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藏閩臺民間“同祀諸神像”賞析

      2017-05-06 12:41:15肖月萍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7年1期
      關鍵詞:大帝閩臺媽祖

      肖月萍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于2006年5月27日竣工開館,這是一座以反映大陸與臺灣歷史關系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閩臺緣博物館的二樓主題展廳以“五緣”來展示閩臺兩岸的淵源關系,即地緣近(陸橋相連)、血緣親(血緣相親)、法緣久(隸屬與共)、商緣廣(開發(fā)同功)、文緣同(文脈相承)。其中文緣又包含著神緣與俗緣,即諸神同祀、風俗相通。在這些展示內容中,諸神同祀作為兩岸共有的神明崇拜更能引起臺灣同胞的共鳴。

      一、兩岸諸神同祀由來

      在本館第六部分的展示中,陳列有臨水夫人、郭圣王、媽祖、保生大帝等民間神祗雕像,并在說明中指出:“民間信仰有別于宗教信仰,它沒有系統(tǒng)的宗教理論,沒有嚴格的教規(guī)和嚴密的宗教組織,兼收并蓄,信仰蕪雜。信仰者的主要目的是消災解厄、祈求平安和財利?!?/p>

      臺灣與泉州一水之隔,移民之風也是由來已久。早在閩越時期,善于航海、善于造舟的閩越族人為躲避戰(zhàn)亂避走于海上,成為較早的移民。蛇崇拜是當時閩越人的一項重要的自然崇拜,蛇圖騰崇拜也跟隨閩越人的入臺成為當時臺灣原住民的信仰。高山族先民“蟲蛇之文”的文身習慣經久傳承,一直延續(xù)至今。

      隋唐時期,未有發(fā)現泉人遷臺的記載。宋、元時期,曾派軍駐守澎湖,監(jiān)護臺灣。但遷居臺澎,僅從零星的舊譜牒中發(fā)現,而其影響極微。到明代的中后期,臺灣成為海上走私據點、商漁貿易港口、海盜的巢穴和西歐人眼中的凈土,故逐漸引起明政府的關注,此時大陸的貧民也已部分徙居臺灣。特別是崇禎初年,福建大旱,百姓生活疾苦,鄭芝龍招集漳、泉饑民,發(fā)給牛、銀,令其到臺灣開發(fā)荒地。還有鄭成功父子征臺、治臺帶去軍隊、眷屬,并招募沿海人民。清廷統(tǒng)一臺灣后,對遷臺的人實行三禁三弛。放寬政策時,有大量的移民涌入,嚴禁時,有不少人偷渡。所以,在清廷統(tǒng)治時,臺灣人口大增。

      大陸人民,特別是漳、泉人民涌入臺灣開發(fā)時,要沖過風浪險惡的臺灣海峽。那時的生產力較為落后,經常發(fā)生人船俱毀的慘劇。為了祈求渡海平安、身體健康、諸事順利和住地的驅邪避災,他們只有寄托于神明的保佑。所以在渡臺時,大多帶去家鄉(xiāng)奉祀的保護神祗或香火,在經濟好轉時,建廟供奉,從而形成了臺灣龐大的民間信仰群。遷臺民眾,從不忘記由祖鄉(xiāng)帶去的神明,他們一有機會就會返鄉(xiāng)進香,形成了閩臺民間信仰的互動。這也是臺灣人民眷戀祖地的一種表現,也是臺灣人民與祖國大陸不能割斷根源之所在和不斷交流的結果。所以,可以說移民是促成閩臺兩地人民具有共同民間信仰的契機。在今臺灣的漢族同胞中,有80%的人的根是在閩地,秉承熱愛故土的情感,特別是在民間信仰中,情感的表現更為濃烈。共同的民間信仰為聯絡兩岸民眾感情、推動合作交流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將選取本館館藏信仰最廣泛和有代表性的神像媽祖、保生大帝、廣澤尊王作簡要的介紹,以供賞鑒。

