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衛(wèi)
我們農(nóng)村的學校,美術教育相對比較落后,特別是我們新街四小,是一個由三所分校合并而成的新學校,學生百分之八十是來蕭打工創(chuàng)業(yè)者的子女,基礎比較差,他們膽子小,羞于表達,不敢積極表現(xiàn),需要老師想盡辦法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讓他們也能積極參與大膽表現(xiàn),開創(chuàng)美術學習的新天地。教材中同齡人的作品這一學習內(nèi)容,如果善于挖潛運用,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經(jīng)過我長時間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同齡人的作品能起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作用,我們?nèi)绻鲆暳怂褪菄乐乩速M了這一寶貴資源。以下僅以自己的教學實踐運用實例來說明
一、同齡人的作品在課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實踐運用
(一)解決學生的畏難情緒、增強學生的信心
我們在美術課堂前半段的教學活動,基本都是這個流程:先欣賞觀看名家的作品,這些作品嚴謹成熟,接近完美,是經(jīng)典的范本。接著是教師的作品展示和步驟示范,盡管和大師相差很多,畢竟受過專業(yè)的訓練,都能表現(xiàn)得技法熟練。但學生看到這些帶有濃厚成人味道的作品,會覺得雖然好,卻離他們很遠,哪怕他們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達到那樣的地步,就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害怕完成不了,也怕畫的不好,同學嘲笑,特別是高段學生,這種心理更強烈。面對這樣的局面,看到孩子們束手無策,這時候能讓他們看看同齡人的作品,情況就會變得完全不同了。那些同齡人的作品盡管是孩子們里面的優(yōu)秀者,但孩子們的觀察方法都是相同的,思維的方式也類似,最主要的是,孩子的表現(xiàn)技法雖有差別,卻都帶著天真、稚樸的特點,這正是名家作品、教師范作最缺乏的東西,也是最吸引孩子的地方,他們看到同齡人的作品,會感到非常親切,會從心底覺得沒那么高不可攀,從而解決孩子們的畏難情緒,增強學生的信心。
例如我在四年級上冊第八課《水墨畫魚》時,善用同齡人作品,從而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齊白石兩幅作品和我本人的作品,先讓學生進行欣賞學習,主要從魚的形體和用筆用墨上做直接的欣賞學習。通過教師向學生展示的同齡人作品中其中的兩幅,既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也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筆墨情趣,重要的是,畫面具有天真的童趣,可以一下拉近學生的心理距離,克服畏難情緒。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真欣賞觀看同齡人的作品,從中看到了有別于大師、教師的童趣畫面,并能吸取別人的特點,從心理上完全放松,沒了畏難情緒,那么他們就會敢于大膽嘗試,從而自我觀察、思考、理解,以自己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五彩繽紛的作品。
(二)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
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他們活潑向上,富有朝氣,更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在美術課堂中,他們常常相互比較,評論誰的作品好,并且很喜歡請其他同學來評判,這些都是他們好勝心的表現(xiàn)。在課堂中,讓他們觀看欣賞同齡人的作品,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同齡人的作品,只是某一方面有優(yōu)勢,有的同學可能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表現(xiàn)方法,他們會覺得這樣的作品,我應該也能夠達到,如果創(chuàng)意再獨特一點,表現(xiàn)再完美一點,一定能夠超過他。這就是說,給了他們一個具體的、可以看得到的目標,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夠達到、甚至超越。躺著能吃到的桃子太容易,站著能摘到的桃子太平常,只有盡最大努力跳起來摘到的桃子,才是最甜的。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成功收獲的喜悅。
例如在上五年下冊第十二課《運動鞋寫生》一課時,教師講解示范過運動鞋的結構特點后,學生還是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怕畫的差難為情。這時候,同齡人的作品就派上大用場了。在畫之前,我故意先給他們看一部分畫面效果一般的作品,問:這樣的程度,你們能達到嗎?學生很有底氣的齊聲大喊:能。還有一些說,肯定比他們強??纯辞榫w激發(fā)出來了,我不失時機再展示一部分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讓他們觀看別人的優(yōu)點,并適時提出繪畫目標要求,激發(fā)他們的好勝心。這樣的課堂教學,可以避免,前面學生聽聽很激動,后面做起來很被動的尷尬產(chǎn)生。
通過學生展示我搜集的同齡人作品,雖然不是特別優(yōu)秀,但這時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刺激他們產(chǎn)生爭勝的欲望。起到很好效果。
(三)、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找到更多表現(xiàn)的方法
