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燕
摘 要:菲茨杰拉德一生共創(chuàng)作178篇短篇小說,其中一些為他的長篇小說奠定了創(chuàng)作基礎(chǔ)。早期美國評論界對他的短篇小說褒貶不一,并且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不多。自“菲茨杰拉德復(fù)興”起,短篇小說得到更多重視,文學(xué)價值得到肯定,但在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上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關(guān)鍵詞:菲茨杰拉德 短篇小說 美國文獻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國文學(xué)史上的重要作家,一生共發(fā)表5部長篇小說和178篇短篇小說,此外還有詩歌、劇本、文章和書信。他因第一部長篇小說《人間天堂》(1920)一舉成名,曾一度成為美國稿酬最高的作家,但由于其作品未能吻合當時批評界的期待視野, 其名聲在1930年代中后期急劇下降,直至1945年才開始出現(xiàn)“菲茨杰拉德復(fù)興”,其作品得以再版和研究,并在1960年代達到第一次高潮,此后每十年都有一次高潮。本文側(cè)重考察美國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說研究成果和動向。下面將分類進行概述。
一、批評專著
1968年帕羅莎(Sergio Perosa)出版了《菲茨杰拉德的藝術(shù)》(The Art of F. Scott Fitzgerald),側(cè)重介紹菲氏的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相互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論述了先期的短篇故事如何表現(xiàn)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如何在其后的長篇小說中對類似主題進行發(fā)展和深化。1971年希金斯(John Hggins)出版了《菲茨杰拉德短篇故事研究》(F·Scott Fitzgerald: A Study of the Stories),這是第一部重點評述菲氏短篇小說的專著,按時間順序概述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有助于讀者了解菲氏短篇故事的類型和藝術(shù)特點,并分析了創(chuàng)作方法,包括從最初的創(chuàng)作動機、創(chuàng)作技法到主題和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反復(fù)修改直至發(fā)展成后來的長篇小說這樣一個過程,有助于讀者更好地解讀長篇小說。波茨(Stephen W. Potts)的《天堂的代價: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雜志生涯》(The Price of Paradise: His Career in Magazines, 1993)分析《時髦圈子》《星期六晚郵報》與《老爺》這三份雜志對作家不同階段的人生與短篇創(chuàng)作的巨大影響,指出其短篇是長篇創(chuàng)作的前奏與試驗場,并促成其成為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重要的作家,同時反映了菲氏職業(yè)上的成功與他對當時美國主流社會的重要影響。羅伯特·魯爾斯頓(Robert Roulston)與海倫·魯爾斯頓(Helen H. Roulston)的《通往西卵的曲折道路》(The Winding Road to West Egg: The Artistic Development of F. Scott Fitzgerald, 1995)是這一時期短篇研究的重要專著,是對“菲氏在《了不起的蓋茨比》面世前的短篇小說進行的全面研究”,點面結(jié)合地分析它們與《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藝術(shù)關(guān)聯(lián)。屈爾(John Kuehl)的《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說研究》(F. Scott Fitzgerald: A Study of the Short Fiction, 1991)是這一時期研究菲氏短篇小說的另一力作。曼格姆(Bryant Mangum)的《依然是筆財富: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說藝術(shù)中的金錢》(A Fortune Yet: Money in the Art of F. Scott Fitzgerald′s Short Stories, 1991)是對菲氏150余篇短篇小說整體而全面的分析,指出短篇既是賺錢工具,是其思想的驗證所與藝術(shù)技巧的試驗場,也是作家公眾聲望的風向標。1980年代另一部專著是佩特里(Alice Hall Petry)的《菲茨杰拉德的小說技巧:1920年—1935年的短篇小說集》(Fitzgeralds Craft of Short Fiction: The Collected Stories, 1920-1935, 1989),對已出版的四部短篇小說集《新潮女郎與哲學(xué)家》(1920)《爵士時代的故事》(1922)《所有悲傷的年輕人》(1926)和《清晨的起床號》(1935)分門別類論述了愛、性和婚姻;自我與社會;自由意志與命運;夢想與幻滅;歷史意識;家庭觀念等,因而是一部闡釋頗具特色的著作。
