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網(wǎng)絡流行語中的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

      2017-05-30 05:08:27程亞恒

      程亞恒

      [摘要]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中的N是一個不符合框式結構“比……還……”語義制約的構件,它并不具有構件A所表述的特征。雖然不符合邏輯關系,但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存在可以獲得語用學、修辭學和語言類型學的支持。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具有主觀表態(tài)的語用目的,主觀評價則是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最主要的語用功能。從修辭學角度分析,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還運用了擬誤手法,具有同字異類的辭趣。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是在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修辭構式。

      [關鍵詞]差比構式;表態(tài)句;主觀評價;擬誤;辭趣

      [中圖分類號]H03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36121(2017)05009008

      “比……還……”是漢語差比句系統(tǒng)中使用頻率極高的一種框式結構。其中,“比”是一個表示性狀和程度的介詞,經常引進一定的參照對象作為比較后項;“還”是一個表示程度差別的副詞,有把事情往大里、高里、重里說的語氣[1]62,221,語義上具有更近一層的意味,后面所跟的成分表示比較結果。如果我們分別用X、A表示比較后項和比較結果并填充到框式結構“比……還……”中,就可以得到差比構式“比X還A”。很明顯,這種常見的差比構式表達的整體意義是“[]比X更加A”。例如:

      (1)秋雪湖的蘆花最潔白,比白雪還輕柔。(石言《秋雪湖之戀》)

      (2)這消息簡直比娶媳婦還使老張高興。(劉兆林《雪國熱鬧鎮(zhèn)》)

      在典型的差比構式“比X還A”中,雖然構件X具有開放性特征,如上例“白雪”是名詞性成分,“娶媳婦”是動詞性成分,但框式結構“比……還……”對構件X的語義也有一定限制:X必須具有較突出的A特征,或者至少說話者主觀上認為X所具有的A特征是比較突出的;構件A必須能客觀、準確地表述X的某種特征。如,例(1)的“輕柔”是“白雪”具有的特征,或者說作者認為“白雪”是相當“輕柔”的;例(2)中,按照常理“娶媳婦”是使人高興的事,所以句中具有“使老張高興”的特征。

      不過,在表差比的“比X還A”構式系統(tǒng)中,有些構件并不遵守框式結構“比……還……”意義的約束。筆者在網(wǎng)絡用語中就發(fā)現(xiàn)了一類特殊的比較構式“比X還A”:充當構件X的都是名詞性多音節(jié)單純詞(記作N),充當A的大多數(shù)是單音節(jié)形容詞。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構式中的構件N并不具有構件A所表述的典型特征。例如:

      (3)哎呀,巧的不能在[再]巧,比巧克力還巧(http://tieba.baidu.com/p/1157289090)

      (4)只是氣味過于香了,比香格里拉還(http://www.dianping.com/review/28233590)

      從例(3)所表達的意思看,“巧克力”根本不具有“巧(巧合)”的語義特征,例(4)的“香格里拉”和“香”之間也未必有語義上的關系。因為該句無法看出說話者要把海爾洲際酒店跟香格里拉比較哪個香味濃的意思。如果按照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的框式對構件語義制約的要求,這類句子是很難成立的。但是,這類構式在網(wǎng)絡用語中確實客觀存在,且具有極強的復制能力。顯然,“比巧克力還巧”類構式本來借用的是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的“[]比X更加A”的構式義。但是,由于構件的語義特征不能滿足典型差比構式的語義要求,所以構式就失去了典型差比構式“[]比X更加A”的構式義,結果只具有“[]很/非常A”的意義。因此,我們把這類“比巧克力還巧”的構式稱為非典型差比構式,記作“比N還A”。

      呂叔湘先生指出,在表示“勝過”的句式中,有一類用“比”字連接相比的兩件東西,高者在先,下者在后,底下的形容詞凡是用“更”或“還”的,雖有高下之分,兩者都是正性的。[2]360361但從“比巧克力還巧”類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使用情況來看,與其說N是正性的,倒不如說它是無性的,因為這種情況下的N根本不具有A特征。此外,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隱含“X很/相當A”這樣的命題,而且從邏輯上,這一命題也是真命題。而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盡管也隱含了“N很/相當A”的命題,但這一命題顯然是個假命題:因為構式中的構件N根本不具有A特征,如上例(3)(4)所隱含的命題“巧克力很/相當巧”、“香格里拉很/相當香”,毫無疑問都屬假命題。

