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滿 李宇杰 黃楠 王琿 韓喻
摘 要: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為學習者提供了一種新的知識獲取的渠道和學習模式,已逐步成為網絡時代人們學習的新途徑。MOOC教學模式獨有的特征和優(yōu)勢,給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帶來重大挑戰(zhàn)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在MOOC教學模式的沖擊下,如何開展傳統(tǒng)課程教學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之一。文章在梳理和總結MOOC的特征及對傳統(tǒng)課程教學挑戰(zhàn)的基礎上,從教學理念、課程組織、教學方式和質量認證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各方面提出應對措施,將MOOC教學融合到傳統(tǒng)課程教學中,使二者形成有機的互補,更好地提高課程教學的效果和作用。
關鍵詞:MOOC;大學;改革;網絡學習;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5-0097-03
Abstract: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 provides a new way of acquiring knowledge for learners.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learning model in the network era. MOOC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which bring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traditional course teaching. How to carry out traditional course teach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OOC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we need to think about.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OC and the challenges to traditional course teaching, the paper provides some countermeasures from teaching concept, curriculum organiz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quality certification. Integrating MOOC into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realizing mutual supplement of them can improve the effect and function of course teaching.
Keywords: MOOC; university; reform; online learning; countermeasures
自十二世紀在歐洲誕生第一所大學以來,大學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其組織方式和教學模式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但傳統(tǒng)的大學組織方式和教學模式的作用、地位始終不可動搖。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作為一種新型的網絡學習的渠道和模式,以其方便、快捷、成本低、效率高等諸多優(yōu)點受到了學習者的青睞[1,2],給大學的傳統(tǒng)課程教學模式帶來重大挑戰(zhàn),同時也帶來了發(fā)展的新機遇。
在此背景下,我們需要全面認識和了解MOOC,理性分析傳統(tǒng)課程教學所面臨的挑戰(zhàn),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借鑒MOOC的特點和優(yōu)勢,以開放的態(tài)度應對與改革,將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MOOC相融合,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本論文在梳理和總結MOOC的特征及對傳統(tǒng)課程教學挑戰(zhàn)的基礎上,從教學理念、課程組織、教學方式和質量認證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各方面提出應對措施,以有效地提高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一、MOOC課程的特征
MOOC的發(fā)展與互聯網的發(fā)展息息相關。二十世紀末,以哈佛、斯坦福為代表的大學開展了早期的遠程教育,推出了哈佛在線、斯坦福-All Learn和紐約大學online等[3]。
2002年,麻省理工學院(MIT)把大量的課程上傳至網上供人們免費學習,標志著開放教育資源(OER)運動開始[4]。隨著OER運動的發(fā)展,越來越多高校和教育機構將優(yōu)質資源上傳至網絡供人們共享。2008年,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的戴夫·科米爾和國家人文教育技術應用研究院的布賴恩·亞歷山大根據網絡課程的教學創(chuàng)新實踐正式提出了“MOOC”這一術語[5,6]。實際上,最早的MOOC課程是由阿薩巴斯卡大學的喬治·西門思與國家研究委員會的斯蒂芬·道恩斯設計和領導的“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這門在線課程。隨后,西門思和道恩斯又開設了“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Networks and Knowledge”在線課程。
