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菊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上好音樂欣賞課首先要撩起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其次是提問要切中肯綮;最后是范唱、演唱伴奏要恰到好處。
關(guān)鍵詞:音樂;欣賞;教學法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用積極的高雅的音樂去影響和熏陶學生,用音樂欣賞去陶冶學生的情操,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素質(zhì);引導學生學起來、動起來,在音樂欣賞過程中體驗音樂的教育內(nèi)涵,體驗音樂的美妙,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讓學生愛上音樂,愛上音樂欣賞課。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上要下功夫。筆者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三點看法。
一、撩起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音樂課堂教學不僅是師生間知識的交流,同時也是一種情感交流。教師的每一句話語,每一個表情,都會讓善解人意的學生心領(lǐng)神會。只有注入情深意切的教學語言,才能像磁鐵一樣具有吸引力,觸動學生的心弦,引起心靈的顫動和共鳴,撥動學生微妙的音樂審美情思,使其對音樂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新課導入新奇多樣;尤其在小學唱游教學中。對低段的孩子在音樂教學中主要是激發(fā)興趣,讓學生喜愛學音樂。
例如在《小雞的故事中》,樂曲很簡單,學生一唱就會,但學習的要點顯然沒有理解;于是老師可以一邊繪聲繪色地講著小雞的故事,一邊惟妙惟肖地表演著雞媽媽、小雞、老鷹的各種動作,在一個愉快和諧、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這堂課的重點—四種音樂情緒的轉(zhuǎn)換(雄壯地—歡快地—緊張地—抒情地),就這樣自然而然地伴著小雞的故事被孩子們感受到了;感受得那樣輕松,那樣有趣。課堂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活潑好動的學生,上課前的準備無論怎樣充分,也難以預料課堂上會發(fā)生的各種情況。所以教師要靈活機動的搞好課堂組織,發(fā)揮組織技能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建立和諧的課堂氣氛和及時調(diào)整課堂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也就是說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隨機應變,因勢利導,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在教學《小燕子》中,教師用鋼琴演奏《小燕子》主題旋律,學生聽后老師出示八張音樂卡片,(這八張卡片上有八小節(jié)曲譜,是歌曲《小燕子》的前八小節(jié)曲調(diào),每張卡片上一小節(jié),四個小組每組分配兩張卡片)請孩子們分小組討論,把這八張卡片自由組合,編成新的旋律來贊美小燕子??纯凑l送給小燕子的音樂最美。這節(jié)課孩子們在聽聽、唱唱、跳跳、玩玩中結(jié)束了慶功會,并嘗試了自己創(chuàng)編音樂,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課中,尤其是全小組的同學一起討論,把優(yōu)美的曲調(diào)創(chuàng)編出來,體現(xiàn)了一種合作學習的氣氛,學生也能從中體會到創(chuàng)編曲譜的成功感。
二、提問要切中肯綮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審美過程,是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由感知、感受、感動到最后形成一定的審美觀念、趣味、理想、情感和能力的過程。同時它更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它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并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一步步深入而展開在教學活動中。它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自然巧妙的過渡,讓人聽著、看著不會感到牽強和別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這類教學模式在每個年級段都可以運用。
小學音樂五年級欣賞課歌曲《紅梅贊》是選自歌劇《江姐》。在欣賞前給全體學生講這一故事。欣賞全歌。設問:歌名《紅梅贊》的含義是什么?再聽歌曲:設問:你從歌曲的情感與風格中領(lǐng)悟到什么?(提示:書上插圖是江姐的形象)小結(jié):這是反映解放戰(zhàn)爭時期革命先輩留下的“足跡”。
又如:聆聽《歌唱二小放牛郎》、前兩個故事,我們都請同學講,這個故事我請錄音機講,請你們聽仔細——播放本歌錄音。設問:誰聽清楚了這個故事?能復述一遍嗎?再聽一次:記著歌曲的情節(jié)。歌曲中的主角是誰?配角是誰?有幾個場景。師生討論:歌曲的人物及場景。在教師指導下布置場景、分配角色。注意:要發(fā)動學生設計與自薦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學扮群眾角色及牛群、小草等。插放本歌錄音,根據(jù)歌曲的敘事過程學生演小品。這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跡。讓學生進行相應的欣賞中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音樂描寫的意境中
三、范唱、演唱的伴奏要恰到好處
課堂上歌曲的伴奏可以分為教師范唱的伴奏和學生演唱的伴奏。教師自彈自唱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用到,無論對作品的詮釋,還是隨時隨地的對學生予以糾正,都起到重要和及時的作用,同時還會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對歌曲的認知更直接、更貼切。
樂曲的范奏是提供給學生直觀的現(xiàn)場音響媒介,學生聆聽教師的范奏,不僅能夠感知器樂曲的音響,初步體念旋律、節(jié)奏、樂器的音色和性能,而且能夠感知教師范奏的姿勢、演奏的方法、演奏氣質(zhì)、演奏風格,提供學習的“模仿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力。
小學音樂課堂的樂曲范奏,主要是指在器樂教學時教師對樂器的范奏能力(如口琴、豎笛、電子琴),當然也包括欣賞教學中一些器樂曲的范奏,它比單純的聽錄音欣賞效果更好。準確生動的范唱,能較好地揭示歌曲的內(nèi)容,讓學生清楚的認識歌曲的節(jié)拍、節(jié)奏、調(diào)式、調(diào)性、速度、力度及歌曲情緒,感受和理解歌曲風格與歌曲所表現(xiàn)的音樂形象。同時教師正確的發(fā)聲、咬字、吐字的口形與歌唱的姿勢有利于學生的模仿,幫助學生較快的學會歌曲。
歌唱是歌曲的二度創(chuàng)作,教師要在對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層理解的基礎上,加上自己在演繹中對歌曲的再表現(xiàn),聲情并茂地把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傳遞給學生。古羅馬詩人賀拉斯說;“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別人臉上的笑;你自己哭,才能在別人臉上引起哭的反應?!币簿褪钦f,教師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學生,撥動學生的情思。充滿激情的范唱有利于課堂氣氛的渲染,有利于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總之,教學是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體的,教師充當?shù)闹皇且龑д?、組織者的身份。責任是“點”、“撥”,即所謂“窗戶紙一點就透”、“撥開迷霧見晴天”。因此根據(jù)具體情況,無論哪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都不能認為它在任何時候都是普遍適用的。在組織教學活動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別差異、學習任務的性質(zhì)、特定學習場合的需要來優(yōu)化組合。這樣才能使我們的音樂課上的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