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莉
古代也有“到此一游”
□吳 莉
每到旅游旺季,“到此一游”就會(huì)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此舉被視為不文明行為而飽受非議。那么您知道嗎?在中國古代,“到此一游”曾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美其名曰“題壁”,而且還形成了一種特有的“題壁文化”。
據(jù)《晉書》記載,東漢書法家?guī)熞斯?,喜歡在墻上寫字。有時(shí)他去酒店消費(fèi),身上沒帶錢,就在墻上寫字以向觀者索討酒錢。酒錢夠了,就將墻上的字清除掉,即“或時(shí)不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顧觀者以酬酒,討錢足而滅之”。
魏晉時(shí)期,類似師宜官這樣的題壁行為更為普遍,“書圣”王羲之還曾弄出父子“斗字”的故事。有一次,王羲之去都城,臨行前在墻上寫字,其子王獻(xiàn)之待父親走后,悄悄將字擦掉,在原處寫上自己的字。王羲之回來后,覺得墻上的字寫得不好,還以為是自己臨走時(shí)酒喝得太多了。
在唐朝,題壁文化為世人所接受,如有名人來涂鴉“到此一游”,被認(rèn)為是一件有臉面的事情。白居易路過秭歸,當(dāng)?shù)乜h令特地把神女祠的墻壁粉刷一新,還特意先在墻上題詩一首:“蘇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詩。為報(bào)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詞?!?/p>
大文豪蘇軾更是有名的“題壁控”,《蘇軾詩集》中有相當(dāng)一部分詩是“涂鴉詩”。他最有名的一首哲理詩:“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shí)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他即興涂鴉之作,名叫《題西林壁》。
在南宋文人中,題壁詩最凄美、最令人欷 的,當(dāng)屬陸游的“沈園題壁”。陸游在沈園邂逅前妻唐婉,在園壁上即興寫下了有名的《釵頭鳳》:“紅酥手,黃 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古人雖然喜歡涂鴉,但很少會(huì)寫“到此一游”。有的人只題壁,不留名;有的人還會(huì)賣弄文采,拐彎抹角地罵人,以示有水平。
魏晉名士呂安與嵇康是好朋友,一次他去嵇家拜訪,嵇康恰好不在,嵇康的哥哥嵇喜出門迎接。呂安瞧不起嵇喜,就在門上寫了個(gè)“ ”字,便回去了。“ ”乃“鳳”的繁體字,“ ”字拆開,乃“凡鳥”二字,以此諷刺嵇喜。
歷史上,也有人因到處題壁而留下不雅之名。明朝時(shí),有個(gè)叫杜庠的進(jìn)士便因此而遭譏笑。杜庠曾在赤壁題詩:“莓墻椒壁,過輒留題?!比朔Q“杜赤壁”。清朝有位富家子弟杜四郎,比照“善題壁”的唐朝詩人杜荀鶴,號(hào)稱“杜荀鴨”。不過,他的水平太差,題壁常被人粉刷掉。但他并不生氣,還自嘲道:“三十年來塵指面,如今始得一 泥?!?/p>
杜赤壁、杜荀鴨這樣的胡亂涂鴉只是遭人反感,而《中山詩話》中的“豁達(dá)李老”卻因涂鴉惹上了官司?!盎磉_(dá)李老”喜歡寫詩,但總是寫不好。有一次,他在人家剛粉刷好的墻上題詩,主人見了大怒,便去官府告了他。
可見,古代對(duì)涂鴉行為雖較為寬容,但也并非不論時(shí)間、地點(diǎn)就可“到此一游”。遇到“題壁控”怎么辦?古人想出一個(gè)兩全其美的方法:在游人喜歡涂鴉的地方,設(shè)一“詩板”,專供賣弄者亂寫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