2011年底,斯坦福大學試探性地將3門課程免費布到網上,其中包括吳恩達教授的“Machine Learning”,超過1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注冊了這門課[7]。自此,MOOC發(fā)展的風暴席卷全球,以在線課程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紛紛涌現,從Udacity、Coursera到edX、Udemy,它們以免費、高質量的課程內容為賣點,為學習者提供廣泛的在線支持,包括課程任務布置、學習評估、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甚至為順利完成課程的學生提供學習證書等。
與大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MOOC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和網絡技術相融合,尤其是充分地發(fā)揮了網絡的特點和優(yōu)勢。MOOC具有兩個一般性特征:一是開放式獲取,任何人都可免費參與網絡課程學習;二是規(guī)模可伸縮性,課程是為無限數量的學習參與者設計,具有顯著的大規(guī)模性。具體而言,MOOC課程具有以下的特征[7,8]:
1. 無嚴格的準入制度:只要學習者完成個人基本信息的注冊,并支付一定的費用(甚至免費),就可獲得由知名大學所提供的在線課程學習的資格認證。
2. 學習時間一般較短:每門課程都有相對固定的學習時段,一般規(guī)定為1~3個月,學習期滿經過考核合格頒發(fā)相應的認定證書,證書一般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
3. 課程學習內容與形式網絡化:學習內容主要以大學知名教授提供的課程內容為主,學習形式以在線的video的形式呈現,此外還提供文本材料和在線答疑,甚至為學習者提供各種用戶交互性社區(qū),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支持服務,關注其學習體驗。
4. 課程進度提前發(fā)布。課程開始前,授課教師以郵件方式告知課程開始時間和相應學習準備,并發(fā)布在平臺公告上。課程材料發(fā)布以周為單位向前推進,學習資源以學習過程的縱向需求進行分布,學習者很容易找到本單元學習所需要的學習材料、測試內容、討論版等。
5. 教學平臺大都是自行開發(fā)或整合。MOOC課程的教學平臺并無統(tǒng)一的標準,大多由各高校或者互聯網公司根據實際情況開發(fā)。
二、MOOC課程對于傳統(tǒng)教學的挑戰(zhàn)與機遇
前已所述,MOOC課程具有其獨有的特征和優(yōu)勢,這種特征和優(yōu)勢給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MOOC課程對于傳統(tǒng)教學的挑戰(zhàn)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MOOC課程顯著降低了學習者接受優(yōu)質高等教育的門檻
傳統(tǒng)高等教育的一般模式是高校向學生收取學費,學生接受教育,而且很多高校設置了進入門檻,從而使一些求學者無法享受到優(yōu)質的高等教育。而MOOC課程無嚴格的準入制度,對成千上萬的修課學生免費或只收取很低的費用。因此可使更多的人接受優(yōu)質的高等教育。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學家達夫妮·科勒稱它為“高等教育的真正民主”[9]。
迄今為止,美國高校開設的絕大多數MOOC課程都是免費的,這樣可以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特別是對無法支付高額學費的人群更是如此。同時,世界著名高校MOOC課程的開設,使得MOOC的教育質量有了保障,人們可以比較容易地接受優(yōu)質高等教育。
(二)MOOC課程能夠更好地喚起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
現代的課程教育體系,學習者成為知識的依附者而非創(chuàng)造者,這使得個體的內在需要被忽略,創(chuàng)造潛能被漠視,個體對外界事物的探求之心被嚴重削弱。
MOOC課程將學習轉變?yōu)槿松砷L和生存的一部分,能夠更好地喚起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以Coursera平臺為例,授課教師以協(xié)助的方式為學習者利用平臺進行主動探索提供多種人性化的便利服務。例如,簡便的注冊方式和清晰簡潔的選課界面使學習者可迅速進入要學習的課程;學習資源形式相對一致,學習者在選定課程后,可迅速熟悉和掌握學習方式,并在一系列文字和視頻的指導下,了解平臺提供的所有學習支持服務功能和相關信息,對要學習的內容和將要參與的活動了然于胸;教師團隊利用課程主頁和郵件,每周定期預告課程進度,提醒課后測試和作業(yè)提交的要求與時間,并隨時告知學習者近期論壇討論的主題和本人所發(fā)帖的跟帖內容;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在論壇上或課外活動小組內得到解答,學習者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則由教師在課程主頁以文字或視頻的方式,及時予以回應;課程結束后,教師與學習者會通過社交網站繼續(xù)保持聯系,甚至會繼續(xù)舉辦學習者見面會和學習者面對面的交流與互動[10]。
相比傳統(tǒng)課程教學模式,MOOC課程能夠更好的更好地喚起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使其自覺主動的開展課程學習。
(三)MOOC課程有效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自主安排度
傳統(tǒng)高等教育授課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教學過程安排等教學計劃一般而言是固定的。與之相比,MOOC課程利用網絡來提高學習者的自主安排度,進而提升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MOOC課程的開發(fā)者針對人們在線學習的習慣進行不斷優(yōu)化,包括Coursera、Udacity在內的眾多MOOC項目都將課程切分為20分鐘內的完整獨立模塊,授課者可通過社交網絡、郵件列表等社區(qū)工具與學生進行互動和問答。這一設置模式,使得許多因為時間、地區(qū)等問題無法深造的求學者能夠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額,有效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自主安排度。
