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及應對策略

      2017-05-08 10:22甄巽修麗
      貴州省黨校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意識形態(tài)中國共產黨

      甄巽+修麗

      摘要:西方國家利用憲政問題討論、標簽式評價中國、蠱惑民眾反對共產黨領導、新自由主義制造輿論陷阱等構成了對中國輿論進攻的主線。對此,我們要通過充分利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yōu)勢、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感召力、開展學黨史知國情群眾教育活動、培養(yǎng)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提高網民道德素養(yǎng)、人人傳播正能量等措施和途徑,全方位提高抵制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能力。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思想輿論;意識形態(tài);政治資源

      中圖分類號:D5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81(2017)01-0114-08

      中國一直強調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推進世界和諧,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和平崛起被某些國家視為重大威脅。為了打壓中國,極力宣傳“普世價值”“西方憲政”等來挑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并通過激化中國與周邊國家領域爭端問題,將局部問題上升為國際問題,抹黑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一、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主要特征

      在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中,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中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存在自然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尤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格外關注,一直把中國視為對其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巨大挑戰(zhàn),為了保住其世界第一的地位,美國通過軟硬實力輸出意識形態(tài),隨意插手國際事務,企圖動搖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合法性,威脅中國文化安全,瓦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達到維護和擴大其既得的霸權利益的目的,當前西方對中國的意識形態(tài)滲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明確的目標性

      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是任何一個執(zhí)政黨都能深刻認識到的關鍵性問題。當前的國家管理與控制的格局,有政府作為最高領導權的國家,也有某一黨派作為最高領導權的國家,但無論是哪一種形式,都是某一黨派的施政綱領和管理理念的體現(xiàn)。國家的治理需要有外在的強制力量作支撐,更需要內在的非強制的思想觀念作為保障,此時的意識形態(tài)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誰掌握了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誰就掌握了國家的領導權。美國為了守住自己的強權政治和國際霸主地位,從未放棄對中國的西化、分化、丑化和腐化。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的幌子,曲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宣揚“普世價值”、“西方憲政”、“西方文明中心論”攻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企圖動搖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思想根基,摧毀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破壞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爭奪出現(xiàn)白熱化的狀態(tài)。

      (二)巧妙的隱蔽性

      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的斗爭大多以精心策劃各種傳播西方社會思潮的路徑和方式,一般按照“三步走”的套路逐漸分化人心。第一步,讓中國人崇拜西方;第二步,按照西方規(guī)則評判中國;第三步,激發(fā)民眾對中國現(xiàn)實、對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滿情緒。為了使斗爭具有隱蔽性、誘惑性和欺騙性,以學術研討設置政治陷阱、掩蓋政治意圖。不可否認,西方提出的某些思想觀點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前沿性,吸引了不少國內學者,但是它們常常打著學術討論、學術創(chuàng)新的旗號,片面強調“學術討論無禁區(qū)”,迷惑一些專家學者,動搖他們的專業(yè)判斷和理想信念。通過電影、電視劇、社交網絡、動漫游戲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進行潛移默化的滲透,這些生動的藝術手法巧妙地掩蓋了為西方意識形態(tài)利益服務的目的,帶有強大的吸引力讓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失去對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免疫力”,由此培養(yǎng)更多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信眾。此外,還利用各種所謂的基金會、社會組織培植代理人等進行文化滲透。

      (三)技術的先進性

      在控制和滲透意識形態(tài)的過程中,誰掌握先進技術,誰就能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中占據(jù)主導地位。網絡空間日益成為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的主戰(zhàn)場,發(fā)達國家通過對互聯(lián)網核心技術的絕對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互聯(lián)網世界里的信息傳播內容及對象,發(fā)展中國家受制于技術落后和運行規(guī)則,很難掌握互聯(lián)網的主動性?!靶侣剤蟮酪殉蔀樯蠈咏ㄖI域中控制、操縱社會意識的得天獨厚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人們沒有理由、也無法回絕它的意識形態(tài)性質?!盵1]美國對媒體行業(yè)的控制持續(xù)加強,這些控制和管制與美國國家利益緊密相關,密切配合著美國意識形態(tài)輸出戰(zhàn)略,但是美國官員時常對中國的互聯(lián)網管制發(fā)表干涉性言論,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的網絡言論自由,為輸出其所謂的“自由”“民主”鋪設道路。美國掌握著全球互聯(lián)網運行規(guī)則和尖端技術,通過這一優(yōu)勢不斷向中國進行意識形態(tài)滲透,“黨大還是法大”、“愛國不等于愛社會主義”、“軍隊國家化”、“黃繼光堵槍眼不合理”等錯誤言論在網絡空間暗流涌動,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受到蒙蔽??梢哉f美國占據(jù)著網絡空間的“話語霸權”,通過炒作各種網絡事件操控國內輿論,擾亂民心,借助網絡大V的影響力,消解中國人對民族歷史、文化的自信。