      究竟該如何認識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它的表意功能究竟如何?這類構式又是如何衍生的?這是本文擬著重探討的問題。

      一、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存在的必然性

      從邏輯學角度分析,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是一種不符合邏輯關系的表達式。究其原因,主要是構件N和A的語義特征與框式結構“比……還……”的語義制約不相融。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中,構件N根本不具備A特征,所以它實際上沒有充當比較后項的資格,而構件A也根本不用來表述構件N所具有的特征的比較結果。仍以例(3)來說,熟悉英語的人都知道“巧克力”是一個音譯詞,“巧”只是這個音譯的多音節(jié)單純詞中的一個音節(jié)而已,在“巧克力”這個詞中并不表達意義,跟表達“巧合”義而充當構件A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巧”沒有任何意義上的聯(lián)系,二者只是音同而已。再如下例:

      (5)比土耳其還土,還想和廣州和深圳比。(http://tieba.baidu.com/p/1862882954)

      (6)中國隊比黎巴嫩還“嫩”。 (http://tieba.baidu.com/p/313985715)

      例(5)中,充當構件N的“土耳其”是Turkey的音譯詞,其中“土”也只是“土耳其”這個音譯詞中的一個音節(jié),跟充當構件A的形容詞“土”沒有任何意義上的聯(lián)系。例(6)的“黎巴嫩”是Lebanon的音譯詞,其中“嫩”作為這個音譯詞的一個音節(jié)跟充當構件A的形容詞“嫩”也沒有任何意義上的聯(lián)系。所以說,如果僅從邏輯學的角度判斷,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應該是不合格的表達式。但是,如果從語用學和修辭學角度來分析,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存在卻有一定價值。如劉正光所言:“語言僅僅從語言系統(tǒng)本身是不可能得到充分解釋的,而應該考慮到語言外的因素如我們對世界的看法與觀念、利用語言資源來對我們的客觀經驗進行概括和總結的方式以及交際的需要等?!盵3]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工具、交際工具、文化載體的,一種復雜的開放的,具有自我調節(jié)功能和非系統(tǒng)特征的,處在不斷地從有序向無序運動過程之中的,動態(tài)平衡的多層次的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tǒng)。[4]語言符號的這種性質和特征是使語言成為滿足人們日常生活表達復雜思想感情,并順利實現(xiàn)交際的重要保障。由于語言最基本的社會功能是傳遞信息,而信息的生成和理解過程是在人的大腦中進行的,是一種思維過程。所以,在交際過程中,語言符號的組合一面要受社會約定俗成的表達規(guī)則的制約;另一面又受到說話者的思維調控,表現(xiàn)出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語言符號的形式跟意義沒有必然聯(lián)系,只要為符號的使用者共同認可,一定的語音形式就可以與一定的意義聯(lián)系在一起。[5]727至于選取什么樣的語言符號和什么樣的意義相聯(lián)系,完全取決于說話者的交際意圖。一般而言,人們互相交談的目的是為了表明雙方已經互相注意到了對方,人們所說的話有時候不能僅從話語的字面意義解釋,而需要從字面以外的某個事情上理解。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在互相交際和溝通時具有非常具體的交際意圖并通過語言的使用獲得實質性的交際結果。[6]285從說話者使用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情況看,其交際意圖就是在借助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的構架表達某種事物或事件具有很高程度的A特征的意義,且這一表達也符合語用學的幽默原則,有表述奇、巧的諧趣性。

      從修辭學角度來看,人們在交際活動中并不是消極地運用語言,而是時刻都在有意或無意追求最佳的表達效果。說話者為了達到預期的最佳表達效果,必然會通過修辭活動來對語言材料進行選擇和加工。修辭活動是復雜多變的,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異,是語言交際過程中的能動活動,是與說話者的交際意圖緊密相連的一種語言交際行為。修辭學認為,合乎邏輯和語法的東西,不一定表達效果就好;而不合邏輯和語法的東西,也不一定表達效果就不好。某種特殊場合下,不合邏輯和語法的東西也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辭效果。[7]2728如:

