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武
可編程序控制器簡稱PLC,它是中技電工專業(yè)的核心專業(yè)課程。目前,學校多采用掛箱式實訓工作臺,這種工作臺通常包括2個工位、1臺電腦、1臺PLC和多個可調(diào)換掛箱模塊電路。在這種情況下,合理地利用教學資源,發(fā)揮最大的教學功效,成為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
如果一個工作臺安排1名學生,就會造成教學資源浪費;倘若安排2名以上學生,顯得工位擁擠。只有安排2名學生,才能確保每位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才能最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這勢必形成了PLC課堂教學中特有的“1+1”學生工位組合模式。那么學生在“1+1”組合模式下能否發(fā)揮等于或者大于2的教學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很多情況下,“1+1”組合模式下課堂教學并未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這種課堂容易產(chǎn)生一些突出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如何進行改善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成為教師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1+1”組合模式的特征及與小組合作的區(qū)別
學會使用PLC,對于電工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確保每位同學都能學會使用PLC,教師一般結合PLC實訓工作臺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組練習。正常情況下每個工作臺安排2名學生,就構成了“1+1”組合模式教學。這時2名學生共用一個工作臺上的設備。
在課堂教學中,“1+1”組合模式類似小組合作模式,但是它又不等同于小組合作。在學生進行項目訓練時,“1+1”組合模式下,可以考慮一位同學負責線路安裝,另一位同學負責用電腦編寫控制程序,小組合作完成項目任務。但是僅僅靠完成項目任務還是不夠的,距離教學目標還有一半的距離。這兩名學生還必須交換工作任務,以確保他們都能學會線路安裝方法和控制程序編寫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會正確使用PLC設備。
二、“1+1”組合模式下存在的問題
在“1+1”組合模式下,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料實現(xiàn)小組合作、項目任務和小導師等教學方法。但是筆者在多年PLC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考慮不周或備課不充分,那么他們在教學中很難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此時也容易產(chǎn)生一些突出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學生角度看
(1)相互推讓,學生主動學習意識降低。技校學生,很多存在不少不良習慣。在課堂教學中,如果2名學生合用一個工作臺,那么他們很容易產(chǎn)生相互推讓的心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將會下降。
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有的小組一位學生一直在做,一位學生一直在看。一直在做的學生既學會了線路的安裝方法,又熟練掌握了編程的技巧;而對于一直在看的同學什么也沒有學會。
同時我們還發(fā)現(xiàn):有的小組一位學生一直負責編程,另一位學生一直負責安裝。如果教師不加以合理引導,那么結果一定是:編程的學生不會線路安裝,安裝線路的同學不會編程。他們將會形成固定合作模式,從此不愿意交換任務,最終導致了學習內(nèi)容的缺失。
還有一些小組,無論是安裝線路還是編寫程序,兩位同學會相互指望對方完成,相互推讓,出現(xiàn)兩人都不愿意做的情況。
(2)無緊迫感,學生完成任務時間觀念淡薄。在PLC課堂中,我們總能看見一些懶散的身影。他們完成項目任務時間觀念比較淡薄,他們總感覺項目任務是兩個人的,沒有按時完成任務不是我一個人的責任。無論他是在編程還是在安裝線路,總是不緊不慢,毫無緊迫感。
(3)相互學習積極性欠缺??鬃诱f:“三人行,必有吾師。”在“1+1”組合模式下,兩位同學經(jīng)驗交流非常重要。他們可以在訓練過程中相互交流學習經(jīng)驗,做到取長補短。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也在一起交流,但交流的主要內(nèi)容僅僅是項目任務合作時的內(nèi)容,很少交換學習不同技能的方法和體會。他們?nèi)狈ψ杂X相互學習的積極性。
2.從教師角度看
(1)分工不一,教師很難監(jiān)督到位。學生不僅要學會安裝線路,還要學會編寫控制程序。要想熟練地掌握兩方面基本技能,學生必須交換練習。但在很多情況下,學生不會主動交換任務,即使在老師的提醒下,也有部分學生存在得過且過的心理。因為每位學生掌握技能的熟練程度不一樣,所以每組兩位同學交換的時間點也不一樣。組數(shù)較多,分工不一,教師只便于對觀察各組的完成后整體實驗現(xiàn)象,對于學生是否交換任務訓練,很難監(jiān)督到位。