      (四)滲透的全面性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途徑輸出意識形態(tài)是見效最快的。一方面,美國讓中國享受到全球化帶來的經濟利益,同時要求中國承擔更多責任,客觀上削弱中國實力;另一反面,大肆鼓吹新自由主義的“去政府化”“去監(jiān)管化”,推動市場自由化,加快推進經濟私有化進程,實現(xiàn)國家經濟徹底私有化。從經濟制度的性質上說,中美之間的意識形態(tài)沖突是根本性的,美國是資本主義私有制而中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是美國輸出意識形態(tài)在經濟領域的典型表現(xiàn),美國希望中國按照美國主導的國際規(guī)則行事。在外交方面,美國以人權外交輸出意識形態(tài),極力將人權問題國際化、政治化,將本身屬于一國內政問題國際化,用西方標準界定人權概念,干預他國內部事務,通過人權外交向他國推行價值觀、政治制度,從而更加順利地在全世界推行西方價值觀念,實現(xiàn)其國家利益。宗教作為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tài),美國一直在全球推廣“宗教自由”,美國宗教組織開展一系列活動,推行宗教人士互訪交流,向中國民眾推銷基督教思想,鼓動人民退黨退團,抨擊中國政府的內外政策,破壞共產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

      (五)配合的默契性

      美國為了策反中國,故意挑起中國周邊國家對中國的不滿情緒和利益矛盾。從南海仲裁案中可見一斑,美國把菲律賓作為“馬前卒”將南海問題國際化,實現(xiàn)其在南海領域的政治利益。2016年7月12日,菲律賓共和國阿基諾三世政府炮制的南海仲裁案有了最終結果,南海仲裁臨時法庭作出了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中國政府發(fā)表聲明,菲律賓政府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中國政府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南海仲裁案。此裁決迎合了菲律賓以及某些西方國家損害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企圖,菲律賓政府上演的這場鬧劇已經不是純粹法律問題,背后是某些西方國家為實現(xiàn)其政治利益進行操縱的結果。美國作為南海鬧劇的“幕后黑手”,炒熱南海問題是美國亞太戰(zhàn)略大局中的一步棋,因為美國在南海地區(qū)一直擁有巨大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然而中國的崛起加劇了美國的擔憂,隨著奧巴馬政府在2009年喊出“重返亞太”“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后,南海問題變得日益突出,美國高調介入南海問題,部署軍事設備,都是為了獲得有利的戰(zhàn)略地位。南海問題升溫導致“南海周邊國家對中國的‘戰(zhàn)略猜疑上升,并采取尋求域外國家的安全保護和加強自身軍力建設的應對策略,出現(xiàn)大國借機謀勢、小國伺機謀利、大小國聯(lián)合應對中國”[2]的局勢。另外,美國對中國北部接壤國家蒙古援助大量資金,建立對中國的監(jiān)控站;把核技術賣給與中國西部相鄰的印度,支持其研發(fā)核武器;對臺出售武器,共享軍事情報,支持臺獨勢力;美國與韓國、日本早已達成軍事同盟關系。由此可見,美國已經和中國周邊國家建立合作關系,形成了遏制中國的包圍圈。

      二、西方對中國意識形態(tài)攻擊的主線

      自冷戰(zhàn)結束以來,中國成為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主要目標。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提高,為發(fā)達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政治滲透提供了技術支持。西方發(fā)達國家利用自身在國際經濟政治體系中的有利地位設置議題,引導國際輿論。

      (一)“憲政問題”:西方對華輿論斗爭的延伸

      改革開放以來,有關“憲政”問題的討論就從未停止。有人把西方憲政看成是現(xiàn)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鼓吹“憲政是開萬世太平之路”;有人認為憲政是依據(jù)憲法治國理政,有憲法就有憲政,依法治國就是依憲治國,中國的憲政之路是“社會主義憲政”。憲政問題看似學術層面的爭鳴,但更充滿著意識形態(tài)的分歧。

