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聲
作為曾常駐埃及的攝影記者,潘超越其實從未刻意地捕捉過與埃及食物有關(guān)的瞬間。不過,他還是拍了很多能夠反映埃及人飲食文化的照片,有些是來自事件報道中偶然拍攝到的畫面,有些則是在拍攝圖片故事的過程中作為被攝對象生活內(nèi)容之一而拍。他自認為,一直以來,他對于飲食的態(tài)度比較“粗糙”,始終信奉的是“吃飽”原則,不會刻意追求美味和精致的美食,因此很少主動想到為食物拍一張照片。
這種態(tài)度也影響了他對于埃及飲食文化的看法。在潘超越所接觸過的埃及人中,他們對于食物的態(tài)度與他相似,飲食習慣相對簡單,以“吃飽喝足”為主要目的,快樂最重要。
我想,如果一個資深“吃貨”或美食家在埃及生活,恐怕不會這么認為吧??墒?,作為報道攝影師,潘超越的工作中很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與各色人物接觸、與各地風土相遇,他這么說也自有道理。這也是這組照片所表達的。
烤肉
潘超越之所以認為埃及人對飲食的態(tài)度相對簡單,與他駐扎埃及的兩年半里(2013年9月?2016年1月),很少遇到會自詡為“吃貨”的埃及人有關(guān)。而之所以如此,他認為是由于埃及飲食的單調(diào)。
作為阿拉伯國家,埃及人的飲食固守伊斯蘭傳統(tǒng),烹飪的技法主要就是燒烤和煮,尤其是烤,擅用鹽、胡椒、辣椒、孜然、咖喱粉、檸檬汁等來調(diào)味,口味偏重,這和中國飲食文化中講究烹飪技法的多元很不一樣。而在燒烤之中,各類烤肉又是最常見的。在潘超越的觀察中,埃及人喜吃肉,穆斯林吃牛、羊、駱駝、雞、鴿子;基督徒則會增加一項豬肉。而對于肉類的烹飪,他說:“埃及人估計只擅長烤,比如烤羊排、烤羊肉棒、烤雞等?!?當然,烤肉很好吃,潘超越從小便是食肉主義者,所以當他提起埃及的牛羊肉,是最幸福的時刻,他甚至用羊肉棒的阿拉伯語發(fā)音Kofta當做了自己的筆名“闊夫塔”。
這種烤制肉食的飲食文化自然與阿拉伯人長時間的游牧生活有關(guān),而游牧生活帶給阿拉伯人的另一個獨特飲食習慣就是吃駱駝。雖然駱駝肉因為量少、難得,相比于牛羊肉更貴,因此也不是埃及人常用的肉類,但在埃及不少地方,會有一些專門的駱駝肉餐廳,顧客席地而坐、享用腌制后烤熟的駱駝肉,以一種體驗游牧民族飲食習慣的方式存在。在潘超越看來,駱駝肉顯出一股“野性”,是在城市里生活的阿拉伯人追溯祖先游牧生活的象征。
甜品
和肉食一樣在埃及人的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是甜食。其實不僅埃及,整個阿拉伯地區(qū)的甜品文化都非常盛行。幾乎所有描述阿拉伯飲食的文章中,都對阿拉伯人嗜甜有所描述。有人認為這和游牧生活的苦有關(guān),有人認為和阿拉伯地區(qū)盛產(chǎn)非常甜的椰棗有關(guān),還有人從《古蘭經(jīng)》里找答案。
埃及人也都是吃甜食的大戶,宴會或家庭正餐的最后一道菜一定是甜食。甜食大多由杏仁、橄欖、葡萄干、甘蔗汁、檸檬汁和奶酪等原料制成,不少甜點甚至甜到發(fā)膩。開羅滿大街的甜品鋪里總是熙熙攘攘,這讓潘超越也著實驚奇,“埃及人出售的糖果、餅干、糕點、冰激凌,對于中國人來說,甜的程度要用‘齁來形容。我不敢斷言埃及人嗜甜是為了抵消生活中的疾苦和煩惱,但一定是當?shù)厝朔逝值淖锟準住!?/p>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區(qū),三教同源。在它們的經(jīng)書里,這里都被稱作是一塊“流奶與蜜”的寶地,蜂蜜則是最早被享用的甜食,猶太人受其影響,阿拉伯人同樣如此。不知是否因此,阿拉伯人的甜食觀根深蒂固。不過現(xiàn)實情況確實如此,直至今日,在埃及,隨社會動蕩價格波動最大的食品是糖。潘超越也看到,埃及人可以吃不上肉,但絕離不開糖,比如與紅茶一道呈給客人的必是一個糖罐子,放三勺還是五勺糖是個人喜好;但不放糖,則會引來旁人的笑話。