(四)MOOC課程有力促進了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進程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fā)展,一體化已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隨之而來的是高等教育國際化。傳統(tǒng)高校提高國際化的方式主要為請進和送出兩種方式,如作為知名大學,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與此同時,高校也輸送本國學生到國外進行長短期學習。
MOOC的載體為互聯網,修課學生來自全世界各個國家地區(qū),在國際化方面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據統(tǒng)計,截至2012年8月10日,上線不過才四個月的Coursera就已有超過100萬的注冊學生,遍及全球119個國家,學生來源為美國、巴西、印度和中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11]。
從另一個方面,MOOC作為一個新生的事物,也并非十全十美,同樣存在著一些缺點和不足。
(1)MOOC雖然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打破了優(yōu)質高等教育資源短缺的局面,但由于課程學習者來自世界各地,課程內容相對固定,因而沒能解決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等方面的問題,而在獨創(chuàng)性和多樣性的培養(yǎng)等方面更是存在很大的不足。
(2)難以實現完全的互動。雖然授課者與學習者可以進行在線交流,但是當選課者的數量達到一定數目后,這種互動實際上很難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完全實施,而這正是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所在。
(3)實驗課程與課程的實驗部分也將成為難題。雖然隨著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虛擬實驗室建立,但是實驗課程與課程的實驗部分需要學習者親自動手,才能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驗。在這一方面,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MOOC課程存在很大的不足。
實際上,正是因為這些挑戰(zhàn)和不足的存在,給傳統(tǒng)教學又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機遇。
三、基于MOOC背景下傳統(tǒng)教學的改革與應對
雖然MOOC擁有極好的課程資源,但就高等教育而言,僅僅通過網絡“上大課”,是不能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的。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還將成為高等教育實施教學的主要承載體。因此,但面對MOOC的挑戰(zhàn),需要很好地思考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改革與應對措施。
(一)更新課程組織方式,將MOOC作為課程強化與補充,形成“混合式課程”
如前所述,MOOC課程具有自身的優(yōu)點和不足,其優(yōu)點給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其不足給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機遇。因此,以傳統(tǒng)課堂體系為主,以MOOC課程為輔,更新課程的組織方式,形成“混合式課程”將有助于發(fā)揮二者的特點和優(yōu)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例如,EDX與圣何塞州立大學在2012年合作開展了EDX平臺對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力的研究。Khosrow Ghadiri教授使用項目中麻省理工學院提供的“電路與電子學”課程資源來補充和強化他在圣何塞州立大學中的“電路分析”課程,形成混合式課程。試驗結果表明,進行混合式課程學習的班級,學習者期末測試通過率由55%提高到91%,有力地證明了科學設計的混合式學習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習者,大幅度改善學習效果。[9]
混合式課程不但發(fā)揮了MOOC課程的優(yōu)點,如學習者自主安排度提高、激發(fā)了學習主動性等,同時促進了教師對教學的反思以及對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探索和研究,有助于推動教師角色的轉變,從一個講授者,真正變?yōu)閷W生學習的激勵著和啟發(fā)者?;谶@一點,形成“混合式課程”是在MOOC背景下傳統(tǒng)教學最有效的應對方式,也是勢在必行的教學改革方式。
(二)轉變教學理念,推動傳統(tǒng)教學從“課堂”轉向“學堂”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是舞臺上表演的演員;學生是客,是舞臺下觀看演出的觀眾。很多的課程存在照本宣科的現象,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而在MOOC教學過程中,課堂變得更加側重互動和問題解決,呈現出一種開放式的特性,這種特性構成并彰顯了其獨特的創(chuàng)建、結構以及運作,這為傳統(tǒng)大學的課程開發(fā)、教學組織和運作提供了獨特的思路。
借鑒MOOC課程注重調動學習者“學”的主動性的特點,傳統(tǒng)教學應該逐步采用引導啟發(fā)、多元協(xié)助的方式代替?zhèn)鹘y(tǒng)課堂中的強迫性學習任務,從而激發(fā)學習者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以“教”為主的課堂轉變成以“學”為主的學堂。