      (7)大車經過一排排房舍前面凹凸不平的空地,除了柴禾還是柴禾,沒有一個人。(張賢亮《綠化樹》)

      (8)誰都不怕,就怕警察。(http://news.hexun.com/20120228/138721189.html)

      如果僅從邏輯關系分析,此二例的表達都有問題,但從修辭角度分析,卻都具有一般排除句式所不具備的意義。同樣,從修辭角度分析,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具有特殊修辭效果。此外,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存在也可以得到語言類型學解釋。意大利語中一個有特色的語法現(xiàn)象是絕對最高級,它和一般最高級之間存在著密切甚至是雷同的關系。絕對最高級并不意味著要傳遞準確性,通常包含一個明顯的夸大作用。這種夸大作用只是用來表達說話人的情緒性態(tài)度,可以使意大利語的使用者運用一種“表(達)情(緒)性的夸張表達”。這種觀點闡述的內容可以描述如下:[6]277

      意大利語的絕對最高級“it is Xissimo”相當于闡述

      它很X

      說話人想說比這一點更高的程度

      因此,他說:它不能夠再X

      意大利語的這種絕對最高級的使用以及它與一般最高級之間的關系為我們提供了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客觀存在的語言類型學支持。由此我們認為,盡管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存在邏輯上的語義矛盾,但從語用學、修辭學和語言類型學角度看,這種構式卻具有客觀存在的價值。

      二、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語用價值

      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的語用價值在于通過與比較后項X的實際比較凸顯比較前項(句法層面可能為空語類)更加突出的A特征。而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中,由于構件N是一個不具備A特征的成分,所以“比N還A”實際上只是一個“虛比”構式,整個構式凸顯比較前項的A特征的語用價值是通過框式結構“比……還……”的意義實現(xiàn)的,跟構件N的意義沒有太多關系。那么,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究竟具有什么語用價值呢?以下就此展開分析。

      (一)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語用目的

      在語言交際過程中,說話者選用某一單位傳遞信息時經常帶有一定的交際意圖,即語用目的,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使用也不例外。劉大為指出:“構式義的形成依賴于這個構式整體與言者主觀意圖的關系?!盵8]這種觀點與構式語法學派倡導的語言使用觀的宗旨極其一致,本質上也是語用目的決定構式意義的論斷。本文基本贊同這種觀點。那么,說話者選擇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語用目的究竟是什么?我們認為,主要是表明某種主觀態(tài)度。

      態(tài)度在句子中體現(xiàn)的是語用意義,屬于說話者主觀感情表達的語用范疇。金立鑫指出:態(tài)度是主觀性的傾向,是主觀的、與說話人相聯(lián)系。態(tài)度完全屬于“語用”范疇,在句子中也屬于語用成分。[9]307不過,態(tài)度作為一種心理現(xiàn)象,既指人們的內在體驗,又包括人們的行為傾向。態(tài)度是潛在的,主要是通過人們的言論、表情和行為來反映的。[10]66反映到語言上,態(tài)度就表現(xiàn)為人們對態(tài)度對象的情感體驗或帶有評價意義的敘述,前者如尊敬、同情、厭惡等;后者如理解、懷疑、贊成、相信、反對等。這些帶有情感體驗或評價意義的句子就是所說的表態(tài)句??梢?,表態(tài)句具有強烈的主觀認知與情感因素,而且從說話者使用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實際情況來看,表達情緒性態(tài)度即“表態(tài)”無疑是該構式最為直接的語用目的。

