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珩
在老版福州區(qū)劃里,長久地作為“五區(qū)八縣”中的某縣存在的連江,名字尚算熟稔,面目卻是一片模糊。為了一次旅行策劃我專程前往,卻一路犯愁:到連江去,究竟能玩什么?
福州城一路向東,往海的方向再走幾十公里,就是連江。連江實在不能算是一個常規(guī)的旅游目的地,不說省外人士,就算福建省內(nèi)游也鮮有專程到連江去。行前做準備工作,問遍相熟的旅游達人和當?shù)嘏笥?,始終覺得沒有把握。去的路上不免又把資料翻出來看:地圖上的連江海岸線蜿蜒曲折,島嶼眾多,海域面積要直奔陸地面積的三倍去——這是一個注定與海洋脫不開關(guān)系的地方。
山有靈秀
而實際上我在連江的旅途,還沒有遇見海,倒先遇見了山。
位于琯頭鎮(zhèn)的青芝山不算高,體量也不大。它能夠打敗閩地其他名山,位列前五,大概正應(yīng)了那句“有仙則靈”。撇開官方力推的一百單八景不談,此處確實山幽林靜,古意綿深。在東西游覽線上稍作探游,同行的連江人小莊難掩幾分自豪問起:“怎么樣還不錯吧,是不是跟一般的‘名山很不一樣?”一座山里的自然環(huán)境能讓人覺得“古”,能在樹、石和建筑上都養(yǎng)出包漿一樣的寄生與青苔,非漫長時間和得天獨厚的小氣候不可得。也難怪它從古時就因盛產(chǎn)青色靈芝得名。
特別推薦半山上民國政府主席林森的公館“嘯余廬”。它是一座鄉(xiāng)野淳樸的西式二層小樓,因山巧勢,自成天地,開門即攬青芝山下連江勝景。初見只覺簡單,細品頗可玩味。而“嘯余廬”石門之上,竟是林森手題二字“常關(guān)”。聯(lián)想系林公當年境況,頓覺意味錯雜。另外必須要提的是,青芝山還是86版《西游記》取景地,《禍起觀音院》中黑熊精住的黑風(fēng)洞,和《四圣試禪心》中豬八戒被吊打的榕樹,都在此山中。相比另一個86版《西游記》取景地武夷山,青芝山實在是太過低調(diào)了。
連江產(chǎn)茶,規(guī)模還不小。長龍茶山螺髻狀的圓整形態(tài)據(jù)說要歸功于半機械化采茶作業(yè)的普及。而長龍茶山的美景開始薄有名氣,則因為一部名叫《失孤》的電影在此取景。電影片段實際的拍攝地是盤山路邊上一座小廟,不起眼得半腳油門就錯過,茶山卻是真的晴雨相宜。最好的時候,站在觀景臺上,天還藍,山嵐初起,其下新翠連綿,視野中青黛色的遠山層疊如畫?!霸粕喜栲l(xiāng)”名副其實。
連江城關(guān)離海尚遠,海味已濃。老街上的小門面點一碗海鮮鍋邊,自助式任選小料里面海鮮的種類、數(shù)量和檔次都叫人暗暗吃驚。常規(guī)的海蠣、花蛤、老蟶之外,極其新鮮的海參、鮑魚、瑤柱、九節(jié)蝦這種豪華食材也被當作這種草根美食的配料。不知該說連江人對于鍋邊太重視,還是說大海的慷慨讓連江人無比豪氣,珍貴海產(chǎn)在連江這也不算什么了。
菜館里端上桌的海鮮,另有一種意外。勺子筷子下去,不時撈出某種不曾見過或者認知里不知可食的海鮮。比如一道某種??麨樵系摹昂T扑崂睖保徒腥梭@喜不忘。而除了肉眼可見的大量常規(guī)非常規(guī)的海鮮外,“海味”實際上滲透了連江菜的整個底味。幾乎可稱做“連江菜之魂”的魚露自不必提,還有湯頭里各種海鮮干貨的精華,看不見卻包含了實實在在魚肉的魚丸、魚面、魚燕、魚餃。海味撐起了連江人的餐桌。
從城關(guān)再往黃岐半島去,海味越發(fā)濃厚。防浪堤外,白色海霧之中一艘艘紅藍色的漁船靜靜停泊。滿載粗壯褐色海帶的大貨車不時從背后超車,淌下一路海水。漁民將勞作的場所搬到路邊,整理箱籠,織網(wǎng)補網(wǎng),把黑色的漁網(wǎng)沿著道路鋪到看不到盡頭。空氣中的咸腥氣息盛大而新鮮,濃郁地道。
海霧散去的時候,站在漁村后面的石頭山半山上,往下望成片青藍色的海面。遠望去仿佛是在海面上陣列的點劃線和虛線一般的景觀,是連江海域數(shù)量龐大的海上漁排。大大小小的漁船在其間的水面劃過,經(jīng)人指點可以看出其中隱形的航道,指引這些船只看似無序?qū)崉t規(guī)矩地航行。倘若此時乘船,從近海處星羅棋布的海嶼間窄窄的海峽駛出,就將一路往祖國廣闊的東海航行,遇見更孤獨、荒野的海島。連江的海,是真正的海。
去連江之前關(guān)于“連江何處游”的疑慮,自然已經(jīng)解除。事實上離開之際,我已經(jīng)盤算著在工作之外,約上三五好友再次前往連江,探訪已聞名還未見面的海島,再到海上漁排好好吃一頓海鮮。連江其實有料有故事,只是尚待整理發(fā)現(xià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