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子學院將漢代儒學確立為主攻研究方向
2017年3 月1 4 日下午,在董子學院學術中心召開了全體專兼職教師會議,集中探討了董子學院發(fā)展方向和教師的研究方向。我校黨委書記、河北省董仲舒研究會會長李奎良教授和黨委常委宋慶喜同志參加研討并做重要講話?!逗馑畬W院學報》主編兼董子學院執(zhí)行院長魏彥紅教授主持研討會。
李奎良教授首先為教師們梳理了儒學發(fā)展脈絡,分析了儒學在不同發(fā)展階段的特點,從中總結出漢代儒學的重要意義和時代價值。他認為,董仲舒作為漢代儒學的旗手,為儒學成為官方主流思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對我國文官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調均思想的提出、人我關系基本原則的論述、愛及四夷的博愛思想等等使其成為儒家大圣人。李奎良教授認為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以民為本,在今天看來,董仲舒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所以,研究董仲舒思想非常必要,是董子學院教師的責任所在。要深入研究董子思想就必須從不同側面研究漢代儒學,為此,董子學院作為董子故里的唯一董學研究機構,將今后的研究方向定位為以董仲舒思想為核心的漢代儒學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這也將成為衡水學院的重要特色,將衡水學院打造成漢代儒學研究中心將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黨委常委宋慶喜同志對董子學院的發(fā)展及取得的成績和影響力給予高度評價,對機構設置、教師團隊建設、培訓提高、網站建設、課題研究等問題進行了指導井描繪了發(fā)展藍圖,并建議各位老師從歷史和現(xiàn)實的角度承擔起弘揚董子思想的重任。
責任編校:魏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