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湖北恩施農民周先生收到一條彩信,打開一看,不禁驚呆了:女兒的裸照出現在屏幕上。原來,上大學的女兒小周憑“裸條”向一家網貸平臺借了錢,之后不停向其他網貸平臺借錢還債,從一開始的5000元借款越陷越深。在網貸業(yè)務員的介紹下,小周加入了一個借貸QQ群,向其他網貸平臺借錢還債。半年以來,她先后向30多家網貸平臺借款,刨去手續(xù)費等,實際到手8萬多元。這些錢加上利息,她一共要還近26萬元。父母幫她還了近16萬元后,再也無力償還剩余欠款。為了催債,網貸平臺向小周的親友、同學發(fā)送了她的裸照。自感顏面掃地的小周,被迫中斷學業(yè),隨父母逃到外地躲避。
裸貸到底指什么
裸貸是指放貸人借助當前“互聯(lián)網貸款”這一新型貸款方式作“掩護”,延伸出一種不需要各方面證件、資料,只需女大學生裸照即可放貸的貸款方式,并將此種貸款方式散布在互聯(lián)網上,“捕獲”受害的女大學生。并利用社交軟件和女大學生進行溝通,獲取對話信息、裸照、個人隱私信息等材料,在借款女大學生無法償還貸款的情況下,便通過網絡技術散布女大學生的信息的方式要挾其還款。
“裸貸”現象出現的原因之一是放貸人利用女大學生沒有工作、經濟困難的現實處境,認為短期內能夠償還貸款且不會導致裸照被泄露的鋌而走險的心理以及社會觀念會促使其在受曝光裸照要挾時被迫服從的心理等特點來獲得利益。其中,社會觀念是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使人們產生了性的羞恥感,形成了性行為的非公開化原則。女大學生基于對性的羞恥心理,很容易受裸照曝光的要挾。其貸款對象一般只針對經濟困難、臨時用錢的特定對象——女大學生。
以裸貸為擔保的貸款行為有效嗎
從涉事女生向出借人提供裸照、裸體視頻作為保證按時還款這一行為本身來分析,其目的顯然是為了保證所謂借款能按時歸還,因此本質上是一種借款擔保行為,但這一擔保方式不是我國現行合法有效的保證、定金、抵押、質押、留置等任何一種擔保,其實質是以個人隱私披露作為保證還款的條件,這種保證不僅有違公序良俗,而且明顯違法,顯然是一種無效的擔保,出借人沒有任何權利以此作為主張擔保的依據。
其次,雙方訂立的借款合同是否有效?雖然雙方在簽訂合同時采用以裸照、裸體視頻作為擔保手段,但因擔保合同是借款合同的從合同,擔保合同無效不意味著主合同無效,如果雙方的借款合同本身無《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的合同無效情形(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則雙方的借款合同有效。
以泄露裸貸視頻、照片威脅還款涉嫌刑事犯罪嗎
首先,泄露、散布裸貸視頻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缎谭ā返诙傥迨龡l(之一)第一款規(guī)定:“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狈刨J人威脅將借貸人的裸照及個人信息發(fā)到互聯(lián)網上以及將女大學生的信息轉賣給中間人,將公民個人信息向不特定對方公布,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吳允鋒表示,是否構成該罪需要綜合考慮裸照、裸貸視頻的傳播范圍、數量、影響,在司法實踐中,即使是單個裸貸視頻造成一定社會影響也可能構罪。
其次,泄露、散布裸貸視頻涉嫌傳播淫穢色情物品罪。根據司法解釋,制作、復制、出版、傳播淫穢電影、表演、動畫等視頻文件四十個以上的,或者制作、復制、出版、傳播淫穢電子刊物、圖片、文章、短信息等四百件以上的,或者制作、復制、出版、傳播的淫穢電子信息,實際被點擊數達到二萬次以上的,即使沒有盈利也構成傳播淫穢色情物品罪。
最后,如果傳播范圍沒有達到上述罪名的定罪標準,泄露、散布裸貸視頻也涉嫌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放貸人泄露裸貸視頻的目的就在于以破壞名譽方式迫使借貸人還款,構成侮辱罪需要嚴重程度達到司法解釋規(guī)定的“造成一定影響”。
侮辱罪侵犯的是個人權利,是屬于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也就是指需要由被害人提出控告和起訴,人民法院才受理的案件,這類案件一般不需公安機關介入。但我國刑法也明確規(guī)定“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因此,特定情況下侮辱案件也可由公安機關受理和偵查。犯侮辱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舉輕以名重,如果以營利為目的,出售裸照、裸貸視頻也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和傳播淫穢色情物品牟利罪。
裸貸視頻、照片被泄露能反訴嗎
逾期不還款放貸人對外傳播借款人裸體照片的行為侵犯了借款人的名譽權及隱私權。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guī)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蓖瑫r,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四十條規(guī)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guī)定,侵害名譽權、隱私權等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此,根據上述法律規(guī)定,“裸條借貸”案件中,因借款人到期未還款,放貸人徑直將借款人手持身份證的裸體照片利用互聯(lián)網或者電子移動設備等手段對外發(fā)布并進行傳播的行為嚴重侵害了借款人的名譽權及隱私權,應按照《侵權責任法》第十五條的規(guī)定停止侵害,對受害人進行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
裸貸的高利息合法嗎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此,出借人只能在月息3%的范圍內主張權利,如果涉事女生已經按月息3%的標準支付了利息,則超出月息2%的部分不能要求返還,超過3%的部分,則有權要求出借人返還;同時,如果涉事女生根本就沒有支付利息,則法院只能在月息2%的范圍內判決其支付利息。
而且按照最高法司法解釋,出借人與借款人既約定了逾期利率,又約定了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出借人可以選擇主張逾期利息、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也可以一并主張,但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沒有約定利息但借款人自愿支付,借款人又以不當得利為由要求出借人返還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借款人要求返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除外。(文/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