二、論文集
1980年代菲氏短篇小說研究受到高度重視,一些有影響的菲氏研究論文集都輯錄了短篇研究,如李(A. Robert Lee)編輯出版的《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生命的承諾》(F·Scott Fitzgerald: The Promises of Life, 1989)和布魯姆(Harold Bloom)編輯的《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現(xiàn)代批評》(F·Scott Fitzgerald: Modern Critical Views, 1985)等。一部重要的專門研究菲氏短篇的著作是布賴爾(Jackson R. Bryer)編輯的《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說批評新方法》(The Short Stories of F·Scott Fitzgerald: New Approaches in Criticism, 1982),所收錄的文章較之以往菲氏短篇研究方法具有新穎獨特之處,針對過去菲氏作品研究重視社會、歷史與傳記等外部因素的研究方法,編者強調(diào)對短篇小說文本風格與藝術(shù)性的研究,論文集不僅涉及大家熟悉的名篇,還涉及長期被忽視的作品,編者在附錄部分羅列了詳細的菲氏短篇小說研究參考目錄。1990年代探討其短篇小說的文集對其短篇的分析主要側(cè)重于以前著墨甚少的那些篇目,如布賴爾的《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被忽視短篇小說新論》(New Essays on F·Scott Fitzgeralds Neglected Stories, 1996)收錄了23篇文章,是對菲氏短篇小說中長期被忽視的作品的評論。21世紀重要的論文集有布賴爾等編輯的《21世紀的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03),收錄了3篇關(guān)于短篇小說分析的文章,對《充實人生》的手稿、帕特·霍比系列小說、約瑟芬系列小說進行了研究,拓展了該領(lǐng)域的研究范圍。
三、工具書
關(guān)于菲氏研究最值得一提的工具書是普里戈齊(Ruth Prigozy)編的《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劍橋指南》(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F·Scott Fitzgerald, 2002),有些文章涉及短篇小說,專題研究有馬格里斯(Alan Margolies)的《菲茨杰拉德與好萊塢》,文中也分析了一些短篇小說中的電影因素,電影成分與好萊塢劇本之間的關(guān)系等。在作品研究中,曼格姆的《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說》全面考察了菲氏作為嚴肅短篇作家的創(chuàng)作一生??夏岬希↗·Gerald Kennedy)的《菲茨杰拉德的流亡生涯與歐洲短篇故事》分析了菲氏在歐洲創(chuàng)作的15個短篇,探討了流亡生涯對菲氏作品的影響。
四、研究范式
自1945年起菲茨杰拉德研究的主要范式是傳統(tǒng)的歷史批評、傳記批評和新批評。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菲茨杰拉德研究開始引入一些新的批評理論流派,例如女性主義批評、心理分析和文化研究等理論。1990年代及2000年代,既有注重外部因素影響和意識形態(tài)問題的外在批評,比如研究通俗文化對他作品的影響和階級、種族、性屬等因素在他作品中的表現(xiàn),也有注重文本內(nèi)在因素的批評方法,即結(jié)合新批評的文本細讀方法、敘事理論、文體和話語分析方法去解讀作品的。
對于菲氏短篇小說的研究,除了公認的八部名篇《重訪巴比倫》《闊少爺》《赦罪》《冰宮》《五一節(jié)》《冬天的夢》《一顆像里茨飯店那么大的鉆石》《瘋狂的星期天》被一再分析和闡釋之外,其他的作品也被逐漸挖掘和研究。但是,縱觀菲茨杰拉德研究史,短篇小說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Bruccoli,Matthew J.F.Scott Fitzgerald A Life in Letters[M]. 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94.
[2] Bloom,Harold,ed.F.Scott Fitzgerald′s Short Stories[C]. New York:Bloom′s Literary Criticism,2010.
[3] Potts,Stephen W.The Price of Paradise:The Magazine Career of F.Scott Fitzgerald[M].San Bernardino:Borgo Press,1993.
[4] Prigozy,Ruth.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F.Scott Fitzgerald[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5] Tate,Mary Jo.Critical Companion to F.Scott Fitzgerald:A Literary Reference to His Life and Work[M].New York:Facts On File,2007.
[6] 程錫麟,等.菲茨杰拉爾德學(xué)術(shù)史研究[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