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霧自南洋引進臺灣后,由政府輔導(dǎo)及農(nóng)民自行改良,已產(chǎn)生許多品種,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蓮霧有什么品種,蓮霧品種介紹。
深(大)紅色種
深紅色種蓮霧,俗稱:本地種蓮霧。色澤:深紅色。果狀:果形小,倒扁圓錐形,有長有短,平均果長約4.4 cm,果色深紅色,果肉白色帶淡紅色,甜味低,稍帶澀味,耐貯藏,糖度約6.4 Brix,一般平均果重約44 g。在臺灣栽培歷史最久,果型最小,顏色鮮麗,可惜稍帶澀味,甜度最低,是臺灣早期的蓮霧。
粉紅色種
南洋種蓮霧。色澤:深紅色。果狀:果形大,圓錐形,果皮粉紅色至暗紅色,水份高味清甜,平均果長約6.7 cm,果頂寬約6.4 cm,縱經(jīng)與橫徑相近,糖度約10-14° Brix,最高可達18 Brix,平均果重約90-150 g。早期自南洋引進,為目前臺灣栽培最多,即俗稱“黑珍珠”,最具經(jīng)濟價值的栽培品種。
黑珍珠蓮霧
屏東縣改良品種,1961年林邊鄉(xiāng)農(nóng)民開始于崎峰村沿海一帶種植蓮霧,因當(dāng)?shù)氐刭|(zhì)鹽份含量高,外加海上吹來南風(fēng),“臺灣俗諺:南風(fēng)透蓮霧著甜”,雖然所生出來的蓮霧果實小,但因色澤暗紅,反光看起來像發(fā)亮的珍珠,且風(fēng)味極甜且不酸,糖度高于12° Brix,故稱之“黑珍珠”產(chǎn)地:主要產(chǎn)區(qū)分布于屏東縣林邊鄉(xiāng)、枋寮鄉(xiāng)、枋山鄉(xiāng)、佳冬鄉(xiāng)、南州鄉(xiāng)、麟洛鄉(xiāng);嘉義縣梅山鄉(xiāng)。
黑鉆石蓮霧
由高雄市六龜區(qū)果農(nóng)以“疏果”及“套袋技術(shù)”,培育出果實特大、果色深紅帶光澤、水分多、清甜爽口的蓮霧,稱之“黑鉆石”。產(chǎn)地:高雄市六龜區(qū)、廣西欽州。
黑金剛蓮霧
由黑珍珠蓮霧改良,培育出果實大,為與高雄市六龜區(qū)“黑鉆石”區(qū)隔,稱之“黑金剛”。產(chǎn)地:屏東縣林邊鄉(xiāng)、南州鄉(xiāng)、廣西欽州。
白色種
俗稱:白蓮霧、白殼仔蓮霧、新市仔蓮霧、翡翠蓮霧。色澤:乳白色或清白色。果狀:果形小,長倒圓錐形或長鐘形,果肉乳白色,具清香略帶酸味,果長約5.0 cm,果頂寬約4.4 cm,近果柄一端稍長,糖度約12 Brix,平均果重約34 g。果型細小,產(chǎn)量較低,栽培不多。
青綠色種
俗稱:二十世紀蓮霧、綠殼仔蓮霧、香果蓮霧、凸臍蓮霧。色澤:青綠色帶光澤及臘質(zhì)。果狀:果形大,扁圓形,具特殊香氣,果約5.1 cm,果頂寬約5.4 cm,近果柄一端稍窄,果頂微凸,故又被稱為“凸臍蓮霧”,糖度約8.8 Brix,平均果重59 g。果形似芭樂,因果肉薄、形色不佳,易落果,易長徒長枝,故栽培不多。
(摘自護花網(wǎng),201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