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他要求一群實驗者在周日晚上,把未來7天可能會導致煩惱的事情都寫在一張張字條上,然后將字條全部投入一個大型的“煩惱箱”。三周后的周日,他在實驗者面前打開了這個箱子,逐一與成員核對每一項“煩惱”,結果發(fā)現(xiàn)其中有九成煩惱并未真正發(fā)生。接著,他又要求大家把那剩下寫有已發(fā)生“煩惱”項的字條重新投入紙箱中,又過了三周,他再次開箱后,大家發(fā)現(xiàn)剩下的那些“煩惱”項也不再是煩惱了。
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很多煩惱都是自己找來的,也就是所謂的“庸人自擾”。
馮夢龍在《古今譚概》中講過一個類似的故事:有一個叫郭林宗的人,因為家中庭院里有一棵樹,便總是疑神疑鬼,每次遇到煩惱的事情時,他就覺得跟庭院里的這棵樹有關。于是,他決定將它砍掉。他的朋友徐孺子知道后勸阻他說:“這么好的一棵樹,你為什么要砍掉它?”他說:“我的庭院就像正方的口字,口中有木,成了‘困字,這是不祥之兆。”徐孺子說:“照你這樣說,院中有人,不就是‘囚字嗎?‘囚字更不祥啊。”郭林宗聽完,無言以對,便再也沒有提砍樹的事。
所以,很多問題、麻煩、痛苦,都是自己釀成的。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解決問題才是正道。要知道,境由心造,什么樣的心境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環(huán)境,心境明媚了,世界才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