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群
(西南財經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隨著SOX法案以及我國《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的頒布,內部控制越來越受學術界關注,國內外學者對內部控制相關問題的研究也逐年增多。本文從內部控制經濟后果視角對前人文獻進行梳理,分析總結了內部控制導致經濟后果的內在邏輯,有助于后續(xù)進一步展開對內部控制的相關研究。
【關鍵詞】內部控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會計信息質量
企業(yè)內部控制的目標的實現(xiàn),一方面能夠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緩解信息不對稱,從而緩解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能夠約束管理層及大股東的自利行為,緩解代理問題引發(fā)的矛盾;因而,內部控制經常被看作是一種公司治理機制,對企業(yè)整體績效產生影響。朱德勝和張菲菲(2016)研究內部控制有效性、股權制衡及企業(yè)績效三者關系,他們發(fā)現(xiàn),內部控制的經營目標、報告目標、合規(guī)目標的實現(xiàn)能夠顯著提高公司績效,而股權制衡能夠加強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公司績效。葉成剛、裘麗和張立娟(2016)將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yè)績效結合研究,他們將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放于同等地位,納入到同一平行框架中進行研究,而且公司治理不是研究某一單一治理制度而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能夠反映整體治理水平的綜合指標,研究發(fā)現(xiàn)內部控制缺陷越多,內部控制質量越差的公司,其績效相對也更差,公司治理越好,企業(yè)績效也越好,這說明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在改善企業(yè)績效方面具有相同的作用。具體來說,對于企業(yè)內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對企業(yè)會計信息透明度、非效率投資、資本成本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對于企業(yè)外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能夠起到保護投資者、影響外部審計的作用。
理論上來說,內部控制能夠合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針對實際是否如此,許多學者進行了實證檢驗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葉建芳、李丹蒙和章斌穎(2012)研究發(fā)現(xiàn),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業(yè)比內部控制不存在缺陷的企業(yè)盈余管理水平要更高,且當內部控制缺陷修正后,企業(yè)盈余管理程度會降低,而張云(2016)研究了內部控制缺陷對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影響及其在股權激勵與公司信息透明度之間所起的調節(jié)作用,他們發(fā)現(xiàn)內部控制不存在缺陷時并不會顯著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但當公司存在內部控制缺陷時,這種缺陷就會弱化股權激勵的積極作用而加強股權激勵的負面作用。導致得出不同結論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模型運用、樣本及變量選擇上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存在其他中間變量的影響,這都有待后續(xù)研究。
另有學者通過內部控制—會計信息質量—經濟后果這一路徑也對上述問題進行了佐證。內部控制對非效率投資的研究主要基于David De Angelis(2011)發(fā)現(xiàn)的企業(yè)非效率投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造成的這一研究結論。王書珍、俞軍和程璐(2016),曉芳和徐楊(2015)均研究認為內部控制可以通過改善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抑制公司投資不足和過度投資。王硯(2016)將內部控制質量、財務報告信息質量及權益資本成本三者結合研究,并且發(fā)現(xiàn)財務報告信息質量是內部控制質量影響權益資本成本的中介變量,企業(yè)內部控制通過改善財務報告信息質量從而降低企業(yè)權益資本成本。
內部控制通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約束管理層行為對企業(yè)經營方面產生影響之外,還對外部投資者以及外部審計產生影響。一般研究認為,內部控制可以通過兩種途徑有效保護投資者的知情權、決策權和收益權,一方面,內部控制能夠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而間接保護投資者的知情權和決策權;另一方面,內部控制通過直接約束管理層的行為從而保護投資者的收益權。宋炳霞和張詠梅(2015)在此基礎上還從信息的完整性和溝通的有效性兩方面論述了內部控制對投資者知情權和決策權的保護,并且認為內部控制也可以通過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經營效益來保護投資者的收益權。對于外部審計而言,由于現(xiàn)代審計是風險導向審計,這要求事務所以審計風險為標桿來分配審計資源,因而企業(yè)風險大小嚴重影響企業(yè)審計收費。內部控制的設計與運行是為了合理保證合規(guī)目標與報告目標的實現(xiàn),這意味著內部控制能夠有效降低公司風險,例如,內部控制能夠降低企業(yè)激進的避稅方式(陳駿和徐玉德,2015),因而對外部審計產生重要影響。
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信號傳遞理論以及信息不對稱理論。信號傳遞理論認為,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本身就向外部投資者傳遞了一種“本公司是優(yōu)質公司”的信號,因而會影響企業(yè)與投資者行為。喬莉楠和郭麗華(2014)基于這一理論論述了企業(yè)內部控制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他們認為,一方面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也是企業(yè)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真實盈余管理具有替代性,企業(yè)具體選擇何種方式傳遞信息是基于兩者成本大小;另一方面,內部控制組成要素對于抑制企業(yè)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具有直接抑制作用。
信息不對稱理論認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助于管理層之外的企業(yè)利益相關者了解企業(yè)信息,從而緩解雙方信息不對稱。楊丹、萬麗梅和候貝貝(2013)認為,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有助于投資者對管理層經管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評價并做出獎懲決策,從而能夠降低第一類代理成本;另一方面,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利于中小投資者對大股東掏空公司的可能性進行評價并采取應對措施,也有利于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從而更好的約束大股東自利行為,因此,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也會降低第二類代理成本。葉康濤、曹豐和王化成(2015)也從信息不對稱角度研究了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股價崩盤風險的關系,他們發(fā)現(xiàn)未來股價崩盤風險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顯著負相關。
通過對過往文獻的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內部控制經濟后果的研究視角主要從內部控制對企業(yè)的直接影響而發(fā)散的,未來研究一方面可以繼續(xù)沿此思路探討其他影響,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新的視角展開研究。
參考文獻:
[1]陳駿,徐玉德.內部控制與企業(yè)避稅行[J].審計研究,2015,3
[2]葉建芳,李丹蒙,章斌穎.內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對盈余管理的影響[J].審計研究,2012,6
[3]葉康濤,曹豐,王化成.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夠降低股價崩盤風險嗎?[J].金融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