的審美情趣和精神需求,恐仍將缺少持續(xù)的后勁。當今的游客,已經越來越不僅滿足于養(yǎng)眼,而更趨于尋求養(yǎng)心之境,因此,攝影人也需從以往用眼觀看,更多地轉向用心去觀看。近年來風光攝影屢屢受到批判甚至“清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數攝影人太多地注重形式美而忽略了作品的內涵。雖然也沒少起早貪黑、奔波勞碌,各種奇瑰天象也幾乎都納入鏡中,但作品卻反而越來越少有新意甚至千篇一律??上驳氖?,從歷屆“中國好風光”的入選作品來看,越來越多攝影人正通過不懈努力和明悟而調整自我創(chuàng)作方向的轉化已日趨鮮明。
情與景、意與象的融合
為什么這些入選作品能夠更吸引我們、打動我們?大抵是因為畫面中更獨到的眼界、更深邃的意境、更真摯的情感、更獨特的風格等內涵引發(fā)了觀者更深入地欣賞、思考和共鳴。藝術作品的主要特征就是要具有超凡的境界,要有情與景的交融和深刻的內涵。而攝影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門類之一,同樣要能使人們通過作品得到藝術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從畫面形象中產生觸動、引發(fā)思考、感受力量、提升境界。而表達情感、思索的個人追求與表現風景樣貌的客觀映像之間并不矛盾,實質上是互相依托、相輔相成的,景是情的載體,情是景的延伸。無論是磅礴大氣的廣闊場面還是微觀細膩的局部特寫,作品都應成為創(chuàng)作者內心的映照和傳達。因此,只有結合自身的思考和感觸,在自然具象中發(fā)掘提煉意象,從再現到表現,最終走向創(chuàng)作者心象的表達,方是風景攝影保持創(chuàng)作活力與不斷開拓前景的常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