      不可否認,在憲政的發(fā)展歷程中,憲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實施憲政首先要有憲法,憲法是憲政的前提,憲法的實施要通過憲政完成。所謂“憲政”,主要指資本主義的基本制度,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憲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只要不聽從西方主流國家領導,都被視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憲政國家。西方國家指責中國憲政,就是企圖通過修憲誤導中國走向資本主義憲政道路,放棄社會主義道路,從根本上消除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憲政主張國家權力納入憲法,權力運行規(guī)范化,遵循法律程序,保障公民權利。憲政起到了限制權力的作用,但不等于民主、法治。憲政與社會主義是不相容的,不存在所謂的“社會主義憲政”。憲政主義打著解決中國政治領域深層次改革問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號,淡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界限,以憲政夢否定中華民族復興夢,以憲政民主否定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把黨的領導與憲法和法律對立起來。

      (二)標簽式評論:西方對中國政治制度根深蒂固偏見的極端反映

      相當一部分西方媒體關心的不是中國在法治化建設上所付出的努力,而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否會被動搖,最大的愿望就是中國這個國家能夠“去中共化”?;谶@種心理,他們對中國政治制度拋出各種標簽式評論。

      中國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些西方學者認為中國經濟建設只是取得經濟數(shù)字的增長,整個社會發(fā)展仍處于低層次階段,經濟增長的代價過于昂貴,環(huán)境遭到破壞,資源開發(fā)過度,經濟高速增長帶來了生態(tài)災難,中國經濟發(fā)展取得的成就不值得稱贊。改革開放雖然使一部分人富裕起來,但貧富差距卻越來越大,沒有真正實現(xiàn)共產黨當初承諾的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蘊藏著社會危機。所以針對中國經濟發(fā)展出現(xiàn)的挫折,西方學者認為中國經濟建設問題重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式難以持續(xù),斷定中國將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無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中國的崛起挑戰(zhàn)了美國在亞洲的主導地位和未來世界霸主的地位,一些美國學者在考察歷史上因權力在大國之間的轉移而引發(fā)戰(zhàn)爭的基礎上,分析中美兩國發(fā)生戰(zhàn)爭的可能性,將中美沖突假定成是中國崛起引發(fā)的?!靶尬舻椎孪葳濉背蔀槲鞣秸撌鲋忻狸P系的主流,其目的是歪曲中國的和平崛起,企圖阻止中國的偉大復興和中國提出的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中美之間應該有更多的和平與合作而不是沖突與戰(zhàn)爭,所謂“陷阱”是雙邊互動的結果,美國更多的是單邊指責中國,是自身在衰落中對中國的過分恐懼,因而把中國所做的一切都視為對美國的挑戰(zhàn)。

      腐敗問題是中國改革的“阿喀琉斯之踵”。因為中國腐敗領域涉及政務、軍隊、經濟、教育、學術等諸多領域,一些西方媒體就片面認為中國共產黨腐敗纏身,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腐敗的精英政黨。實際上,西方國家的腐敗問題更加嚴重。當中國共產黨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刮骨療傷的勇氣反腐敗時,一些人炮制“不反腐敗亡國,反腐敗亡黨”的言論,既煽動中國人民群眾對腐敗問題的情緒,又把腐敗的罪惡歸到中國共產黨頭上,目的是動搖黨的群眾基礎,從而破壞中國的發(fā)展壯大。我們必須指出,隨著反腐敗的深入,被抓官員越來越多,但這并不意味著腐敗現(xiàn)象更加嚴重,而是顯示反腐敗的成果;任何執(zhí)政黨都可能出現(xiàn)腐敗現(xiàn)象,中國共產黨是敢于正視自己的問題。

      (三)蠱惑民眾反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為了蠱惑中國人反對黨的領導,從外部拉幫結派,鼓動周邊國家給中國制造麻煩,擾亂中國邊境安全和良好外部環(huán)境;從內部進行思想輿論滲透,培植親西方勢力,一些公共知識精英長期接受西方灌輸、被西方洗腦,全盤接受西方價值觀,以西方學術理論和價值觀研究中國、批判中國,甚至在媒體和網絡上制造謠言。