      主觀態(tài)度總有積極與消極、肯定與否定、贊揚與批評、喜歡與厭惡等二元對立性,否則便是一種客觀表述。所以,依據(jù)表達主觀態(tài)度的不同,可以把表態(tài)句分為正態(tài)句和負態(tài)句兩種類別。正態(tài)句表達積極、正向感情或評價,體現(xiàn)的是褒贊的主觀態(tài)度;負態(tài)句表達消極、負向感情與評價,體現(xiàn)的是貶損的主觀態(tài)度。事實證明,說話者在運用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對某種事物進行描述時,往往帶有強烈的主觀褒贊或貶損態(tài)度。如,例(3)是對“巧合”程度的驚嘆;例(4)是對“香味”程度的贊譽,二例都表明說話者無比喜悅之情,帶有主觀褒贊的態(tài)度。再如:

      (9)比東北虎還虎的就是東北老娘們。(http://tieba.baidu.com/p/2331641229)

      (10)謝長廷拋出“經濟畜生”論,臺報:比陳水扁還扁。(http://tw.people.com.cn/GB/14811/14872/6384415.html)

      例(9)整個構式表達了說話者主觀上對“東北老娘們兒”的譏諷、貶損、不喜歡的態(tài)度。例(10)要表達的真正意義是“謝長廷極其扁”,構式同樣表達了說話者主觀上對謝長廷的諷刺、貶損甚至厭惡的態(tài)度。

      (二)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語用功能

      既然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語用目的是表態(tài),那么,它又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在語言交際過程中,說話者并不一定總是使用語言進行客觀敘述或描寫,有時為了實現(xiàn)交際意圖或達到交際目的,說話者往往把自己的主觀感情深深融入各種表達式中。這種情況下,用來交際的語言就具有了一定的主觀性。實際上,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就帶有一定的主觀感情色彩。如:

      (11)紫毫:一種毛筆,筆鋒用深紫色的細而硬的兔毛做成,比羊毫硬。(《現(xiàn)代漢語詞典》)

      (12)武存忠把一只小蒲扇似的手伸到那五面前。那五摸了把,“喲”了一聲,真是又粗又厚。光有繭子沒有皮、比焊水壺的馬口鐵還硬實。(鄧友梅《那五》)

      (13)菜園雖然經拖拉機耕過一遍,只翻起滿地大坷垃,比腦袋還大,比骨頭還硬。

      (楊絳《干校六記》)

      例(11)“(紫毫)比羊毫硬”的表達實際上是一種客觀陳述,是基于真實的比較結果作出的判斷;例(12)中,“(手)比焊水壺的馬口鐵還硬實”的表達顯然帶有夸張意味,融入了說話者的主觀感情,所以是一種帶有主觀性的比較結構,具有主觀評價的語用功能。例(13)的主觀性表達與例(12)相同。

      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不僅傳承了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的部分語義內容,而且傳承了“比……還……”這一框式結構主觀評價的語用意義。其實,這一點從上面例子就可以看出: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典型的語用功能就是主觀評價功能。也就是說,“表態(tài)”是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直接語用目的,而最終達到“表態(tài)”目的的途徑則是這類構式的主觀評價功能。即:表態(tài)是目的,評價是途徑,二者共同構筑了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語用價值。與一般的評價句式一樣,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主觀評價也包括正評價和負評價兩方面。例如:

      (14)她非常的善良,可是那些每天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小仙子卻認為她長的十分丑,還說她比空心菜還菜,也就是比丑八怪還丑。http://q.xxt.cn/singleq/recarticledetail.action?cid=10014665&artId=3826376&id=6261578)

      (15)高曉松的老爸比李剛還剛。(http://www.bjmama.com/thread68687481.html)

      例(14)的“比空心菜還菜”是非常丑的意思,評價中帶有明顯貶損意味,所以屬于負評價;例(15)的“比李剛還剛”是“極有來頭”的意思,評價中帶有明顯的褒贊色彩,所以屬于正評價。但不管正評價還是負評價,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評價功能都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是說話者從自己的視角出發(fā)而作出的評價,因而評價不一定全面、客觀、真實。由此可知,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主觀評價功能與主觀表態(tài)的語用目的是一致的,即:正評價帶有鮮明的褒贊色彩,因而表達的是褒贊態(tài)度;負評價帶有鮮明的貶損色彩,所以表達的是貶損態(tài)度。簡言之,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語用價值并不在于通過比較來凸顯靜態(tài)焦點A,而是通過主觀評價來達到表明褒贊或貶損態(tài)度的語用目的。

