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雯
建一座木拱廊橋,一年半載,是村落里的大事。時至今日,壽寧縣斜灘鎮(zhèn)的村民依舊小心翼翼,秉著趨利避害的民間生存智慧與邏輯,認為如若沒有經(jīng)過土地和祖師爺?shù)脑S可與庇護,這橋是建不成、立不得的。上喜梁時,他們心懷敬畏,儀式隆重,把廊橋的點滴信息一一報備神靈。
2017年農(nóng)歷2月25日卯時,我們抵達壽寧縣斜灘鎮(zhèn)的木拱廊橋之時,橋上早已燈火通明,人們有條不紊地穿梭其間。女人們安分地守在橋下,看著男人們將一筐筐祭品抬上廊橋,亢奮不已卻又克止于禮。她們是這座橋的???,平日里在橋下走走,問候工匠,關(guān)心造橋進度,送些點心,此時,卻只能遵循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規(guī)矩,規(guī)避著這個“屬于”男人的儀式。作為外來記錄者的我們,則幸運得多,得到了可以上橋的默許,只是被叮囑,不要說錯話,站錯地方,以免打擾了神靈,壞了規(guī)矩。
正在進行的是一場難得一見的廊橋上喜梁儀式。上了梁,一座橋也就快要竣工了。
2016年9月,一根杉木從山里被莊重地請出來,成了喜梁,一直受到村民尊貴的禮遇——未曾落地,未有女人、小孩跨坐,時隔七個多月,它終于要被永久地供奉在橋頭,受村民世代敬拜。
“上梁”是民間建房造橋一個傳承已久的習俗,成書于明代萬歷年間的《魯班經(jīng)匠家鏡》系統(tǒng)記錄了“立木上梁儀式”——候吉日良辰,備五色錢、香花、燈燭、三牲等,匠師拜請三界地主、魯班三郎等,以驅(qū)污穢,保建筑的永固、人們的富貴平安。
這個儀式中,祭祀的是魯班先師和橋頭土地爺。魯班先師是木工的始祖,祭祀魯班以答謝木作技藝的傳承和他對廊橋興建的庇護;而造橋大興土木,屬于土地爺?shù)摹肮茌牱秶?,所以在廊橋興建之初,人們即祭拜土地爺,告知興建事宜,并借用橋頭36丈土地,而今廊橋即將落成,人們感謝土地爺?shù)目犊璧兀财砬笸恋貭斃^續(xù)保管廊橋。
主墨師傅吳大根主持了上喜梁的儀式。這份主持工作,在傳統(tǒng)木作中,是舉足輕重且不可輕易嘗試的,若非是有真正造橋技藝的師傅,則是僭越,也是膽大妄為之事。畢竟在這儀式上,不僅敬神,也驅(qū)鬼。神鬼的一請一送,需要師傅的魄力與威懾力。所有人在這場盛典中,恪守自己的職守與本分。師傅們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民眾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一切有條不紊,這種協(xié)調(diào)是人際間的合作,也是與神靈的契約。
吳大根秉香祭拜,嫻熟地念著詩文與賀詞,樸實無華的話語中,是對美好生活最直接的祈愿,求平安,求發(fā)展,求成才。一旁候著的眾人緊盯著師傅的一舉一動,生怕落下一句“好啊”的附和。一來一往的附和中,讓這場本是莊嚴神秘的祭祀瞬間充滿市井與人情味。
“魯班子弟開金口,誰家用到金筆上,家家考上狀元子,狀元榜上年年都提名”——吳大根手捧幾盒筆,虔誠地念道。這些被賦予“神力”的“金筆”,是人們從魯班先師那收到的首次饋贈。上梁之后,有拋梁儀式。吳大根提著一桶“七寶”(豆、麻、麥等作物)利索地爬上了廊橋梁上,在一聲聲祝福下,七寶、銅幣,還有寓意添丁的竹釘被不斷灑下。人們一邊“好啊”應(yīng)和,一邊興奮地拉起衣擺,承接這從天而降的饋贈。
上梁儀式隆重,程序繁復(fù),人們熱情參與其中,帶著狂熱的味道。即便在科技發(fā)達的今日,趨利避害的慣性依舊讓人們對神明懷有敬畏之心。這種敬畏,這套完整的民間人神對話,使得人們嚴于律己地遵守著傳承已久的習俗與規(guī)矩,并使得這片土地更具人情與感性。
