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龍
[摘 要] 口語交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是學生語言及表達能力、習作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學習能力??谡Z交際具有綜合性、流動性、及時性以及現(xiàn)場性等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立足學生,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估的開放性進行剖析,讓學生在開放性的系統(tǒng)中學習,促進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開放性
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所使用的教學策略有別于閱讀與寫作。學生需要處在具有開放性的語言狀態(tài)下,同時進行多向的動態(tài)互動,才能夠提升自身的口語表達水平,并獲得分析、總結以及評估的思維方式,從而逐漸形成由多種因素(生活態(tài)度、為人處世、語言技能等)組成的口語交際能力。由此可見,讓學生處在具備開放性的系統(tǒng)中進行口語交際鍛煉,可使教學的實效性提升,從而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一、教學目標開放化
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以及最終標準,教學目標的確定對教學開放性起到直接的決定作用。開放的教學需具備個體性與整合性。
(一)開放的教學目標需具備個體性。現(xiàn)階段,我國實行的是班級授課制,在此授課模式下,教學目標所體現(xiàn)的群體性應覆蓋教學的全過程,同時發(fā)揮其導向與調節(jié)作用。然而因小學生在認知能力以及基礎知識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故因材施教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鑒于此,教師應在明確群體性目標的同時制定出具有靈活性的個性化訓練目標,從而使個性不同的學生均能實現(xiàn)預期的目標。
教師可選擇蘇教版語文第11冊練習5中的“我喜歡的電視欄目”展開口語專題練習。例如某位同學在該主題的口語交際中說《動物世界》是他最喜歡的電視欄目,并通過生動的語言將節(jié)目所涉及的動物介紹給大家,從而使其口語交際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為凸顯個性化,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教學目標,明確上限目標、發(fā)展目標以及下限目標。上限目標為給予學生機會,使其靈活自如地將世界的奇妙表述出來,并積極發(fā)表個人觀點,語言表達富有感染力;發(fā)展目標為可有條理地表達個人對奇妙世界的認識,語言具有連貫性并且通暢,能夠加入一些議論;下限目標為學生可清楚地說出自己所了解的觀點,表達具有連貫性。通過上述區(qū)分能夠使各層次的學生均能夠在既有的口語能力之上有所提升。
(二)開放的教學目標需具備整合性。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既要學會聆聽與陳述,又要注重談話的修養(yǎng)與文明。由此表明,口語交際是個人素質的一大體現(xiàn),能將知、意、行進行有效地結合,而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學會聆聽、表達和交流,文明禮貌地同他人溝通與交往。此目標具有多元性,不僅包含了知識能力上的目標,還包含了眾多涉及非智力因素的目標以及情感目標。
口語交際因具備了上述特征,教師在訓練時應從整體著手,以獲得綜合效果。不僅要突出重點,而且要注重對其他各項素質的訓練,從而優(yōu)化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可進行蘇教版語文第八冊練習1中的“推薦或自我推薦”的口語訓練,在進行此項教學時應將重點定為在交際過程中怎樣向別人介紹自己,能夠尋找到自身的特別之處,包括愛好、性格、優(yōu)劣勢、外貌等。在開展技能訓練的同時,也應注重對交際時所使用的語言或態(tài)度當中隱含的品質、思維等進行觀察。通過仔細傾聽,來對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錯誤予以糾正,給予其適當?shù)闹笇?。在堅持整體性原則的基礎上,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才能夠得到更加全面協(xié)調的發(fā)展。
二、教學過程開放化
口語交際訓練不僅涉及聽說能力,而且涵蓋對交流目的、對象、重點、環(huán)境、神情、雙方態(tài)度等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而言,應包含準確且快速地理解交談對象所表達的意思,能夠進行敏銳的思考,具備臨場組織語言的能力、清晰表達的能力、靈活的思維等。上述訓練應具備開放性,內容應豐富,同時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生活需求,盡量與學生的生活實現(xiàn)同步。
(一)依據(jù)教材內容,發(fā)掘訓練因素。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語言因素,可給予學生形式多樣的口語交際練習素材。鑒于此,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并以開放的眼光來進行訓練因素的發(fā)掘,從而使口語交際訓練更加全面地展示語文教學的開放性,并將其融入到語文教學的眾多環(huán)節(jié)之中。
