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娜
在初中階段,音樂是一門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和啟迪智慧,發(fā)展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學科,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美好情操、增強學生的愉悅體驗等都有顯著的幫助。但是,在日常教學中,由于部分音樂教師過分注重對學生進行樂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接受程度,致使一些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怎樣讓學生真正喜愛上音樂課呢?筆者認為,教師要把音樂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一、音樂欣賞與生活相結合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會發(fā)現(xiàn),對于同一首樂曲,不同的學生在音樂欣賞方面的感受和體會不盡相同。從這個角度來看,音樂是一個具有不確定性的學科,在音樂欣賞與感受方面不存在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在上音樂欣賞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感受音樂,從而使抽象的音樂意象和意境具體化,讓學生更好地享受音樂。如人教版音樂八年級上冊《走進非洲》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在欣賞非洲舞蹈和動作的過程中喚起對非洲文化藝術的喜愛之情,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各個民族的舞蹈藝術都各具風格。在教學這一課時,筆者首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當太陽降落》這首優(yōu)美動聽的南非民歌,讓學生聆聽優(yōu)美的歌聲、欣賞動人的舞曲,隨后談談聽后有什么感受。有的學生覺得非洲音樂好聽,有的學生則表示更喜歡我國的音樂。這種情形下,學生會不自覺地把自己耳熟能詳?shù)奈覈鴺非c非洲同類的樂曲進行對比,不僅豐富了音樂知識,也加深了對不同民族音樂的認識。由此可見,在音樂欣賞課中,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對音樂的不同理解與學生所熟知的生活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對各民族音樂風格有深刻的認識。
二、演唱教學與生活相結合
演唱教學是音樂教學中最常見的形式之一,它隨意性、靈活性強,也是學生較喜歡和樂于參與的教學形式之一。因此,為了讓學生樂于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展示給大家,教師就要注意把生活與演唱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愉悅感。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音樂八年級下冊的《夏日泛舟海上》一課時,許多學生在演唱的時候,一開始把握不住曲調,把很完美的一首歌唱得漏洞百出。為了幫助學生把握曲調,領會歌曲所流露的情感,筆者這樣引導學生:同學們,在夏日的周末或者節(jié)日,你有和家人一起泛舟河上的經歷嗎?請你把自己游覽時的經歷與大家分享。在這樣的啟發(fā)下,學生的情感被調動了起來,有的學生說“風輕輕地吹”,有的學生說“微波輕輕地蕩漾”;此時,筆者針對學生聲調不準的情況補充道:“我剛在山腳下聽到歌聲,剛要抬頭去尋找來源,可是他的聲音很調皮,像和我捉迷藏似的,不一會兒就跑到其他地方去了。”這樣把演唱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結合起來,讓學生詩興大發(fā)、情感濃郁,獲得了美好的學習感受,演唱起來就能準確把握曲調了。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這就需要演唱者有足夠的情感體驗才能把它表現(xiàn)出來,使演唱更具感染力。因此,在演唱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啟發(fā)情感,以此領會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三、知識技能與生活相結合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關于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教師如果僅采取專業(yè)化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訓練,不僅會讓教學顯得枯燥乏味,而且學生理解起來也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可以生活原型為素材,把音樂知識具體化、生動化,那么,課堂將會活潑有趣,更容易為學生所喜愛。如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上冊《管弦和鳴》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視聽練習對西洋管弦樂器有基本的了解與認識。在教學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管弦樂器并不陌生,筆者主要從學生的課外特長調查人手,讓一些平時學習管弦樂器的學生帶上自己的樂器,把相關的器樂知識介紹給大家,如此一來,在同伴互促下,學生覺得管弦樂器并不難學。借助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再把大提琴、小提琴、長笛、小號、單簧管等樂器的外形及音色知識向學生介紹,讓他們對這些管弦樂器有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教學效果非常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關于管弦樂器的相關知識,其實學生并不陌生,教師要善于把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好學、學起來有意思,學習熱情才會高漲。
音樂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愉悅學生的身心,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音樂在學生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作為音樂教師,要善于把音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享受音樂,讓音樂走進生活,讓生活融人音樂。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