      二、同祀諸神

      1.媽祖

      媽祖原名林默娘,生于宋太祖趙匡胤建隆元年(960年),宋太宗趙炅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升化,至今已逾千年。媽祖作為一個出生在莆田湄洲的普通民間漁家女,因其勤勞智慧、扶弱濟貧、善良勇敢、造福人類、保護人們海上作業(yè)安全等義舉,受到人們的崇拜與尊敬。媽祖的出生及升天都帶有神秘色彩,在人間的二十八個年頭,她致力于維護百姓安居樂業(yè),關心百姓疾苦,力所能及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羽化升天之后,民間亦廣泛傳頌其神跡靈異,時常顯化:其一為海上救護,使行舟之人,包括上至出使國外的使節(jié),下至平民百姓,免于風濤之患;其二為助剿??埽购胶V嗣庥诤?苤?。因她保佑了航行或海上作業(yè)的安全,擁有捍御水旱疫癘之災和送子薦福的法力,被譽為“神女”。一千多年來,因媽祖的神恩浩蕩,不論在官方或民間,對其尊敬的神號封銜很多,從最初的“姑娘”“神女”“泉州海神”等,到后期的“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臺灣還以地區(qū)分祀不同,引以不同稱號,如莆田籍分祀者稱為“湄洲媽”,泉州籍分祀者稱為“溫陵媽”,同安分祀者稱為“銀同媽”?,F在臺灣有媽祖廟800余座,可見崇祀之盛。兩岸對媽祖的最新稱號為“海峽和平女神”,其信仰逐漸開展,并形成瑰麗多姿的造像藝術。

      清彩繪木雕媽祖坐像(見圖1),通高33厘米,寬18厘米,厚12.8厘米,底座長17.6厘米,寬17.1厘米,高19.2厘米。媽祖頭戴冠冕,面部豐腴,眼微閉,作俯視狀,肩飾披肩,內著龍袍,腰束官帶,右手持如意,坐于太師椅上,雙腳垂于四足墊上,下有扁圓形座,涂紅、藍、黑、金、黃等彩繪于帽檐、臉部、衣袍等處。體態(tài)清秀,衣褶自然飄逸,紋飾刻畫行云流水。

      清金漆木雕“敕封天上圣母”神位牌(見圖2),高27厘米,寬17.3厘米,牌呈長方形。牌心正面去地浮雕“敕封天上圣母”六字,周邊圍以三漆金龍,一龍首作如意云頭紋旋于牌頂,二龍于左右兩側擁牌而立。牌位于座上,下配浮雕漆金花卉紋束腰須彌座。此牌位一般在春秋祭祀時廟內供奉使用。

      清彩繪木雕媽祖坐像(見圖3),通高30厘米,寬19厘米。人物寬18.7厘米,厚11.6厘米。媽祖頭盤發(fā),柳葉眉,眼外角上翹,雙眼微睜,雙耳似彎月,內穿立領袍,腰束玉帶,外加開襟大衣,雙手平舉持圭端坐于座上。身上涂有黃、紅彩。衣褶線條較為流暢,面容嫻靜。

      2.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又稱吳真人,在臺灣俗稱大道公。本名吳李,生于白礁,卒于青礁,是一個北宋年間的醫(yī)德醫(yī)品極佳的民間醫(yī)生。吳真人生前醫(yī)德如佛、醫(yī)術如仙,以濟人救物為念,而義不取分文。民間傳說,吳真人生前醫(yī)術精湛,醫(yī)德高尚,慈惠濟世,活人無數,深受時人尊敬,稱神醫(yī)。吳真人辭世后,人們自發(fā)地建宮立廟,塑像祭祀,漸漸發(fā)展為一種信仰崇拜,吳真人也漸由神醫(yī)變成醫(yī)神?,F吳真人的崇拜遍及閩南、兩廣、臺灣及海外華人聚居的地方,所建廟宇近千座,僅臺灣就多達數百座。

      清金漆線雕保生大帝坐像(見圖4),通高27厘米,寬16厘米,人物厚6.5厘米,底座高18厘米。保生大帝頭戴金色員外帽,臉黑里透紅,粘黑須,身穿金色外衣,端坐于木雕椅上。椅上披一長布條,上寫有金色楷書款“斌爐光緒壬辰保生大帝洪弟子敬”。涂紅、金、黑等彩繪于臉部、衣袍、椅座上,椅下有方形須彌座。

      清木雕彩繪保生大帝坐像(見圖5),通高26.5厘米,寬19厘米,厚11.5厘米。保生大帝頭戴員外帽,臉涂黑彩,大耳、丹鳳眼、懸膽鼻、杏仁口,臉上有掛須的五個孔,須缺。身穿闊袖寬袍,袍上涂紅、黑彩繪,彩繪大部分脫落,雙手掌心向上交疊放于腹前,端坐于座上,腳微露,雙腳踏于方形腳踏上。

      3.廣澤尊王

      廣澤尊王圣號為“威鎮(zhèn)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簡稱郭王公、圣王公、保安尊王等。據傳廣澤尊王,姓郭,名忠福,后唐同光初年(923年)出生于泉州安溪金谷,后來機緣得到風水寶地并遷居泉州南安詩山公園內龍山宮。時年十六歲在詩山鳳山寺古址,盤膝于絕頂古藤上坐化得道成神。所以,廣澤尊王塑像也十分奇特,衣著非佛非道,圓臉闊口,右腳盤起,左腳下垂。據史志記載,廣澤尊王成仙登神后,神通廣大,有求必應,行仁賜福,興神助戰(zhàn),功勛卓著。自宋至清,獲歷朝皇帝六次敕封祭典。