例如對于中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進行看圖說話、講述完整句子等練習,盡量使訓練的形式與內容豐富化。對于涉及人物交流的內容,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安排相應的專項口語交際練習環(huán)節(jié),同時將教材中隱含的訓練因素進行挖掘,讓學生以想象說話、表演或者朗讀等形式展開訓練。另外,口語交際還應將各個學科存在的差異性聯(lián)系起來,有效地利用其他科目的資源,從而強化學科間的交流。例如教師可將口語交際教學與勞動課教學有效聯(lián)系起來,向學生展示玩具的創(chuàng)作過程,從而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將課堂作為基礎,訓練生活與時空同步。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主要渠道,在進行訓練的同時應進行多項課外實踐,將口語交際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夠讓該訓練更具實效性。通過開放的口語交際練習,營造寬松自在的交談氛圍,使學生的學習空間與時間有更大的開放性。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且其在廣闊的時空中能得到更佳的發(fā)展,真正實現(xiàn)口語交際的靈活教學。教師在該環(huán)節(jié)中為學生創(chuàng)建了口語交際的舞臺,并且使語境更富有生活情趣與時代氣息,讓生活與課堂不再是互相分離的兩個場所,從而促進了兩者的有效連接。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可將交際環(huán)境拓展至校園內或校外,不再僅限于教室??山柚鷮懶沤涣鞯男问?,讓學生與其他地區(qū)的同齡人展開書信交流活動,從而讓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得到提升,使其視野更加開闊。
三、教學評估開放化
推動學生的發(fā)展是開放的教學評價的根本目標。開放的評價體系應具有以下特點,即評價形式靈活、評價目標多元化、呈現(xiàn)學習經過、重視主體參與及實踐。
(一)多樣化的評價主體。長期以來口語交際教學主要是讓教師來評價學生的回答,從而導致大部分學生均處在依賴的狀態(tài)中,無法采用自己的標準來評估其他同學的回答以及表現(xiàn),家長參與式的評價更是鮮見。不可否認教師評價的重要性,然而,當學生的評價權被剝奪后,將影響其主體性的發(fā)揮。此外,口語交際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聆聽、思考以及闡述獨特見解這幾個同時進行的活動,因此,教師應給予學生相應的評價權。在對他人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使自身的傾聽能力與習慣得到培養(yǎng),而且能夠勇于發(fā)表自我見解,從而提高其膽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于學生發(fā)言之后,向其他同學發(fā)問:“其他同學認為他的回答正確嗎?”當某位學生出現(xiàn)錯誤的表達時,教師可讓其余學生對其進行評價:“大家是否同意剛才該同學的說法?你們有沒有其他想法?”此外,教師還可讓學生評價自身的觀點,如:“大家認為我的解讀是否正確?有沒有同學要補充?”由此讓學生更專注地傾聽并仔細地思考,勇于說出自己的觀點。并讓學生轉換角色,由單純的聆聽者轉變?yōu)榉e極評價者,從而使口語交際的訓練更加有效。
(二)靈活的評價手段。多數(shù)教師選擇在期末進行教學評價,僅通過分數(shù)的形式來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評定。該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和局限,發(fā)展性的評價比單一性的評價效果要好。發(fā)展性評價既能夠對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語言的能力進行評定,又能對學生的思想品質、情感態(tài)度以及交際行為進行反饋評估,更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以及發(fā)展過程。開放性的評價方式能夠有效地結合單一評價和綜合評價,強調分層的評估標準,同時,在分析評價結果時可結合定量與定性評價,運用鼓勵性的評語和等級制實施評價。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而言意義重大,在開展口語交際教學時,教師應注重開放性。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估均應體現(xiàn)開放性,同時應積極探索和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與素材,使口語交際教學更貼近生活,進而提升口語交際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鄭淑花.撥動互動之弦 張弛交際之脈——淺議口語交際中深拓“交互性”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7,(01).
[2]武艷玲.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的現(xiàn)狀與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15,(20).
[3]吳曉華.小學生口語交際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實踐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
責任編輯 鄧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