      煽動極端民族主義情緒。民族主義的激化會影響到社會穩(wěn)定,一些事件激發(fā)民眾民族主義的非理性情緒,容易對國家現(xiàn)代化進程構成威脅。日本對歷史模糊的態(tài)度刺激著中國人的神經,政治人物缺乏面對歷史罪惡的勇氣,安倍晉三不顧民意反對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案。對此,中國民眾埋怨中國政府沒有進行有力回擊,并且將赴日旅游購物的同胞貼上“賣國賊”“漢奸”的標簽。而民族主義情緒的激化與霸權國家施加壓力也有密切關系。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不同,如果歧視他國的情緒混入愛國主義,就會做出為了本國利益而犧牲他國利益和傷害、排斥、丑化他國及他人的行為。

      思想文化滲透進行“精神殖民”。目前,西方國家通過三招隱蔽手段進行思想文化領域的“精神殖民”。第一招用新聞報道來“解釋”現(xiàn)實。西方媒體在談及中國時主要是負面報道,長時間的負面報道成為人們心中的“中國現(xiàn)實”。西方大肆報道中國負面事件就是為了將中國描述成一個負面國家,摧毀中國民眾的信心。第二招用廣告建構你的“理想”。西方廣告已經不知不覺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用西方廣告告訴中國人西方是人間天堂,人們逐漸從崇拜西方產品走向崇拜西方社會,從崇拜西方社會既而崇拜西方國家及其西方政治制度。第三招用電影“講述”歷史。美國電影產業(yè)十分發(fā)達,是文化軟實力、意識形態(tài)輸出的最佳平臺,美國好萊塢大片把美國塑造成“救世英雄”,美國人品德高尚,美國體制無可挑剔。西方主導的各類電影節(jié),基本上只有表現(xiàn)中國人丑陋形象的電影才能入選。

      (四)新自由主義制造輿論陷阱

      新自由主義在經濟方面主張“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在政治理論方面主張否定公有制、否定社會主義、否定國家干預。新自由主義者鼓吹以超級大國主導全球,也就是企圖實現(xiàn)全球資本主義化,甚至“美國化”。新自由主義的思潮不斷制造輿論陷阱,影響國內社會輿論和經濟社會政策制定。

      比較公有制與私有制,誤導群眾認為私有制更有效率。哪一種經濟制度更有效率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市場經濟相結合,把公有制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在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中,公有制經濟顯示出強大的競爭力。新自由主義列舉公有制的種種缺點是基于一種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的需要。中國當前取得的成就充分證明了公有制具有強大的發(fā)展動力,但是私有制不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已經從理論和實踐層面被證明。

      鼓吹國企改革,叫囂國有企業(yè)應該從市場競爭中退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混合所有制,他們就故意曲解為國有企業(yè)私有化,他們期望利用深化國企改革、調整所有制結構這個契機,逐步削弱乃至取消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借此改變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如果在國企改革中取消國有經濟主導地位,削弱了中國民族資本力量,那么強大的外國資本必將控制中國經濟命脈,也意味著社會主義物質基礎逐漸喪失,就有可能重蹈前蘇聯(lián)的悲劇。此外,模糊政府與市場關系,片面強調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十八屆三中全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盵3]新自由主義者曲解文件精神,忽視政府積極作用,只是片面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不應該干預經濟活動,把當前中國經濟下行的原因強加在政府身上,鼓吹建立“有限政府”“讓市場任性”。

      三、培育抵制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全方位能力

      西方思想輿論攻擊本質上是質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質疑聲不斷出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中,就表明我們的思想輿論戰(zhàn)線仍有缺口和軟肋。禁止西方輿論攻擊是不可能的,阻止人們接觸這些言論也是不現(xiàn)實的,高壓禁聲也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中國需要培育抵制西方思想進攻的多層次、真管用的立體能力,做好防守的同時主動出擊。

      (一)提高“防火墻”系數(shù),攔截“思想病毒”入侵

      輿論宣傳事關國家大事,不能放任蠱惑人心的言論肆意橫行。輿論陣地,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非馬克思主義就會去占領;正確的東西不去占領,錯誤的東西就會去占領。面對各種錯誤言論的入侵,既要加強意識形態(tài)軟環(huán)境建設又要強化互聯(lián)網硬件設施建設。