上梁的祭品
橋上的香案,橋下的水流,朝向一致。紙傘,放在案上,燭光下顯現(xiàn)出些許神秘和震懾,那是主墨師傅吳大根口中的“神”。神為天,在此以傘代天,即代神。案上除了尋常的水果、三牲、酒水之類,也擺著墨斗、曲尺等工具,它們被工匠視為與先師魯班最直接的交流。八卦、鏡子、雄雞,這些民間巫術(shù)靈物,也是上梁儀式中的重要祭品。
倚靠在香案旁的竹子上,掛著一串八卦。八卦“坎北離南,震東兌西,不偏不倚列四方,陰陽兩儀勻勻亭亭居中央”,人們期許它能鎮(zhèn)宅除惡煞,大吉大利。儀式結(jié)束后,八卦將被贈予造橋師傅與廊橋董事,只有像他們這樣足夠“重量”的人,才敢?guī)ё哌@隱晦而功能強大的巫術(shù)靈器。鏡子與八卦有異曲同工之妙用,在斜灘民居的大門口之上,總少不了它們。
雄雞作為巫術(shù)靈器,與八卦圖一樣古老。雄雞鳴啼在白晝交替之際,被認為是陰陽相隔的標志,陰陽學說又將世間萬物納入陰、陽兩個彼此對立與消長的邏輯范圍內(nèi),演化出“陽尊陰卑”的等級觀念。雄雞為陽,邪穢鬼魅為陰,以陽克陰,所以雄雞被認為可以辟邪除惡。
上喜梁儀式
廊橋上梁儀式隆重,程序繁復(fù),大致分為祭梁、上梁兩大過程。人們并未給這些儀式細節(jié)命名,在他們眼中,這些『不可描述』的舉動,共同構(gòu)成了『祭梁』盛典。為了便于描述,我們參考房屋上梁儀式的名詞,來一一呈現(xiàn)對應(yīng)的步驟。
照梁
吳大根高舉鏡子,輪番對著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照。鏡子照向東方,遇來青龍山,男性是傳統(tǒng)的主事之人,是為龍;西方為麒麟山,可以送來銀庫;北方是八卦山,仙姑將為眾人送子;南方是上京之路,期許可以當官當夫人。
祝梁
儀式的主角——喜梁被小心安置于香案前,披著喜慶的紅布,并貼著“紫薇鸞駕”“ 羅天大進”的吉語。吳大根虔誠地念著賀詞,贊美主梁的壯實,感念魯班先師的庇護,祈愿廊橋的長久。
祭梁
吳大根劃破雞冠,以血滴在喜梁的左中右三處。雄雞為陽,邪穢為陰,以陽克陰,而雞冠血更是“丹者陽中之陽”,被期許辟邪除惡。隨后,又將酒滴在喜梁左中右三處,再灑于喜梁前,以祈求天地各路祖先和魯班先師保佑喜梁起升順利,賜福于大眾。
壓梁
壓梁的則是兩把特制的法槌,兩大袋“七寶”,依次被抬拉上屋頂,懸掛在喜梁的兩端。法槌的用意是指喜梁被牢牢敲進凹槽內(nèi),牢固的橋許久不壞;而裝著豆、谷、麥等谷物的七寶,是人們對豐年的期許。
上喜梁
師傅們利落地爬上了廊屋屋頂,從頂上懸下來的紅布帶,由護梁的兩位廊橋董事系在了喜梁的兩端。在眾人協(xié)助下,喜梁放入了早已準備好的凹槽內(nèi),用梁帽敲緊,不費一釘一鉚。隨后,寫著“壹富”“貳貴”等的“天長地久”(丈篙),也被橫放在喜梁下面,希望丈篙能“輔助”喜梁 ,守護住廊橋。
大宴賓客
儀式結(jié)束時,有一場籌備多時,來者不拒的大宴。宴會間,廊橋師傅們接受著大伙的敬酒與感謝,觥籌交錯,不斷端上來的佳肴,承載的是斜灘人的熱情,是千百年來民眾對于造橋師傅的敬重。
拋梁
拋梁是整個儀式中最為熱鬧的。師傅登梁上,灑落七寶、銅幣、竹釘?shù)任?,期許添丁發(fā)財、年年豐收。
梁上的吳大根,不小心撞翻了七寶。從天而降的“饋贈”,瞬間點爆了氣氛,大家爭先俯身拾起。一位阿姨興奮地攤開雙手,抑制不住笑地跟我們“炫耀”她的戰(zhàn)利品。在這一刻,男女老少如同兒童般亢奮,“爭搶”著,比較著,嬉笑著,熱鬧異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