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添福
(閩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350108)
福州市居民幸福指數指標體系的建構
林添福
(閩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350108)
居民幸福指數作為衡量和評價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進步越來越受重視。既有理論和實踐的分析表明,基于不同的價值取向構建的居民幸福指數指標體系很難達成統一的標準?;诰C合評價法的福州市居民幸福指數指標體系遵循完備性、獨立性、可操作性、普遍性、針對性原則,囊括了經濟狀況、政治狀況、社會狀況、健康狀況、環(huán)境條件、文化狀況等客觀指標及20項主觀指標。
綜合評價法;居民幸福指數;福州
為了提升人們的幸福感,世界各國的政府、研究機構及學者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然而,幸福感始終是一個主觀概念,科學研究居民幸福感需要一個可量化的指標,即幸福指數。2006年,反映主觀感受的“幸福感”首次列入了我國“和諧社會評價體系”,這種基于增進社會福祉和改善民生的幸福指數建設,其終極目標是人民幸福的最大化。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其先決條件是建立一個全面、科學的測量幸福感受程度的幸福指數指標體系,并有效地發(fā)揮其監(jiān)測、診斷及導向功能。這種功能的現實操作性體現在:如果基于指標體系測算的綜合數值反映了社會經濟發(fā)展指標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呈現背道而馳的趨勢,那就必須對這個社會發(fā)展的整體走向進行系統而深入的反思,并提出有建設性的持續(xù)改進乃至根本解決的系統性方案。因此,建設合理、科學有效的福州市幸福指數指標體系作為先決條件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科學的實踐必須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上,構建福州特色的幸福指數指標體系需立足于福州市的實際情況,全面、科學、審慎地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社會實踐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福州市幸福指數指標體系。國內研究幸福指數的學者主要側重于對幸福指數體系構建的理論研究上,對于幸福指數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形式的主觀評價方法,其典型代表為邢占軍。邢占軍等[1]經過大量調查、訪談、整理、搜集各種資料研究認為,在當前社會背景、發(fā)展水平下,制約中國人幸福指數的10個核心方面是:知足充裕體驗指數、心理健康體驗指數、成長發(fā)展體驗指數、社會信心體驗指數、目標價值體驗指數、自我接受體驗指數、人際適應體驗指數、身體健康體驗指數、心態(tài)平衡體驗指數、家庭氛圍體驗指數,并據此編制了一套由40個項目組成的《中國民眾主觀幸福感量表》進行測量。在實踐過程中,深圳社科院在“和諧深圳”社會調查考評時,分三類指標測量居民的幸福感。A類指標:涉及認知范疇的生活滿意程度,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yè)、收入、社會保障等)、生活質量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yī)療狀況、教育狀況等);B類指標:涉及情感范疇的心態(tài)和情緒愉悅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心態(tài)等;C類指標:指人際以及個體與社會的和諧。
第二類是利用統計指標通過公式測算的客觀評價法。藺豐奇[2]指出,GNH所包含的衡量個人和集體福利的指數可以有效地補充和修正GDP存在的不足和缺陷。GNH所核算的是社會幸??傊担梢杂靡环N傳遞和替代的辦法,從社會健康、福利、文明和環(huán)保的角度定義幸福,通過設置一些相關的社會指標對幸福加以間接的計量,其核算公式為:GNH=生產總值指數x?a%十社會健康指數x?b%+社會福利指數x?c%+社會文明指數x?d%+生態(tài)環(huán)境指數x?e%(其中a,b,c,d,e分別表示生產總值指數、社會健康指數、社會福利指數、社會文明指數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指數所占的權數,具體權重的大小取決于各政府所要實現的經濟和社會目標)。與之相對應的是,浙江省公布的《國民幸福指數核算體系的指標構成和計算中方法》中,核算的指標構成包括五大類:生產總值指數、社會健康指數、社會福利指數、社會文明指數、生態(tài)環(huán)境指數,這五類指標與社會建設中所涉及的指標不謀而合。同時根據幸福感的相關研究可以得出:教育、就業(yè)、收入、社會保障、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管理等因素直接影響人們的幸福感。
第三類是主觀與客觀結合評價法。錢雪飛[3]針對已有幸福指數測量方法中的基礎不扎實和主觀性過強兩個主要缺點,借鑒幸福指數單測法的合理成分,由幸福分數構成幸福指數的綜合指標。依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由生存需要滿足層次的幸福指數、安全需要滿足層次的幸福指數、社交需要滿足層次的幸福指數、尊重需要滿足層次的幸福指數和自我實現需要滿足層次的幸福指數這樣五個一級指標以及23個二級指標構成幸福指數的分指標,并由此認為居民幸福指數統分結合測量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和功能。測量江陰人幸福生活的“幸福江陰綜合評價指標體系”(2006年10月11日)正是該理論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這套體系共設有50余個指標,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各占60%和40%的權重。