      第一,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感召力。意識形態(tài)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將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在國民教育方面要向歐美國家學習,他們提出了對國民進行終身國史教育的計劃,對新移民進行國情歷史考察,不合格者不能加入國籍。重視國民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群體。根據(jù)青少年的認知水平、行為能力和心理特點,探索符合學生特點的教育形式,科學規(guī)劃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方式方法,開展豐富的教育活動,以寓教于樂的形式使學生樹立和增強國家意識、團結意識、自強意識。黨情國史教育也要輻射到全體國民,注意緊密結合實際,充分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紀念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資源進行教育。

      第二,加強互聯(lián)網管理,促進互聯(lián)網健康發(fā)展。在互聯(lián)網世界,各種觀點不斷交鋒、各種價值觀頻頻較量,互聯(lián)網的共時性、共享性構成了復雜多變的輿論場,互聯(lián)網的復雜性使得任何一個國家不會對其放任不管。首先,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營誰負責”的原則明確各部門責任,積極倡導文明上網、文明辦網,凈化網絡環(huán)境,鼓勵政府機構、行業(yè)組織、社會團體開辦文明網站、文明頻道、文明版主創(chuàng)建等活動。引導網絡服務商健全行業(yè)組織,強化行業(yè)自律,不制作、不傳播有害信息。其次,完善法律法規(guī),加快互聯(lián)網立法進程。目前,我國關于互聯(lián)網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絕大多數(shù)還只是部門規(guī)章,許多規(guī)定不具體,懲處不明晰。需要在認真研究互聯(lián)網發(fā)展新情況、新特點的基礎上,加快立法進程,不斷完善互聯(lián)網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最后,加強互聯(lián)網技術研發(fā)。著力對網絡病毒、防火墻、防攻擊檢測、不良信息監(jiān)控過濾、加密認證等技術的研究和開發(fā),在主要網站安裝有害信息自動發(fā)現(xiàn)和過濾軟件,積極向社會、向家庭推廣信息技術產品,通過技術的不斷更新發(fā)展,構筑網絡安全防范體系。

      (二)開展學黨史、知國情群眾教育活動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企圖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道路,歪曲非議中國近現(xiàn)代史,抹殺消除現(xiàn)存歷史,以主觀臆想虛構歷史,誤導國人對黨史、國情的認知。只有客觀、全面了解本民族歷史,才能更好地統(tǒng)一思想、凝聚共識。

      第一,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堅持唯物史觀。堅持“兩個不能否定”,即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案母镩_放前的歷史時期,是黨從革命轉向現(xiàn)代化建設承前啟后的過度。世界很多國家在探索自身道路的過程中,盡管其表現(xiàn)形式不同,但都經歷了這樣一個曲折過程。要求我們黨從一開始就不犯任何錯誤,不經失敗和挫折,幾乎是不可能的。經過29年的艱辛探索,黨終于找到了一條全新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實現(xiàn)了這樣的歷史轉變和過度,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功。”[4]正確理解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之間的彼此關系,關乎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皟蓚€不能否定”統(tǒng)一了對黨的歷史的認知,只有認同黨的歷史,才能認同黨帶領人民群眾奮斗的前進方向,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立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第二,維護革命領袖。一些別有用心的外媒總是對革命領袖進行攻擊,夸大革命領袖所犯的錯誤,甚至捏造事實。對革命領袖個人的攻擊實質上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攻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經驗證明,要搞垮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首先要攻擊這個國家的執(zhí)政黨,要動搖執(zhí)政黨的統(tǒng)治基礎就要丑化這個執(zhí)政黨的主要領袖。蘇聯(lián)解體的教訓之一,就是各類媒體不斷抹黑革命領袖。

      第三,尊重民族英雄。英雄是國家信仰體系中的一個代表、一個符號和一種精神圖騰。目前在互聯(lián)網社交平臺上,充斥著各種詆毀民族英雄的流言、段子——“邱少云在烈火中捐軀是半生不熟的烤肉”、“黃繼光堵槍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虛構”、“劉胡蘭精神有問題”……抹黑英雄是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攻心戰(zhàn)的一環(huán),通過模糊英雄形象,使民眾懷疑民族歷史,摧毀民族希望。人類社會發(fā)展歷史表明,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都離不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理想信念是一個民族、國家的脊梁和精神支柱,民族英雄正是這個民族、國家精神支柱的文化符號。沒有英雄的時代是貧瘠的,遺忘英雄的時代是短視的,而抹黑英雄是何其悲哀。

