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
梅雨時節(jié),雨像扯碎的珠子,一串串滾落下來,一下就是三兩天。
提起“梅雨”,很多南方人直皺眉頭:大雨滂沱,道路若河,衣物發(fā)霉,汛事不斷,身處此境,能不煩惱嗎?然而,我對梅雨卻情有獨(dú)鐘。
兒時居鄉(xiāng)下。老屋是沿河而建的青色小磚房。房頂?shù)耐叱是嗷疑?、敲打起來輕脆悅耳,房頂?shù)那鞍朊媾湟詢善A魍?,彌補(bǔ)采光。白天,陽光從明瓦上直射下來,屋里暖意融融;夜晚,月光從明瓦上漏下來,屋里朦朦朧朧,頗富詩情畫意。最讓人愜意的是每逢雨天,不僅雨點(diǎn)擊打青瓦聲如銀鈴,且從明瓦中可以看到雨水在瓦上淙淙流淌,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親近自然的福氣。連綿的梅雨時而傾盆而下,時而稀疏紛飛,那雨聲也各有情韻。雨勢急驟,聲音就慷慨激越,如萬馬奔騰。雨勢減緩,聲音也弱下去,輕吟淺唱,溫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時節(jié)耳邊的輕風(fēng)。瓦片似乎是專為雨設(shè)置的,它們盡職地演奏著,或有編鐘之聲,或有琴瑟之聲,或有竹笙以及排簫之聲,夾雜其中的雷聲,猶如震撼人心的鼓點(diǎn)。身臨其境,絕不亞于欣賞一場氣勢恢宏的古典交響樂。屋檐離地約三米四高,墻根鋪兩排青磚,以防雨水浸泡侵蝕墻基。雨天,密密的雨絲或碩大的雨點(diǎn),給成排接龍的青瓦梳理成粗粗的雨線,飛流直下,灑落在磚塊上,擊落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美妙音響。雨線匯成一條條小溪,匆匆地向院外的小河里流去。小河就像一位慈祥的母親,輕擁這些可愛的孩子入懷。
曾記得,梅雨時節(jié),家鄉(xiāng)的河里都要漲水,正是魚兒欲上時。父親總是喜歡拿著網(wǎng)兜,我則是提著小桶尾隨其后。站在漫溢的水邊,看父親往河里撒網(wǎng),我心中就默默祈禱能多捕幾條活蹦亂跳的魚。網(wǎng)口慢慢提出水面了,看著網(wǎng)里果然有魚在跳躍,我歡暢得像魚兒那樣蹦跳,忙不迭地抓住網(wǎng)里的魚往桶里扔。那些天,幾乎頓頓有鮮美的魚湯喝,小日子過得甭提有多甜美了。那時的家境困窘,除了過年,平時想吃魚,唯有此時了。梅雨天最大的享受還是和鄰家的小伙伴一起偷搖出他家的小船,到河中采荷。初夏時節(jié),“小荷才露尖尖角”,而那“尖尖角”卻是最清甜的,有荷的清香。我們邊采邊吃,雨水無言地打在我們的歡樂上,真有無盡的野趣。
在雨中悠然而行,呼吸著新鮮的泥土氣息,又另有一番情趣。獨(dú)自一人撐著雨傘走進(jìn)風(fēng)雨中,滴滴答答的雨點(diǎn)打在傘上,仿佛在聆聽一曲曲動人心弦的音樂,雨中人心中便漫出不盡的情意。偶爾有風(fēng)將雨吹落到臉上,涼涼的,感覺舒暢極了。腳邊不時有幾個青蛙或癩寶爬過,好像它們也在尋找雨趣。
梅雨時節(jié)的風(fēng)景更是讓人留戀。蒙蒙的濕氣暈染了每個角落,像一幅丹青,濃抹淡描,勾畫著大千世界。遠(yuǎn)眺,農(nóng)人們披著蓑,躬身在一片銀白的水田里插秧;牧童戴著斗笠,悠然地騎在牛背上放牧,多美的一幅“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的田園勝景啊。
梅雨季節(jié),雨一直下,一聲聲,散作萬千琵琶語。芭蕉綠,櫻桃紅;湖光淺,簫聲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