      清泥塑貼金廣澤尊王坐像(見圖6),通高38.8厘米,座寬17厘米,座長19厘米。廣澤尊王頭戴金冠,紅臉,眼平視,隆鼻,閉口,大耳。身穿龍袍,玉帶束于胸腹間,領前開,雙手握拳置于膝蓋。右足前屈,左足曲垂,踏獅子之上,坐于虎皮太師椅上,面容祥和。椅涂紅漆,座三層,雕刻牡丹紋及卷云紋,涂藍彩。

      清泥塑貼金廣澤尊王侍從立像(見圖7),通高26.5厘米,座長9.8厘米,座寬9.8厘米。侍從頭戴金冠,紅臉,張眼,隆鼻,閉口,貼耳,身穿甲胄,玉帶束腰。左手上舉,右手撩起甲胄,丁字式站立于座之上,全身貼金箔泥塑。

      清泥塑貼金廣澤尊王侍從立像(見圖8),通高26.5厘米,座長9.8厘米,座寬9.8厘米。侍從頭戴金冠,紅臉,張眼,隆鼻,閉口,貼耳,身穿甲胄,玉帶束腰。右手上舉,左手叉腰,丁字式站于木座上,全身貼金箔。衣褶線條流暢,面部祥和。

      三、兩岸民間信仰的發(fā)酵

      綜上所述,民間信仰之所以能夠產生、存在及傳播,是因為它能滿足人們的社會需要、實現一定的社會功能,它日益盛行并且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閩臺兩地的廟宇多得數不勝數,泉州通淮關岳廟、泉州天后宮等廟每天的香客絡繹不絕。人們通過祭拜,祈求神明保佑家庭平安和睦、生意興隆、財源滾滾、升學順利、求子得子、婚姻美滿等諸多心愿的實現。這些與百姓的日常生活、生產均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可以說這種信仰崇拜已經成為了一種精神的依托。因為有了念想,便會有拼搏的動力,是一種激發(fā)人們積極向上、奮發(fā)上進的源動力。人們通過這種民間信仰的傳播認識民族自身的歷史性和優(yōu)秀傳統(tǒng),從而達到民族歸屬感和認同感。而博物館作為文物的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其本身具有文化傳播的功能,使得這種歸屬感和認同感得到了更好的穩(wěn)固。我館諸神同祀部分的陳列展覽,圍繞宗教與信仰來展現閩臺兩地人民的特有共性,通過在閩征集涉臺的文物展示與閩臺兩地相關的圖片信息相結合,以對比和融合的展示形式將兩地的民間信仰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加深了閩臺兩地民眾的親切感,對促進兩岸的交流和融合起到了一定的社會作用。

      雖然民俗信仰早期是源于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于無法戰(zhàn)勝自然災害及克服內心恐懼的一種精神依托,但是,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這種民間信仰已經逐漸演變成為一種信仰文化,成為民族融合的一種催化劑。它不能與封建迷信等同而論,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特有的民本特性。雖然臺灣與大陸隔離50年之久,但當兩岸之間的氣氛有所緩和之時,臺胞就如潮水般涌入鄉(xiāng)關,這是強烈的愛國熱情的體現,是任何力量所不能阻擋的。這也是民間信仰社會功能的又一大體現。

      猜你喜歡
      大帝閩臺媽祖
      開七竅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辭通關①
      媽祖之光
      中華詩詞(2021年9期)2021-12-31 08:52:48
      媽祖祭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20
      閩臺巾幗館武夷“茶博會”驚艷亮相
      海峽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4:42
      木柵鐵觀音 百年閩臺緣
      海峽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12
      媽祖形像考——兼論媽祖服飾及媽祖形像復原實踐
      陳秀容 牽手姐妹 馨潤閩臺
      海峽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19
      Cuando la sangre china llama
      “萬國茶幫”拜媽祖
      海峽姐妹(2016年7期)2016-02-27 15:21:38
      必普大帝,回來吧
      阳曲县| 平顶山市| 南开区| 内江市| 霸州市| 双流县| 莱西市| 内江市| 沂水县| 甘谷县| 雷波县| 余庆县| 扎囊县| 盈江县| 白玉县| 云龙县| 平度市| 澎湖县| 巴马| 新营市| 镇安县| 永福县| 大竹县| 恩平市| 广安市| 鄂州市| 潼南县| 塘沽区| 通山县| 德安县| 肃宁县| 鄢陵县| 左权县| 河源市| 新宁县| 三河市| 安庆市| 通山县| 盐津县| 昌黎县| 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