從既有的理論和實踐來看,各地關于幸福指數的度量一直存在爭議,牽扯到諸如度量依據、是否最大限度地適合一定的人群等問題,研究的視角整合了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統計學等相關學科,是一個立體交叉的復雜研究課題。純主觀指標的測度方法雖然能夠從微觀上反映幸福感,但是由于被測者會受心情好壞以及對幸福理解產生偏差等因素的干擾,會因為主觀性過強而嚴重影響調查結果的信度;而純客觀指標的測度方法雖然能夠客觀測量某區(qū)域的幸福指數,但是不能全面地反映出該地區(qū)的實際狀況。張瑾[4]指出,由于幸福指數是以個人意志為載體的,由文化教育、宗教信仰以及基因、個性、年齡、性別等客觀條件綜合確定的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會影響人們的幸福體驗;而基于綜合評價法構建的主客觀結合的指標體系則可以彌補前兩類方法的不足。綜上,盡管各界對幸福感作為一種呈現明顯個體差異的、較難比較的主觀感受的認同沒有太多的爭議,但人的基本需求的相對同質性卻內在地決定了幸福應該是可以客觀量化的指標。這就為福州市幸福指數指標體系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實踐性的基礎。
既有理論和實踐的分析表明,基于不同的價值取向構建的居民幸福指數指標體系很難達成統一的標準。盡管學界一直在探索構建一套能夠兼容的相對統一和完善的指標體系,但指標體系建構的差異化乃是其緊密結合各地區(qū)實際的必然結果,正是因為差異性才能凸顯出其獨特性。而在實踐過程中,不管各種版本的指標體系差異如何,各方均強調幸福指數的測度是一項涉及諸多因素和方面的系統工程,對幸福指數的評價與考核不是單一指標或部分指標就能完成的,必須對影響人們幸福的各個方面進行概括分類,類別分得越細越全面,測量的效果就越好。但由于實施的可行性等原因,指標體系的建構必然要對各種因素進行篩選。福州市居民幸福指數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完備性。要全面分析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系統的視角充分剖析幸福感的影響因素,雖然不可能完完全全地概括出所有方面,但要盡可能求全,重要影響因素不可欠缺。
2.獨立性。各個影響因素之間應相保持相互獨立,即每個因素應與同層次的其它因素有各自明確獨立的含義,不可相互交叉涵蓋,以免重復計量。
3.可操作性。指標體系中的數據需要個有可操作性,即要使得數據能從統計部門容易得到,否則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4.普遍性。幸福指數以廣大民眾為調查對象,而千差萬別的個體會有不同的影響因素,但幸福指數應以影響絕大多數的民眾幸福感的因素為調查方向,以使指數有整體代表性與適用性。
5.針對性。隨著區(qū)域、時間的變化,調查項目的結構要作相應調整,以適應不同的調查對象,提高計量的準確性。
基于以上原理,本著立足福州市實際的原則,借鑒了著眼于政績考量的河南平頂山市幸福指標體系和著眼于經濟社會民生全面考量的廣東省幸福指數指標體系,并重點參考了福州大學和福建師范大學相關專家教授的建議,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基于綜合評價法的福州市居民幸福指數指標體系模型(見表1??陀^幸福指數指標由經濟狀況、政治狀況、社會狀況、健康狀況、環(huán)境條件、文化狀況等六大系統構成;主觀幸福指數指標由20項主觀指標構成)。
表1 福州居民幸福指數指標體系及權重Tab.1 Fuzhou residents’happiness index system and weight
——續(xù)表1:
通過查閱資料及咨詢相關機構和部門獲取了福州市2006-2016年的客觀指標數值,經由問卷調查獲取了主觀指標數值,在此基礎上進行賦權,并根據綜合指數法測算福州市居民幸福指數。綜合指數法的思路是首先將幸福指數指標體系中的各個指標量化,再根據因子分析法確定各個指標在整個體系中的權重,然后根據各個指標的重要性合成幸福指數,具體計算公式為:(其中h代表幸福指數,X1,X2,……,Xn代表納入幸福指數指標體系中的各項指標,βi表示各項指標的權重)。福州市居民幸福指數指標體系的賦權首先采用是專家賦權法,分別按照客觀指標占60%、主觀指標占40%的權重進行賦權。根據各專家打分取平均值,得出客觀二級客觀指標權重如下:經濟狀況占38%,政治狀況占15%,社會狀況占17%,健康狀況占10%,環(huán)境狀況占10%,文化狀況占10%。然后利用SPSS16.0和EXCEL對客觀三級指標和主觀三級指標進行賦權。
(一)客觀三級指標賦權
客觀三級指標賦權必須先對數據進行指標一致化處理以及無量綱化處理,以消除原始指標量綱影響。采用標準化法(公式為:對各個客觀三級指標進行無量綱化,然后對三級客觀指標進行因子分析,再根據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計算各個指標的共同度H2i(統計學上,共同度是用來表示公因子共同解釋變量的方差比例,即對各個變量的貢獻水平,其值為因子載荷矩陣行元素的平方和,反映各個指標的相對重要性)和權重βi(主要是根據因子分析中各個公因子的共同度來確立)。其中,共同度的確立公式如下:Hi2=?i12+?i22+?im2(其中,Hi
2代表共同度,?2im是第i個指標對第m個公因子的貢獻度)。權重βi的公式如下:(其中Hi2為因子分析中的共同度)?;谝陨显淼贸鼋洕鸂顩r的權重過程如表2和表3。
