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娜
動物詞是構(gòu)成語言的重要材料。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動物詞所承載的內(nèi)涵意義有差異。本文通過對比典型的中英動物詞,揭示其內(nèi)涵意義之差異,從而避免交際中的語用失誤,以順利進行跨文化交際活動。
[關鍵詞]動物詞;內(nèi)涵意義;差異;對比
1 動物詞的“內(nèi)涵意義”
動物詞不僅有本身的概念意義(conceptual meaning)——指稱的字面的意義,還有豐富的內(nèi)涵意義(connotative meaning)——文化的遷移的意義,后者具有鮮明的文化烙印。具體來說,動物詞不是單純指某一動物,而是有人參與其中,與文化環(huán)境相照應。很多概念意義相同的動物詞,其內(nèi)涵意義卻不同。
2 典型動物詞內(nèi)涵意義之對比
2.1 吉利的“雞”和膽小的”chicken”
雞諧音“吉”,多為“吉利”之意。如人們祝福彼此“吉慶有余,吉祥如意”。1)關于公雞(cock),“金雞報曉,聞雞起舞”含褒義。文藝界有“金雞百花獎”,超市有“金雞”牌商品。但英語cock含貶義:cock and bull story(無稽之談), all to cock(差勁的), cock up(搞砸)。2)chicken有“膽小”之意,如He is a chicken.(他是個膽小鬼) , spring chicken(無經(jīng)驗的年輕人), chicken out(膽小而放棄);而漢語的“雞”則無此意。3)hen(母雞)有hen-pecked(被母雞啄的),意為“妻管嚴”,如Hes a lot more hen-pecked than me.(他患妻管嚴比我嚴重得多)。而漢語中“母雞”則無此內(nèi)涵意義。
2.2 美麗的“孔雀”和炫耀的”peacock”
孔雀開屏時繽紛艷麗的羽毛給人以美感。中國人認為它是吉祥與美麗兼具的動物,孔雀開屏是吉兆。西雙版納地區(qū)的人把孔雀奉為神鳥。他們用各色食材做佳肴,擺出孔雀造型,就是著名的孔雀宴,用來招待貴賓。還有根據(jù)孔雀形態(tài)編排的孔雀舞,展現(xiàn)美女婀娜的體態(tài)。
英文peacock常含貶義。由于孔雀走路時昂首闊步,看上去很驕傲;開屏時似乎在炫耀美麗,因此peacock的內(nèi)涵意義則是“高傲的人”。比如:as proud as a peacock(像孔雀一樣驕傲);play the peacock(沾沾自喜);權威的韋伯斯特大辭典的釋義:”one making a proud or arrogant display of himself(一個驕傲炫耀自己的人)”。英美人強調(diào)peacock的虛榮,而中國人注重它的美。這源于這兩種語言所承載的不同文化。
2.3 幸福的“蝙蝠”和罪惡的”bat”
漢語中,由于“蝠”音同“?!保则鹣笳鞲?,是吉祥物。清朝大臣和珅的恭王府里裝飾著9999只蝙蝠,再加上一個由康熙御筆的“福”字,就是一萬個“福”,因此和珅被稱為“萬福之人”。
而bat在英語中代表邪惡和丑陋,英美人厭惡之。如as blind as a bat(睜眼瞎),crazy as a bat(發(fā)瘋), the silly old bat(老蠢貨)。人們還把它聯(lián)想到黑暗勢力,如vampire bat(吸血蝠,兇神),令人生畏。
2.4 “老鼠”和”mouse”有何不同?
鼠不受國人待見,從“鼠目寸光,賊眉鼠眼,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就可見一斑。英文的mouse內(nèi)涵意義則不同。Mickey Mouse是著名的卡通明星,機靈可愛; A Mickey Mouse job(容易的工作);as quiet as a mouse(文靜), 如She sits there, as quiet as a mouse.(她安靜地坐在那)。英美人對mouse并不討厭;而漢語的“老鼠”則是反面形象。
2.5 不祥的“貓頭鷹”和機智的”owl”
貓頭鷹在中國文化中是不祥之物,因為它夜間叫聲凄慘。民間有“貓頭鷹進宅,好事不來”的俗話。它象征厄運或壞事。而英語中owl是智慧精明的象征,含“冷靜睿智”之意,如as wise as an owl(像貓頭鷹一樣機智)。
2.6 長壽的“鶴”和長脖子”crane”
鶴在漢語中有豐富的內(nèi)涵意義。1)象征長壽,如“龜鶴齊齡,鶴發(fā)童顏”;古人認為鶴是長壽仙禽,稱之為“仙鶴”。2)“閑云野鶴”代表自由自在,無所牽絆。3)鶴站立時形象挺拔,氣度非凡,人們用“鶴立雞群”描述外形和才華出眾之人。
而這些意義在”crane”中都找不到。只因它脖子長,crane在英文中有“伸長脖子”之意, 如She craned her head to look for her girl all around.(她伸長脖子四處尋找女兒)。除此之外,crane僅指“鶴”這種動物本身。
2.7 人們喜歡的“魚”和討厭的”fish”
漢語的“魚”諧音“余”,所以中國人過年,除夕宴上魚是必備之菜,寓意“年年有余”。哪怕在干旱山區(qū),沒有水域不產(chǎn)魚,人們奇思妙想,用木頭雕刻成魚擺在餐桌上,同樣表達“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習俗賦予“魚”以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
而英語中fish并無此意,有時還有貶義,修飾不好的事物。如a loose fish(放蕩的女人), a poor fish(可憐蟲), fish in the air(水中撈月), drink like a fish(牛飲)。
3 結(jié)語
動物詞在英漢語言中被廣泛應用,并與社會文化緊密聯(lián)系。因此,我們要重視對動物詞內(nèi)涵意義的認知及積累,以減少交際障礙,提高對不同文化的觀察力及感悟力。
作者單位:
廣東創(chuàng)新科技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