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菲
東坡肉:一種普遍被認可的說法是,蘇軾二任杭州知州時,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擔肉給他拜年,蘇軾便命將豬肉和酒燒好后給民工吃,家人誤聽為黃酒和豬肉同燒,大家吃后反而覺得更加酥香味美?!皷|坡肉”美名由此慢慢從杭州傳遍全國。
昭君鴨:傳說出生在楚地的王昭君出塞后不習慣面食,于是廚師就將粉條和油面筋泡合在一起,用鴨湯煮,甚合昭君之意。后來人們便用粉條、面筋與肥鴨烹調(diào)成菜稱之為“昭君鴨”,一直流傳至今。
曹操雞:相傳“源于曹操的藥膳”。曹操屯兵廬州逍遙津時,因軍政事務(wù)繁忙,操勞過度,臥床不起。治療過程中,廚師按醫(yī)生囑咐在雞內(nèi)添加中藥,烹制成藥膳雞。曹操食后病情日趨好轉(zhuǎn),后常要吃這種藥膳雞。這道菜流傳開來,被人們稱為“曹操雞”。
貂蟬豆腐:是一道來自民間的傳統(tǒng)風味名菜——泥鰍鉆豆腐,又名漢宮藏嬌、玉函泥,中國除西部、西南部省份外,多有制作。之所以叫做“貂蟬豆腐”,是民眾以泥鰍比喻奸猾的董卓。泥鰍在熱湯中急得無處藏身,鉆入冷豆腐中,結(jié)果還是逃脫不了被烹煮的命運。恰如王允獻貂蟬,使出美人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