      三、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修辭特色

      上文說過,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具有特殊的修辭效果。那如何理解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修辭特色呢?譚海生認為,這是一種“錯體比較修辭”現(xiàn)象[11],本文認為“錯體比較”的解釋力還不夠,至少還可從擬誤和音趣兩方面進行更加深入的解釋。

      (一)擬誤

      王希杰指出:擬誤就是有意識地利用語言的或邏輯的錯誤來提高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段,是語言文字運用的常規(guī)的偏離,是說話者在交際過程中故意利用錯誤說法來達到某種修辭效果的一種積極有效的手段。擬誤的目的并不是說話者要聽話者把表層的錯誤當作正確東西來接受,而是希望聽話者透過表層形式中的錯誤把握擬誤話語的真正含義。[12]325

      擬誤有設誤、仿誤、推誤三種格式,而設誤又有兩種情況:一是正確形式為雙方都明確,二是正確形式為雙方都不明確。按照這種分析,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顯然屬于第一種設誤類型。因為,幾乎所有懂得漢語的人都知道,在漢語的差比句系統(tǒng)中,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才是符合邏輯的表達式。正因為運用了擬誤的修辭手段,所以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才具有了詼諧的表達效果。

      前文已述,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中的構件N與A在語義上是不匹配的,而這種語義上的不匹配并不是由說話者不經意間的語誤造成,而是說話者故意選用這樣的構件造出的新奇組構,為達到言語詼諧的語用目的而組建的構式。例如:

      (16)一輪皓月高懸天際,清輝撒向萬物人間;床前光芒穿越唐朝,地上霜比李白還白!(http://bbs.tianya.cn/postno124107801.shtml)

      (17)再其次是思想,一度空到海闊天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比空手道還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11d650100zivd.html)

      例(16)中,并不是說話者不知道具有“白”這個特征的典型事物有哪些,也不是說話者不知道李白的典型特征是什么,之所以會出現(xiàn)把“李白”和“霜”這兩種不具有可比性的人和物進行比較的設誤,是說話者故意為之,目的是要通過設誤組建一個新奇的構式個體,從而使自己的表達具有詼諧的效果。例(17)的“比空手道還空”也一樣,也是說話者為達到詼諧的表達效果而故意組建的具有設誤特征的構式個體。顯然,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的表達比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平實直白,而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表達則更加風趣詼諧,這種效果則是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所不具備的。而造成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表達風趣詼諧的根本原因正是設誤修辭手段的巧妙運用。

      (二)音趣

      在修辭學中,音趣是辭趣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是一種利用漢字語音特點創(chuàng)造出的修辭手段。辭趣是一種積極修辭現(xiàn)象,是語言文字本身的情趣的利用,即如何利用各個語言文字的意義上聲音上形體上附著的風致來增高話語文章的情韻的表達。[13]229譚永祥認為,辭趣是富有表現(xiàn)力的亞辭格的語言現(xiàn)象,及有助于提高表達效果的詞語的音調或字形圖符、書寫款式所體現(xiàn)出來的情趣。辭趣包括三個內容:意趣、音趣、形趣。

      音趣是有利于提高表達效果的詞語的音調。[14]477這里所說的音趣實際上是一種利用某些漢字同音同形而表意不同的特征提高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段。因為,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中,A只是和N這個單純詞中的某一成分同音同形,A是一個獨立的形容詞,而處于比較后項N中的那個與A同形的成分只是一個音節(jié)或語素,所以我們稱這類辭趣為同字異類音趣。其實,這種同字異類音趣的修辭手段起源較早。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中的“尋常”實際上是“平?!钡囊馑?。這種情況下的“尋?!笔且粋€并列式合成詞,“尋”“?!倍贾皇沁@個詞語中的一個語素,而不是兩個獨立的詞。不過,詩句用于對仗時卻借用了“尋”和“常”表長度意義,這時的“尋常”已不再是合成詞,而是一個并列關系的短語了。近人聶紺弩《歸途》詩“擊壤三年翁失馬,沿途兩耳妃呼豨”中,“妃呼豨”本來是古樂曲中的助聲字,沒有實際意義?!稑犯娂び兴肌酚小板糌g,秋風肅肅晨風飔”句,明人徐禎卿《談藝錄》謂“樂府中有妃呼豨、伊阿那諸語,本自亡義,但補樂中之音”,甚是。不過,聶紺弩《歸途》詩中,“妃呼豨”分別借用名詞“妃”、動詞“呼”、名詞“豨”的意義與“翁失馬”構成工對。類似例子還有不少,此處不再贅述。下面看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對同字異類音趣的運用。如:

      (18)我也很菜,比黃花菜還菜!http://tieba.baidu.com/p/1056130517?pid=11983353123&cid=0#11983353123)

      (19)你的臉比陳世美還美,你的眼比諸葛亮還亮。(http://www.gexing.com/qianming/26129335.html)

      (20)好吧,我是新人,比新加坡還新的新人。(http://tieba.baidu.com/p/1222416285?pid=14441532263&cid=0#14441532263)

      例(18)中,構件“黃花菜”的“菜”只是一個語素,跟充當構件A的形容詞“菜”之間實質上只是同字異類關系,說話者之所以選用“黃花菜”作為比較后項,完全是想借助“菜”的音、形巧妙地造成音趣。例(19)“陳世美”的“美”、“諸葛亮”的“亮”和例(20)“新加坡”的“新”跟充當比較結果的形容詞“美”、“亮”和“新”也都屬于同字異類音趣的修辭手段。

      四、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衍生機制與動因

      框式結構的抽象性本來就是有限的,加上語言使用的復雜性,構件并不一定死守框式結構的語義制約,所以,在交際過程中經??梢钥吹交蚵牭揭恍┏=M合的構式。作為超常規(guī)的實體構式,其意義往往不再是框式結構意義與構件意義的總和,而是融入了語用與修辭意義的創(chuàng)新構式。當然,這些創(chuàng)新性實體構式的衍生需要一定的機制與動因。本文只對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衍生機制與動因進行簡單分析。

      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衍生機制主要包括兩方面。第一,構件N作為比較后項具有“虛比”的語義特征,這恰與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中構件X的“實比”語義特征形成互補,為創(chuàng)新性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衍生提供了可能空間,可說是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衍生的重要語義基礎。第二,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語義上要求在確定比較前項具有A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依據(jù)A所表述的特征選擇合適的比較后項X,這種依據(jù)焦點A選定比較后項X的邏輯關系為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衍生提供了一種創(chuàng)新性表達的條件。

      任何一種新實體構式的出現(xiàn)都有一定的動因,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也不例外。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衍生的動因主要是構式的特殊表達效果——修辭效果。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是說話者故意違反邏輯來提高表達效果的一種積極有效的修辭手段,目的是說話者要聽話者通過對設誤的認識領會擬誤話語的真正含義。其次,說話者還故意利用漢字同字異類的客觀事實營造了特殊的辭趣。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追求的表達效果就在于組合新奇和表意詼諧。說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組合新奇,是因為該構式借助修辭手段打破了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的語義組合格局;說它表意詼諧,是因為這種構式隱含的命題“N很/相當A”壓根就是一個假命題,選用不具有A特征的構件N表達虛比的意義。這些都是常規(guī)組合的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那么,為什么說話者表達“[]很/極其A”的意思時不直接采用“[]很/極其A”這樣的簡單表達,而要選用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我們認為,這是語言創(chuàng)新過程中追求特殊表達效果的主觀心理影響的結果。眾所周知,語言是一種認知現(xiàn)象,植根于人類的一般認知能力,是對現(xiàn)實進行“互動體驗”和“認知加工”的結果。而語言創(chuàng)新則是對現(xiàn)實世界認知加工的一種創(chuàng)新,是語言使用者基于用法事件的抽象概括。因此,語言創(chuàng)新與人的一般認知能力及知識系統(tǒng)相關,產生于“現(xiàn)實——認知——語言”這一三元關系中。[15]但是,在語言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由于“[]很/極其A”的表達過于直白,而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又缺乏新鮮感,因此,說話者在同字異類辭趣的修辭動因驅使下,運用典型差比框式結構“比……還……”來組建突破常規(guī)的構式實體。這樣,與典型差比構式“比X還A”形同實異的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就產生了。這種情況正好印證了認知語法“句法不是一個自足的形式系統(tǒng),它和詞匯都是約定俗成的象征系統(tǒng),句法分析不能脫離語義”的基本假設。