通過這樣的一種改革,逐漸形成教學者、學習者和學習材料等多種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平衡關系,使得學習者、教學者和學習環(huán)境各要素在以人為本的原則下相互適應,呈現出開放自由、和諧共生的狀態(tài),逐步建成具有快樂學習和綠色學習的“學堂”。
(三)推進質量認證制度,建立“學分銀行”,使傳統(tǒng)教學與MOOC課程協(xié)同發(fā)展
學分的取得是對學習者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認可。在傳統(tǒng)本校課程修習學分的基礎上,建立“學分銀行”[12],形成傳統(tǒng)課堂學分+MOOC課程學分的評價機制,利用學分制將傳統(tǒng)教育與MOOC進一步接軌,不僅拓寬了傳統(tǒng)教學的教學途徑看,同時增加了MOOC的教育價值。
MOOC項目與學分制度掛鉤,體現了高等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成為使學習最終回歸于學習者自身愉悅體驗的一種途徑。目前,美國已有一些大學宣布接受美國教育委員會認可的學分,將修讀MOOC項目課程取得的學分與修讀本校課程取得的學分予以同等程度的承認。
這種認同將促使“混合式課程”的教學方法、從“課堂”轉向“學堂”的教學理念等改革與應對措施得到更好的實施,從而能夠有效的改革傳統(tǒng)課堂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四)對于我校人才培養(yǎng)與課程改革的啟示
就我校而言,MOOC為學校提升辦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新的手段。立足于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和定位,尤其是針對軍事職業(yè)教育的需求,面向基層官兵開設MOOC課程,使官兵不出門就可以學習相關的優(yōu)質課程,尤其是官兵們所需要的專業(yè)技術課程,使基層官兵比較容易地接受優(yōu)質高等教育,提高綜合素質。
總之,MOOC課程的開展將進一步健全了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和軍事職業(yè)教育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yǎng)體系。
四、結束語
MOOC課程的飛速發(fā)展,拉近了世界上各個角落的人與世界名校的距離,使開放教育從單純的資源共享轉變到課程與教學模式革新,并改變著人們對傳統(tǒng)高等教育的看法。同時,MOOC課程自身所固有的特點和不足,對于傳統(tǒng)教學特別是高等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因此,在MOOC教學模式的沖擊下,我們必須積極思考MOOC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從教學理念、課程組織、教學方式和質量認證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各方面提出改革與應對措施,促進傳統(tǒng)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吳維寧.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Coursera評析[J].黑龍江教育,2013,2:39-41.
[2]Koutropoulos A,Hogue R J. How to Succeed in a 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MOOC)[EB/OL].[2012-11-20].http://www.learningsolutionsmag.com/articles/1023/.
[3]王萍.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的新發(fā)展與應用:從cMOOC到xMOOC[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3):13-19.
[4]樊文強.基于關聯主義的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及其學習支持[J].遠程教育雜志,2012(3):31-36.
[5]McAuley A,Stewart B,Siemens G,et al (2010).The MOOC Model for Digital Practice.http://www.elearnspace.org/Articles/MOOC_Final.pdf.[DB/OL].[2013-04-16].
[6]Stephen Downes(2008).MOOC and Mookies:The Connectivism & Connective Knowledge Online Coursse[EB/OL].[2013-04-16].http://www.downes.ca/presentation/197.
[7]王穎,張金磊,張寶輝.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典型特征分析及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217(4):67-75.
[8]Inge DE Waard,Apostolos Koutropoulos,Nilgün ?觟zdamar Keskin,et al.探索MOOC教學方法在mLearning中的運用[J].何伏剛,馬東明,孫海民,譯.中國遠程教育,2012,3:23-29.
[9]王文禮.MOOC的發(fā)展及其對高等教育的影響[J].江蘇高教,2013,2:53-57.
[10]張振虹,劉文,韓智.從OCW課堂到MOOC學堂:學習本源的回歸[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3:20-27.
[11]盛嵐.數萬中國人上網免費讀美國大學大牌院校紛紛加盟[N].每日商報,2012-10-24.
[12]康乃美,葉必鋒.遠程教育實施“學分銀行”管理模式的思考[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9(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