      (三)把握新聞輿論領域主動權

      新聞輿論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主要陣地,是黨和人民聯(lián)系的橋梁和紐帶,在思想引領、輿論推動、凝聚人心上具著強大的支撐作用。因此,要大力鞏固社會主義新聞輿論陣地,有效傳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信息,良性引導主流輿論,牢牢掌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

      第一,培養(yǎng)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xiàn)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都要增強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5]。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時期,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為黨和政府的工作發(fā)聲,每一個新聞媒體工作者都要肩負起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守法原則,新聞工作者做事要守法,不能偏離法律法規(guī);二是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新聞人要客觀報道事件,不摻雜個人感情,尊重事實;三是堅持無欲原則,新聞人的特殊身份讓他們具有利用工作之便謀取私利的條件,當內心欲望過多時,面對外界的糖衣炮彈,容易在利益面前喪失原則;四是堅持與時俱進,新聞人必須不斷學習,通過學習精準把握好中央領導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

      第二,加強媒體融合創(chuàng)新,提升媒體國際影響力。傳統(tǒng)媒體對信息有一定的篩選機制,但是新聞把關的議程機制在網絡媒體的“零門檻”傳播方式下遭到一定程度上的解構。公眾在接收新聞后對信息的甄別意識都比較薄弱,將網絡的虛擬環(huán)境等同于現(xiàn)實環(huán)境,這樣很容易受到社會負面信息的影響,動搖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擾亂其價值取向。在當前國際輿論環(huán)境中,西方媒體仍然掌握著話語權,中國媒體實力與國家地位不相適應,中國在國際上存在著“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6]。傳播學上的“首發(fā)效應”告訴我們,首發(fā)容易定調,先聲往往奪人,傳播的時機和節(jié)奏十分重要。要“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形態(tài)多樣、手段先進、具有強大傳播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努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7]。面對“反腐同群眾利益無關”、“反腐影響經濟發(fā)展”等模糊認識和錯誤觀點,敢于設置議題,而不是被社會輿論牽著鼻子走,失語就會失權,不敢設置議題就是放棄話語權。一個政黨的前途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輿論工作是在人的頭腦中搞建設,以信息傳遞影響他人、凝聚人心,以價值判斷引導、贏得人心。

      第三,提高網民道德素養(yǎng),人人傳播正能量。中國網民規(guī)模已經超過68億,手機網民規(guī)模已經超過6.2億,網民已經成為中國面臨的“最大變量”。網民道德素養(yǎng)關系到社會輿論發(fā)展走向,網民群體所蘊藏的社會力量不容忽視,應該引導他們?yōu)閷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有益貢獻。

      西方新聞觀給我們的輿論環(huán)境帶來了負面影響,人心很容易受到各種輿論場的干擾,好的輿論會鼓舞斗志,不好的輿論會瓦解意志。西方媒體鼓吹“網絡信息自由流動”,污蔑中國加強互聯(lián)網管理違背了言論自由、侵犯人權,美國以互聯(lián)網作為政治和軍事工具,不斷向中國推銷“信息自由流動”思想。面對形形色色的新聞報道,要摒棄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從道德和安全的角度考慮新聞傳播的意義,自覺過濾不良信息,破除網絡謠言。自媒體時代,人人手握麥克風,人人可以做新聞,良莠不齊的媒體草根更加活躍,“自上而下、點對點”的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方式已經被新媒體傳播方式所打破,新媒體不再有固定的傳播者和受眾,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加強網民的新聞道德約束力,喚醒群體的新聞參與意識,提高他們在新聞傳播中的主體能動性,強化其社會責任意識。2013年8月10日,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舉行了“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提出網絡空間“七條底線”,分別是“法律法規(guī)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信息真實性底線”[8]。在新媒體時代,廣大網民要學會選擇性地接收信息,加強對信息的分析、判斷,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培養(yǎng)理性批判精神,準確辨析新聞性質,重視官方新聞媒體發(fā)布的相關信息,識破虛假信息背后的不良企圖和媒體商業(yè)化的誘惑。