水煙
埃及人對甜的喜愛還表現(xiàn)在另一種算不上甜食的嗜好,那就是抽水煙。潘超越說,作為一種休閑娛樂的方式,抽水煙幾乎是埃及的男女老少(盡管未成年人不被允許抽水煙,但還是可以看到孩子捧著煙槍吞云吐霧的情景)皆愛的全民運動。水煙也是幾乎所有咖啡館提供的服務(wù)之一,有些餐廳也有水煙提供。
水煙名稱中的“水”字有兩層意思,一是煙瓶中會有水或者果汁、紅酒等液體,起到過濾煙的作用;二是這種煙由煙草與蜂蜜或者水果混合制成,口味五花八門,有薄荷、蘋果、香蕉、芒果等很多水果口味,很多時候可以形容為“水果煙”。抽水煙時,點燃的煙膏通過水過濾,再通過吸管吸進鼻腔和肺部,與普通香煙相比,果香四溢。
水煙起源于阿拉伯地區(qū),而埃及的地理條件對生產(chǎn)水煙也起到積極作用。埃及地處尼羅河三角洲,由于河水和氣候條件,這里有盛產(chǎn)農(nóng)作物的肥土,甘蔗、芒果、椰棗等水果更是遠近聞名。
相傳,早在古埃及時期,水煙就是富貴與地位的象征,如今,水煙更是已經(jīng)融入百姓的生活。據(jù)說,關(guān)于水煙,埃及民間有兩條諺語:“光喝茶不抽煙,等于吃肉不放鹽?!薄昂瓤Х炔怀闊?,就像穿著平民衣服的蘇丹?!笨梢娖溆绊憽?/p>
咖啡
說到喝咖啡,這也是埃及飲食中不可不提的。
在埃及,茶或咖啡是餐后必備的飲料,無論是在餐廳用餐還是前往家里做客,“茶還是咖啡?”是必做的選擇題。不同的是,阿拉伯地區(qū)是咖啡起源地之一,而茶是舶來品。“不論是裝潢精致、還是露天擺攤,咖啡館是埃及街頭隨處可見的場所?!迸顺秸f。
《廣州日報》在2013年曾有過報道,說在埃及首都開羅,每250人就擁有一家咖啡館,可見咖啡館的數(shù)量驚人。在埃及,咖啡館不僅是喝咖啡和休閑的場所,也有類似俱樂部一樣的功能,那里是輿論中心,也是三教九流匯聚之所。
很多講埃及咖啡館的文章,都會提到埃及著名作家、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納吉布·馬哈福茲,他是一家叫做費薩維咖啡館的???,總在那里喝咖啡、抽水煙及寫作。馬哈福茲在咖啡館里觀察埃及的市井生活和開羅的社會百態(tài),并以此為基礎(chǔ)創(chuàng)作出了《宮間街》《思宮街》和《甘露街》等名作。而根據(jù)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中,甚至有一部就稱作《咖啡館》,講述三名常在一家咖啡館聚會的大學生因政治原因?qū)以馄群Φ墓适隆?/p>
可以說,如果你想體驗埃及文化,咖啡館真的是不可不去的地方。
我國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每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飲食都會體現(xiàn)出當?shù)氐拿褡屣L情,也是飲食文化的組成部分。比如,我們可以在中國飲食中看到包容,在法國飲食中看到浪漫,在美國的飲食中看到便捷,在土耳其的飲食中看到熱辣。而埃及的飲食,不少人會提到快樂。是啊,大口吃肉,大口吃甜,大口吸煙,如何不快樂?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埃及的飲食文化悠久而寬廣,以上四個詞必定無法囊括其特色,不過,他們都在傳遞一個觀念,從日常飲食中獲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