作為視覺藝術課程,美術課堂中的動手操作是主要特點,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知識,掌握運用一定的美術技法。我們在傳授技法實踐時,欣賞名家作品的目的是為了開拓學生眼界,用高起點的認識來對美術知識能力進行經(jīng)典的、完整的學習;老師的作品、示范,目的是從規(guī)范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讓學生來認識上課內(nèi)容,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對操作步驟、過程有一個直觀地認識、理解。在學生動手繪畫、制作前,同齡人的作品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們的年齡閱歷相同,盡管在技法上顯得稚嫩,但從某些方面來說,已經(jīng)是同齡人中的優(yōu)秀者,他們的作品已經(jīng)比其他孩子有更多的長處,可以讓學生從中觀察、欣賞,知道別人的優(yōu)點和值得學習的地方,能直觀的提高他們的表現(xiàn)能力,找到更多的表現(xiàn)方法。
例如在上四年級下冊第十三課《房間一角》一課時,同過欣賞梵高的作品及老師的示范講解,學生已經(jīng)知道該表現(xiàn)什么,但是苦于沒有適合自己的參照目標,畫起來心里沒數(shù),不知道要表現(xiàn)成什么,以及采用什么繪畫形式。為了讓他們有所借鑒,我給他們觀看了五張同齡人的作品,讓他們從內(nèi)容、色彩、形狀等多方面分析借鑒學習,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同齡人作品中,色彩明快,構圖飽滿,主次分明,很好的畫出了房間一角的情況,并且做了一定的取舍,有很好的畫面效果,給學生欣賞,就可以讓他們借鑒別人的各種可取之處,直觀提高表現(xiàn)形式及方法。以及學生完成的課堂作業(yè),效果還是不錯的,能畫出房間的主要物體,體現(xiàn)出空間關系,畫面的處理上也有一定的想法,對于課堂作業(yè)來講,已經(jīng)算是比較優(yōu)秀了。
(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意
在美術課堂中,善于使學生在欣賞中獲得啟發(fā),總結經(jīng)驗。教師要多引導學生欣賞同齡人的畫,他們審美趣味接近,易于理解,便于借鑒,從作品中感受別人的思維方向和過程,激發(fā)他們更好地創(chuàng)意。
如在上三年級《中國龍》一課時,讓學生欣賞同齡人作品《舞龍燈》這些畫,首先看畫面表達的內(nèi)容是舞龍燈。再看構圖,啟發(fā)學生回答,人物分散四周,采用了圓形構圖,這樣顯得人多氣氛熱鬧,色彩是紅色為底色,更襯托出歡樂、火爆的節(jié)日氣氛。通過節(jié)日歡樂氣氛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人們生活的幸福。學生在欣賞之后就意識到自己在表現(xiàn)熱鬧場面的時候也可以采用圓形構圖。如:踢足球、看花燈、過新年,通過欣賞,學生可以取眾人之長為己用,這就是學生不斷借鑒別人的思維,激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意,提高創(chuàng)作水平的過程。
二、在課堂教學時善于合理運用同齡人作品
(一)該出手時才出手,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呈現(xiàn)
運用的時機非常重要,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呈現(xiàn),就能起到絕佳的效果。例如在《黑白撕貼畫》一課時,我設想讓學生先欣賞范作,然后講解示范。可是他們已經(jīng)等不及了,急著動手用報紙開始撕貼了起來,看到學生心猿意馬,我也就知趣的停了,先讓他們做做看,其實我心里有數(shù),他們會馬上遇到什么問題。果不其然,過了一會,有一部分人已經(jīng)做好了,可是他們卻相互看著作品皺起眉頭,旁邊的人還說:你們做的是什么???一點也看不出來,還哈哈大笑起來,這時候我知道時機成熟了。馬上把這幾個學生作品和同齡人作品一起展示,讓他們對比著看,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原來是黑白灰沒有搭配好,物體和背景不能相互襯托,畫面混亂。此時的展示,就能讓他們從別人的作品中找到一些自己沒有想到的,或者沒有掌握的內(nèi)容、技法。由于遇到了具體的困難,此時欣賞,他們就會有目的的觀看,主動欣賞,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這也說明展示時機的重要性。
(二)掌握分寸,欣賞有重點
分寸的把握是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的。我們不能指望同齡人的作品能解決所有問題,更不能為了看看而已去展示,而是每一次、每一張,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想要讓學生看什么,從中能解決什么問題,我們老師事先一定要規(guī)劃好并圍繞這一內(nèi)容選擇作品。例如,為了解決構圖,就組織好構圖優(yōu)秀的作品。為了解決水墨畫用筆用墨,就選取墨色變化豐富的作品,為了開拓學生表現(xiàn)形式,就需要同一主題不同形式的作品。在課前教師的備課準備中,組織資料作品也是需要認真考慮、費勁心思的。
(三)交流探討,查漏補缺
學生面對同齡人的作品時,只是簡單的觀看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引導他們做一定的談論交流,人多智慧大,大家討論時,你說的話他有所啟發(fā),他的觀點你可以借鑒,思維的火花在摩擦碰撞中激發(fā),這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廣度的認識,從交流中看出別人的缺點和不足,對學生自己將要進行的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有很好的促進思考,修正不足的巨大作用。
總之,“高大上”的大師名家作品是學生仰望的星空,“白富美”的教師及其他成人作品是學生羨慕的高山,“屌絲”的同齡人作品則是學生倍感親近和能夠一跳可摘的桃子,他新鮮而味美,平易親切,善接地氣。我們農(nóng)村學校的老師,如果善用妙用它,就能很好的激勵鼓舞孩子們,使這些農(nóng)村的孩子,外來者的子女,最平凡的學生,哪怕只算是一只稚拙的小麻雀,也能撲騰著離開地面,投入美術學習的一片藍天。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市蕭山區(qū)新街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