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非
摘要:分層次教學,就是針對班內全體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和身心特點進行因材施教,面向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得到發(fā)展,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分層,在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課堂練習、課外輔導、教學評價分層次進行,提供每個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中職物理;分層教學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推進,提高學生的素質就成為了改革的關鍵。尤其是中職物理教學中,課程難度較高,學生參與度不強就成為了問題的關鍵,為了改變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就需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分層教學的策略。本文主要分析了將分層教學應用到中職物理教學過程中的具體策略。
一、分層教學提出
分層次教學即針對班內全體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因材施教[1]。它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模式,以新課改理念為核心,正視學生差異的客觀性,努力創(chuàng)造“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分層教學來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促進他們的知識能力、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等素質的提高。采取分層教學是目前物理教學的需要,也是中職物理學科特點和教學任務決定的。
首先,由于主客觀和先、后天的影響,高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其次,在班集體授課制下,同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也具有層次性。
二、分層推進,即分層實施教學活動
1、導學案的編制實施分層,文化生和藝術班用兩種版本的導學案,自主學習版塊內容基本一樣,在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上,藝術班問題更少,更基礎簡單,完成基本內容就行。當堂檢測題目,藝術班題量少,注重基礎,旨在以檢測提高學生自信心,進而啟發(fā)學生興趣。文化班在此基礎上加以拓展。
例如:在摩擦力學案的合作探究題目上作了如下分層:藝術班學案(1)在東北的冬季伐木工作中,許多伐下的木料被裝在雪橇上,用馬拉著雪橇在冰道上滑行,將木料運送出去,一個有鋼質滑板的雪橇,上面裝著木料,總重量為4. 9 ×105 N,在水平的冰道上,馬用980 N 的水平拉力,拉著雪橇勻速前進,求雪橇與冰道的動摩擦因數(shù)。
文化班學案(2)滑雪運動是一種富有挑戰(zhàn)性的運動,假設某滑雪運動員剛好沿傾角為θ的滑道勻速下滑,則運動員與滑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多大?
2、分層管理導學案?,F(xiàn)“ 0”作業(yè),僅僅要求“課堂45分鐘”,目的是使學生心理上不再把物理學科當成一種負擔,不再抵制,不再反感!課前發(fā)導學案,課上寫,一章節(jié)一交一總結。兩個文化班提前一到兩天發(fā)導學案,創(chuàng)新班課前批改,重在了解預習情況。普通班課后批改,旨在了解知識整理情況。
三、教學方法分層
在面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教學的時候,還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分層。教師的根本目標是為了能夠教會學生,因此就需要注重教學方法,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因材施教,因為并不是每個學生最后都要成為物理學家,教師要設置不同的學習內容,控制好課程的大小、難度以及快慢。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提問的時候,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程度來設置不同的問題,尤其是對于后進生而言,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要避免讓學生談心得,在進行提問的時候,要留給學生一些整理的空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思考,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答題中感受到物理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四、作業(yè)的分層設置
課后作業(yè)是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的有效手段,但是課后作業(yè)的制定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課后作業(yè)要和課堂知識點相吻合,這是毋庸置疑的,同時也要兼顧作業(yè)的難易程度,學生差異性的存在,決定了作業(yè)的難易程度。一旦課堂作業(yè)的難度過大,一部分學生難以及時完成,很容易造成他們的厭學心理,對自己失去自信;一旦作業(yè)過于簡單,基礎較好的學生往往會不屑一顧,從而對自己的實力做出夸大的評價,不利于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因此,課堂作業(yè)有必要針對學生進行制定。
例如,學生在學習摩擦力的有關知識后,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計算物體在傾斜的平面上勻速下滑時摩擦力的因數(shù)為多少;而針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群體,教師可以把問題設置的簡單些,如,一個已知重量的物體在光滑的平面,在已知拉力的作用下勻速前進,求此時的摩擦因數(shù)。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設置不同的課堂作業(yè),實現(xiàn)學生的整體進步。
五、考核評價分層
考核測評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依據(jù),是檢查教學成果的一個常用手段,也是分層教學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己嗽u價最終的目標應是既對學生進行學習的檢驗,但對學生又有激勵和導向的作用,因此,考核評價實行分層必不可少。基于此,教師在設計測評試卷的時候,應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合理、有效的考核試卷。如針對基礎較差的低層學生,應設置一些較為基礎的題目,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讓他們取得高分的同時,獲得學習成功的成就感,增強學習物理的自信心,樹立更高的學習目標。
分層教學是解決教學要求的整齊劃一與學生實際學習可能的差異性之間的矛盾的一種策略,這種教學策略符合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教學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教學中要形成一種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較好發(fā)展的機制,即遞進機制:教學中要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合作學習的氛圍,促進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積極互動關系的建立。這種教學策略的實施,既有利于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又能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長期堅持下去,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參考文獻
[1] 江華.高中物理競賽輔導中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究.科學教育,2012,18(5).
[2] 毛景煥.談針對學生個體差異的班內分組分層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教育理論和實踐,2000(9):45.
[3] 賀彰虎.論分層教學及其實施策略.《教育發(fā)展研究》月刊,2007(12).
[4] 吳美玲.高中物理分層教學的實踐與研究.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
[5] 林雨新.高中物理分層教學研究[J].理科考試研究,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