表2 經濟狀況各個指標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Tab.2 The rotated factor loading matrix of economic indicators
表3 經濟狀況各個指標的共同度以及權重Tab.3 The commonality and weight of economic indicators
按照以上方法,同理可得到其他各個三級客觀指標的對應權重(匯總結果見表1)。
(二)主觀三級指標賦權
對于主觀指標的賦權,采用的方法是利用軟件SPSS 16.0對數據進行因子分析,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首先對原始數據進行KMO檢驗,結果如表4。
表4 KMO和球形檢驗Tab.4 Kaiser-Meyer-Olkin and Bartlett’s Test
KMO指數是做因子分析的效度檢驗指標之一,表4的檢驗結果顯示,KMO統計量為0.829,各個變量之間信息的重疊程度很高,因子分析的效果比較好;P值為0.000,拒絕獨立性假設,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很強。因此,通過因子分析的適用性檢驗。
經過檢驗后,進行因子分析得到表5,由此計算出共同度。共同度可表示公共因子f1,f2……fm共同解釋變量xi的方差的比例,也就是fm對各變量的全部貢獻水平,其值是因子載荷矩陣行元素的平方和,反映的對應項目對評價概念的重要程度,即評價指標的重要性,它考慮了所有公共因子的共同作用。
表5 旋轉后的矩陣Tab.5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
變量共同度Communalities是表示各變量中所含原始信息能被提取的公因子所表示的程度。根據因子分析法求權重βi,主要根據因子分析中的共同度這個概念,求出各個指標的權重,其公式為:(其中為因子分析中的共同度)。得到共同度后,根據公式計算出主觀三級指標的權重。三級主觀指標的共同度及權重如表6所示。
表6 主觀三級指標的共同度和權重Tab.6 The commonality and weight of subjective third grade indicators
——續(xù)表6:
通過幸福指數指標體系的研究及監(jiān)測,可以為政府公共政策提供參考,以此分析影響居民幸福感的因素,使社會管理有的放矢,進而提升社會管理的效能和質量。在指標體系監(jiān)測過程中一定要本著民生為主、指數為輔,著眼于優(yōu)化施政效能、發(fā)揮指數導向作用的原則,不可盲目追求指數崇拜。此外,要在指數監(jiān)測過程中有機地對指標體系中的項目進行動態(tài)性調整,使指標體系更科學、更符合幸福福州的建設要求。
[1]邢占軍,劉相.城市幸福感:來自六個省會城市的幸福指數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2]藺豐奇.新標尺:國民幸福指數[J].中國國情國力,2006(7):29—31.
[3]錢雪飛.統分結合測量居民幸福指數[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64-69.
[4]張瑾.國民幸福指數:社會發(fā)展評價的新標尺[J].領導科學,2006(15):48—49.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Fuzhou Residents’Happiness Index
LIN Tian-fu
(School of Marxism,Minjiang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A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and evaluate residents’life quality,residents’happiness index is getting more attention.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it’s difficult to get a unified standard for indicator system of residents’happiness index which is based on different value orientations.The indicator system of Fuzhou residents’happiness index i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follows the principles of completeness,independence,operability,universality and pertinence,and includes objective indicators such as economic status,political status,social status,health status,environmental conditions,cultural conditions,and 20 subjective indicator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residents’happiness index;Fuzhou
F222.34
A
2096-3300(2017)02-0074-07
(責任編輯:楊成平)
2017-02-11
福州市委重點課題(榕委辦201104號)子課題“閩江學院社科育苗項目”(YSY1123)。
林添福(1980-),男,福建泉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經濟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