      五、結語

      盧植指出,“在特定的時間單位內,人們對于語言的輸入、編碼、加工、輸出都是有限的,其他認知資源的分配必須遵循認知投入最小化、語言使用最大化的經濟原則?!盵6]67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說話者有時并不一定遵循“認知投入最小化、語言使用最大化的經濟原則”,而是故意違背語言經濟學原則,利用語用或修辭手段創(chuàng)造出一些別具一格的新奇表達,從而達到自己的主觀語用目的,順利實現(xiàn)交際意圖。這樣的交際用語可謂俯拾皆是,而非典型比較構式“比N還A”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對于使用非典型差比構式“比N還A”的人來說,構件N仍然具有開放性特征,只要單音節(jié)形容詞A跟N中的一個語素或音節(jié)相同,這種非典型比較構式“比N還A”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用來表達,這也正是非典型比較構式“比N還A”在網(wǎng)絡交際用語中頗受歡迎的原因。

      [參考文獻]

      [1]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2]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新1版):360361.

      [3]劉正光.“非理想”的語言事實在理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同義反復”的非范疇花理論解釋[J].現(xiàn)代外語,2005(2):113.

      [4]王希杰.深化對語言的認識,促進語言科學的發(fā)展[J].語言文字應用,1994(4):814.

      [5]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4):727.

      [6]盧植.認知與語言——認知語言學引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7]王希杰.漢語修辭學(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2728.(按,原書“事實上,合乎邏輯和語法的東西,并一定表達效果就好……”的“并一定”當為“并不一定”,引文據(jù)意改正.)

      [8]劉大為.從語法構式到修辭構式(上)[J].當代修辭學,2011(3):79.

      [9]金立鑫.語言研究方法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10]劉能強,等編.設計心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11]譚海生.錯體比較:廣州方言的一種特殊修辭方式[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1):149.

      [12]王希杰.漢語修辭學(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13]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

      [14]譚永祥.漢語修辭學[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

      [15]GoldbergA.E.Constructions at Work,Cognitive Linguistics,2009,20(1):201224.

      [責任編輯]李獻英

      Abstract:The N in the not typically differential comparison constructions of “Bi(比)NHai(還) A”is a component which dose not conform to the meaning of the frame structure of “Bi(比)……Hai(還) ……”,which does not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described by the component A.Although it doesnt conform to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the being of the not typically differential comparison constructions of “Bi(比)NHai(還) A”can get the support of pragmatics, rhetoric and language typology. The not typically differential comparison constructions of“Bi(比)NHai(還) A”has the subjective position of pragmatic purposes,and its subjective evaluation is the main pragmatic functions.Analysing from rhetoric,we can find that the not typically differential comparison constructions of“Bi(比)NHai(還) A”used the proposed technique,with rhetoric fun of being same word but different class.The not typically differential comparison constructions of “Bi(比)NHai(還) A”is a kind of rhetoric construction which appears from the typically differential comparison constructions of“Bi(比)NHai(還) A”.

      Keywords:Differential comparison constructions;sentences with attitude; subjective evaluation;proposed mistake;Rhetoric fun

      忻城县| 绵竹市| 红安县| 肃南| 佛教| 蒙自县| 黑山县| 南漳县| 棋牌| 昌图县| 德格县| 枣强县| 清流县| 上思县| 江华| 怀仁县| 巴东县| 小金县| 麦盖提县| 望城县| 长岛县| 上饶县| 镇平县| 汝阳县| 喀什市| 沙湾县| 乌鲁木齐市| 密山市| 达拉特旗| 石楼县| 石林| 宝鸡市| 泸西县| 甘南县| 阿克苏市| 叶城县| 得荣县| 延寿县| 永宁县| 株洲县| 贵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