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在上頭?!?0后作家李唐的中篇小說《巨變》(載2017年1期《遼河》),以銳利的目光將凡人俗事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用生動的文字、鮮活的故事講述出來,充盈著對現(xiàn)實生活生動傳神的表達,掩卷遐想,一種親切真實的感覺似春風撲面而來。
這篇小說寫的是一個很現(xiàn)實的住房問題。如今隨著改革轉(zhuǎn)型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逐步加快;當生存在都市的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的問題激化時,老人們的遺留房產(chǎn)就成為其角逐爭奪的目標,代之而起的,便滋生出兄弟姊妹反目的矛盾加劇現(xiàn)象。灰原的母親和姨母因為房子問題產(chǎn)生隔閡和誤解,在訴諸法律之后,他的母親敗訴只好搬出大房子,一家人蝸居在一間半地下室里。他晚上給一家服裝店看門,和“禿頭女”(模型)作伴,百無聊賴和孤獨之際,便利店的女孩和夜間從海邊打來的幾次電話讓灰原的生活有了些許慰藉,對人生萌動了美好的希望。作品所描寫的底層人物在命運輾轉(zhuǎn)中遭受到的各種尷尬和無奈,既有對生存現(xiàn)實的觀照,也有對隱痛歷史的叩問?!疤幪幎加袡C會,就看你如何把握?!弊詈?,灰原帶著“禿頭女孩”出走到海邊,又意外在這里見到昔日舊居里的沙發(fā)(此寄托著對已失親人的眷戀深情)忍不住感慨萬千,將二者一起推進(埋葬)大海的那一刻,有一種對傳統(tǒng)觀念決裂的悲壯,更有一種對走向新生的無限憧憬。
心連底層的文學(xué)立場,情系平民的寫作姿態(tài)?!毒拮儭返闹魅斯珎?nèi)际巧硖幍讓拥牟莞?,灰原和他的父母親、姨母以及他的朋友等,他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決定了其生活目標往往只能是如何好好地活著,而缺乏遠大的理想抱負。如何活下去就成為小說敘述的核心所在。從這個角度說,貼近生活,從現(xiàn)實生活提煉升華出精彩的人物形象,無疑是李唐這位90后作家捕捉靈感、駕馭生活能力的才情綻放。換言之,他將生活中攝取的真實影像移植到畫布上,通過藝術(shù)的拼接重組,將其描繪出更加鮮明極致的圖畫,甚至將原本不具備審美特性的生活素材,通過巧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再一次顯示出俗人的脫俗與凡人的不凡———這便是李唐的《巨變》給讀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賈平凹說:“上幾輩人寫過的鄉(xiāng)土,我?guī)资陮戇^的鄉(xiāng)土,發(fā)生巨大改變,習(xí)慣了精神棲息的田園已面目全非。雖然我們還企圖尋找,但無法找到,我們的一切努力也將是中國人最后的夢囈?!痹谛[浮躁的世界里,李唐依然堅守著作家的責任擔當,依然滿含深情地關(guān)注最底層人物,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人性。在《巨變》中,主人公的命運如同“脫軌的生活,司機蒙上了眼睛,任憑這輛列車將自己帶向不知名的地方。對于草根百姓來說,命運是外在的、異己的,他們被推動、被牽制和被決定,因而也很難掌握或改變自己的處境。這是李唐在這部小說中對人的命運所思考的精髓:人既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那么在命運的擠壓下又該如何面對生活,是妥協(xié)、徘徊,還是默默承受并逐漸變得堅強?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小角色的大擔當,小人物的大情懷?!毒拮儭肥且徊烤哂鞋F(xiàn)實提問能力的小說。生活功底的厚實對一個作家是重要的,故事和想象的大樹自然都扎根其中。李唐宏闊的人生視野不是局限于“小我”的成敗得失,而是心系天地蒼生的喜怒哀樂。