      (四)理性審視憲政民主,走中國式民主道路

      憲政民主是西方人民在反封建斗爭中建立起來的。一方面,憲政民主規(guī)范國家權力,避免執(zhí)政者濫用權力;另一方面,憲政民主賦予公民自由權利,擺脫封建專制約束,發(fā)揮公民創(chuàng)造精神,推進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從反封建角度看,憲政民主有效推動社會走向平等、公正,是現(xiàn)代政治從野蠻階段走向現(xiàn)代文明的重要標志。西方特殊的政治文化和政治文明為憲政民主的產生提供了土壤,但看似完美的背后存在著種種弊端。在政權運行和政治決策上,多黨競選、三權分立的制度表面看來有利于民主政治發(fā)展,但其本質是不同政黨團體爭奪權力的工具,導致黨派斗爭內耗、辦事效率低下。在政黨選舉中,西方政黨已經被選票綁架,政黨政治成為選舉政治,政治淪為金錢的政治。所以,憲政民主體制中只有利益集團,他們打著民主的旗號相互制衡,結果這種民主更多只是程序和形式上的民主。

      我們強調的民主與法治是中國式的民主與法治,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我們應該看到,民主是具體的、歷史的,拋開具體歷史條件,把某一階段的民主制度作為一切歷史階段的民主,把一國的民主制度作為適應他國的民主制度是不合邏輯的?!懊裰魇莻€好東西,不是說民主是無條件的。實現(xiàn)民主需要具備相應的經濟、文化和政治條件,不顧條件而推行民主,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性的結果?!盵9]中國近代政治道路并沒有走向西方憲政民主道路,不選擇西方憲政制度不代表我們不要民主和法治。而西方憲政制度有其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本土環(huán)境和價值基礎,根據(jù)中國國情我們有實現(xiàn)民主和法治的更好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是抽象的民主,而是具體的、現(xiàn)實的民主,決不能效仿西方國家搞“三權分立”,照搬西方的憲政民主。鄧小平曾明確指出:“資本主義社會講的民主是資產階級的民主,實際上是壟斷資本的民主,無非是多黨競選、三權鼎力、兩院制。我們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盵10]中國民主是“中國式民主”,強調人民當家作主、堅持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相統(tǒng)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

      歷史和現(xiàn)實告訴我們,輿論直接影響政權安危,任何想要奪權和掌握政權的政黨都要用好輿論這個武器。在事關黨和國家利益、重大政治原則問題上,必須澄清模糊認識、劃清是非界限、明確堅定立場。如果每個人都能傳播具有正能量的新聞,匯集起來就是一種強大的建構力。

      參考文獻:

      [1]劉建明.宏觀新聞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25.

      [2]吳士存.當前南海形勢及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N].光明日報,2016-07-14.

      [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3-11-16.

      [4]齊彪.“兩個不能否定”的重大政治意義[N].光明日報,2013-05-07.

      [5]李斌,霍小光.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EB/OL].(2016-02-20)[2016-09-11].http://home.china.com.cn/shitoutiao/2016-02-20/a988868.shtml.

      [6]楊振武.把握好政治家辦報的時代要求——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N].人民日報,2016-03-21.

      [7]劉奇葆.加快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EB/OL].(2014-04-23)[2016-09-1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423/c1001-24930310.html.

      [8]本報評論員.堅守互聯(lián)網“七條底線”[N].光明日報,2013-08-19.

      [9]俞可平.民主是個好東西[N].學習時報,2005(367).

      [10]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0.

      責任編輯:孔九莉

      猜你喜歡
      意識形態(tài)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法作品選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京勝利閉幕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名單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伊格爾頓意識形態(tài)理論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識形態(tài)、文藝、宣傳與百姓生活
      文化軟實力發(fā)展與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
      二胎題材電視劇的多維解讀
      林芝县| 济宁市| 门头沟区| 治多县| 乌鲁木齐县| 孝昌县| 施甸县| 清新县| 平塘县| 方山县| 靖西县| 益阳市| 岳阳县| 永顺县| 庆安县| 介休市| 鄂托克前旗| 鲁山县| 密山市| 巨鹿县| 长顺县| 得荣县| 甘孜县| 彭泽县| 五台县| 青河县| 油尖旺区| 德兴市| 会东县| 祁门县| 西丰县| 昌平区| 都江堰市| 武夷山市| 禄丰县| 翁牛特旗| 万州区| 宜兰市| 四平市| 丘北县| 上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