(2)小組較多,教師很難評價到位。PLC課堂采用“1+1”組合模式教學,如果一個班有20名學生,那么可以分成10組;如果一個班級有30名學生,那么可以分成15組;同理,如果是一個班級有40名學生或是50名學生,小組會分得更多。
小組越多,教師對于班級課堂管理的難度就越大,同時教師對于每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全面評價也就越難。教師也只能簡單對各組整體完成任務情況進行評價,對于每位學生所做的情況,確實無法評價到位。
三、“1+1”組合模式問題下的應對策略
1.互選組隊,構建“雙人沖鋒舟”
這里的舟,有“同舟共濟”的意思?!半p人沖鋒舟”是指兩名學生同舟共濟,共同完成課堂任務。學生在組隊時,可以相互選擇,兩名學生共坐一條“沖鋒舟”。兩名學生一旦確定下來之后,就不允許隨意更換。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加以積極地引導,充分保證基礎較弱的與基礎較好的同學在一起搭配。
組隊好之后,為了組與組之間的區(qū)別和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再發(fā)動各組學生為自己的“雙人沖鋒舟”取一個響亮的名稱。例如,“無敵沖鋒舟”“極速沖鋒舟”和“夢想沖鋒舟”等。
沒有記錄就沒有成績。課堂記錄成為教師最好的監(jiān)督方式。一張好的課堂記錄表,它不但可以提高教師記錄效率,而且還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面是筆者設計的一張沖鋒積分記錄表,主要用于記錄各組的沖鋒積分情況。
許多學生比較在意教師記錄情況。由于完成任務情況直接與期末總評成績有聯(lián)系,他們見到別人被記錄時,也總是希望自己的被記錄。因此有效地調(diào)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2.記錄最快5名學生,加強學生時間觀念
對于學生訓練時間意識淡薄問題,筆者建議在課堂中經(jīng)常采取獎勵記錄的措施。在PLC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安排一些相對簡單的小任務讓學生練習。
在學生練習時,要求每組學生同時開始,教師僅僅記錄最快5名同學的工號,其他學生的工號不做記錄。雖然安排的是簡單的小任務,但是總能激起他們競爭學習的氛圍,從而也大大加強了學生完成任務的時間觀念。
3.隨機工號測試,促進學生之間交流
在“1+1”組合模式中,學生全面掌握PLC基本技能非常重要。為了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課堂中教師除了簡單提醒學生交換工位以外,還必須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交換項目任務進行練習。
技能測試是一個相對不錯的方法。但是如果對每位學生都進行技能測試,那么可以達不到理想的引導作用。建議采取隨機工號測試的方法進行技能測試,并及時記錄學生工號。隨機工號測試,具有不確定性,每位學生都有可能被抽到。因此,學生為了能比出好成績或不想在同學面前丟臉,無論是編程還是安裝,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他們會主動找同學交流。
4.課堂及時評價,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課堂中,教師采取記錄工號的辦法,極大地節(jié)省了記錄時間。教師可以很輕松地記錄所有學生的完成情況。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所記錄的情況,及時掌握每位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表揚做得較好的學生,同時鼓勵做得較差的學生。盡量照顧到每位學生,不斷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
四、實踐效果
筆者從2009年開始,一直擔任PLC教學,其間遇到了不少問題,當然也積累了不少教學經(jīng)驗。起初,筆者每次上完課都會有一種失落的感覺,每次課堂教學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一個學期下來,能夠全面掌握PLC技能的學生少之又少。近些年,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教師在課堂采用上述策略,可以有效地解決在“1+1”組合模式下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我們來看下面一組數(shù)據(jù):09電工班有42名學生,期末平均成績僅有46.5分;10電工班有39名學生,期末平均成績?yōu)?2分;2012年電工1201班34名學生,期末平均成績?yōu)?8.5分;2013年電工1351班有42名學生,期末平均成績達到了80.5分。從這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隨著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整體的學習成績也呈現(xiàn)上升趨勢。因此,我們要重視“1+1”組合模式的教學方法,讓課堂中自覺學習的學生更多起來,也讓全面掌握PLC基本技能的學生更多起來!
(作者單位:平湖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