他擁有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始終不渝地堅持內(nèi)心的操守,嫉惡如仇,愛憎分明,把人物刻畫得傳神入化,入木三分。灰原對大房子的眷戀和懷念,母親的年輕氣盛和不諳世事,姨母的察言觀色和城府頗深,父親的怯懦和軟弱無能,外公的飽經(jīng)滄桑和郁悶傷痛,便利店里女孩的陽光和溫度,都讓讀者過目不忘。作家努力發(fā)掘底層人群瑣碎生活中的種種不平凡,這些人物不只是令人同情的對象,他們有自身的個性,并以獨特的方式展現(xiàn)著人性的復(fù)雜。他們在艱窘曲折的人生中釋放出如螢火蟲一樣的晶瑩亮光,它也許還不夠強盛,也不夠灼熱,但卻在自己的默默前行中,映照著人生的行程,也溫暖著讀者的心房。
親切中透著從容,隨意中蘊藏匠心。李唐以文字留存了他心靈旅程中某種迷失困頓卻又隨時可以重燃的時間灰燼,傳達出他對當下都市生活的最新體悟。在《巨變》里,讀者看到了人性的幽暗冷峻和市儈的一面。這種窒息感在作品中,發(fā)展到后來一變而為絕望后的坦然與平靜。這個世界雖無情、冷漠、讓人無可奈何但仍充滿希望。雖然作家不忘在結(jié)尾輟之以暖色給人以慰藉,但這并不是一廂情愿式的大團圓結(jié)局,更不是廉價的粉飾太平。它是一種“帶淚的微笑”,是苦難滋養(yǎng)孕育的希望花朵?;蛟S,這也正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命運雖不可掙脫,但并不總是讓人絕望。既如此,那么我們在《巨變》這部作品中,看到主人公直面生活苦難的獨有的曠達和冷靜,流淌出一種生活樂觀的質(zhì)地和哲理,就尤其顯得難能可貴。
客觀地說,自“90后”一代登上文壇之后,他們的個人化寫作也從自己的角度把小人物的邊緣化狀態(tài)寫得活靈活現(xiàn),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宏大敘事寫作在人物塑造上的某些不足。但也毋庸諱言,他們筆下的小人物,人生之無奈,命運之無常,心境之頹廢,常常令人滿眼灰暗,傳導(dǎo)給受眾的也多是悲觀與失望。與此相反,李唐筆下的灰原、父親和母親,在艱難境遇和坎坷命運中的堅韌與擔當,既顯示出他們質(zhì)樸的個性本色,又閃耀出其良善的人性亮點,讓讀者看到他們在生活中的艱難成長,在現(xiàn)實中的拼搏滾爬的人生軌跡。這說明小人物完全可以寫好,寫“大”,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怎么去寫。顯然,李唐在寫作上既眼睛向下,深接地氣,又心懷期望,飽含正氣,是他能夠?qū)懟盍诵∪宋铮瑒?chuàng)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源泉。
激情澎湃時如飛瀑騰躍懸崖,樸素率真時又如大山默默無言,不事雕琢卻風韻依然。李唐將對人性之幽微的探尋,進而演繹成都市世相百態(tài)的素描畫圖。表面看來,是日常生活的堅實一面占據(jù)了主導(dǎo)地位,而實質(zhì)是李唐創(chuàng)作時表現(xiàn)出另一種風格——即彌漫在小說敘述者那種近距離的、質(zhì)樸和含蓄的語調(diào),恰恰是作家敘事時借以顯現(xiàn)自身的一種方式。于是,在《巨變》中,李唐開始從對人性的表現(xiàn)轉(zhuǎn)而關(guān)注命運的無常和人力的渺小來,而在小說中表現(xiàn)為敘述者的的淡定從容,自然地稀釋了作品本來所具有的悲劇色彩,平添了一種顯示作家的悲天憫人與參透人生的睿智和情懷。
雞年迎春,雞年吉祥?!哆|河》推出了“90后小說專輯”,為讀者送上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折射出《遼河》編輯對新生代的高度重視和文學(xué)步步走向輝煌的美麗曙光。除了《巨變》之外,還有范墩子的《陶醉》、宋阿曼的《小亦莊》、鬼魚的《詩人》等作品,都寫得風生水起,有可圈可點之處,鑒于秋泥老師已作了精彩點評的緣故,故就此擱筆,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