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文娟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走過一輪又一輪的改革歷程,拓展性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嘗試。文章從把握拓展時機,立足文本深化主題;文本空白處拓展,尋找課內(nèi)課外鏈接點;對文章形象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倡導課外閱讀,就相關(guān)知識進行拓展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閱讀中嘗試著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多種方法鑒賞文學作品,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既要立足現(xiàn)行的語文課本,又要廣泛的拓展學生的閱讀面。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學實踐證明,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離不開對文本的涉獵與拓展。
一、把握拓展時機,立足文本深化主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從立足文本做起,抓住適當?shù)臅r機進行拓展能深化文本的主題。因此,在閱讀過程中進行主題拓展,可以就閱讀的內(nèi)容與深度等要素展開。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緊緊圍繞文本進行教學設計。在拓展閱讀時不僅要超越文本內(nèi)容本身,又要適時的反哺文本。這樣,才能達到立足文本深化主題的目的。例如:在教學《七律·長征》時,就紅軍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作為閱讀立足點對文本的主題進行拓展。然后就其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中的“暖”與“寒”兩個關(guān)鍵字進行解讀。經(jīng)過探究發(fā)現(xiàn),學生們不能領(lǐng)悟其中的含義。因此,抓住文中的“暖”與“寒”進行拓展,師生一起閱讀《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等相關(guān)的歷史素材。經(jīng)過這樣的拓展閱讀后,從而讓學生了解了毛澤東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歷史背景,深深地理解了紅軍戰(zhàn)士在中國革命史時期的偉大創(chuàng)舉,這樣的閱讀更具有直觀的效果。既貼近手中的課本,又擴大了閱讀面。同時,對深化主題起到了推進作用。這樣的閱讀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共鳴。
二、文本空白處拓展,尋找課內(nèi)課外鏈接點
文本展現(xiàn)了豐富內(nèi)容,但空白之處總是存在的。因此,在開展拓展閱讀時我們不妨把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的接點鏈接起來進行課內(nèi)與課外的遷移。找到了這個鏈接點,就會讓課內(nèi)外閱讀實現(xiàn)有效的融合,從而優(yōu)化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這樣,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如此,還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空白”之處進行認真的感悟。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其中有這樣的空白之處:“小女孩臉上放著光彩,嘴邊露著微笑,小手中還捏著一根火柴?!边@段話中的“微笑”與“捏著”兩個動詞,在細節(jié)處留下了空白。為什么會微笑?為什么還捏著?學生不容易感受其中的真意。于是利用一首小詩進行了這樣的拓展:每次點燃火柴微微光芒/你要堅強/不要害怕/不要慌張/讓你從此不必再流浪/媽媽牽著你的手回家/睡在溫暖花開的天堂。這首詩中表達了小女孩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其中同樣有“微笑”一詞,從對這首詩的閱讀中體會到微笑的含義。文本中總是通過溫馨的詞語來表現(xiàn)生活的細節(jié),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空白之處進行聯(lián)想。
三、對文章形象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我們知道,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開展拓展性閱讀時要通過引導學生拓寬思路,才能對文章的形象進行適度的拓展。如閱讀時從文本的整體出發(fā),對文本有一個總體的印象,然后深入的分析文章的具體形象。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抽象出文本中具體形象,最后進行概括與歸納。例如:在教學《爺爺?shù)奶J笛》時,因為這是一篇飽含哲理的小說。講述了少年強強到海邊爺爺小閘屋里,在一個漆黑之夜獨自一人的經(jīng)歷,最后通過爺爺?shù)牡崖曌屗兊糜赂移饋淼墓适?。在教學中通過對爺爺形象的拓展,從而給人以啟示:孩子要健康的成長就必須勇敢的經(jīng)歷風雨,這樣才會在苦難中學會堅強。然后圍繞“爺爺?shù)奶J笛給強強帶來了什么?”從這些問題展開拓展閱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學生感受文中爺爺帶來關(guān)愛的同時,也使得爺爺?shù)母叽笮蜗蟾迂S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作為拓展的切入點就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倡導課外閱讀,就相關(guān)知識進行拓展
課外閱讀是拓展性閱讀的載體,課外閱讀中可以大量的汲取課本中沒有的知識。新課程標準中也強調(diào)了閱讀教學應走出課堂,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開闊知識面。只有更多的課外閱讀,才能保證拓展性閱讀的順利開展。例如:在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時,先從肖邦與祖國的命運開始,切入到肖邦與祖國這個主題范圍。然后討論肖邦的老師與同學送別場面,把送別過程與肖邦對祖國深情表現(xiàn)出來。接著,又寫肖邦在國外的行動,仍然體現(xiàn)肖邦關(guān)心祖國作為素材。最后,寫肖邦彌留之際的遺言。這都是寫肖邦對祖國的依戀。這樣,讓我們了解肖邦音樂才華的同時,感受到肖邦的愛國之情。就此內(nèi)容對文章進行拓展性閱讀,讓學生查閱相關(guān)的資料,學生找到了“錢學森回國的故事”“昭君出塞”“最后一課”等。學生在這樣的故事中感受到主人公對祖國飽含的深情。這樣的拓展性訓練,讓語文閱讀教學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在充溢著愛國主義教育色彩的過程中,也陶冶了學生情操。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尊重文本的同時對文本進行相關(guān)的拓展,從中找到文本與拓展之間的鏈接點。這樣,才能保證拓展閱讀的有效性。開展拓展閱讀教學,我們不僅要追求閱讀方式的多元化,更應該提高拓展閱讀的實效性。因此,我們必須適時地進行拓展性閱讀,從而讓閱讀教學走出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