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青
自小記憶力超群,
《滕王閣序》過目成誦
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9日出生于鎮(zhèn)江。以升自幼就顯露出與眾不同的地方。從性格上看,以升繼承母親韓石渠的地方較多,而他的哥哥以南和弟弟以新則更像父親。以升生來就很聰明,記憶力超強,口才也很好,喜歡交際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這一點很像其祖父茅謙。以升7歲進入柳翼謀辦的新學校—思益小學。但此前他在3歲的時候就隨母親識字并和祖父學寫毛筆字,4歲的時候同哥哥以南一起進入南京牛市賈治邦私塾學了兩年《論語》。
當時思益小學的校長是陶遜,柳翼謀教國文和歷史。另一位國文教師叫梁公約,詩畫都非常好。以升曾在文章中回憶說:當時文化界人士所用的折扇,以能得到柳翼謀的字、梁公約的畫而自豪,稱之為“雙璧無瑕”。可見思益小學是名副其實的江南才子聚集的地方。
以升有超人的記憶力,誰都知道他可以背出圓周率小數(shù)點后一百多位。他打小就已經(jīng)顯示出了這方面的優(yōu)勢,他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以升上新學校后,祖父擔心他忘記古文,疏懶毛筆字,一有時間就來長子家督促孫子學習。茅謙的教授方法是,自己選一篇古文,一邊抄錄一邊講解,然后要以升第二天把這篇文章熟背下來。以升回憶說:“有一天,爺爺抄錄的是《滕王閣序》……抄寫完畢,爺爺放下筆,轉(zhuǎn)過身來看著我說,你好好讀一遍,然后把它背下來。他的話還沒說完,我就開始背起來了,背得一字不差。爺爺非常吃驚地看著我,問我什么時候讀的這篇文章,我說剛才你寫的時候我已經(jīng)記住了?!?/p>
兒時打下的堅實的古文底子使以升日后受益匪淺。他雖然選學工科,但始終喜歡閱覽各種人文、歷史類書籍,喜歡文學、電影和戲劇。留學期間還寫過話劇,晚年更是寫了很多文章。以升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受的教育,他受的教育很全面,古今中外,文學格致,樣樣都懂。
成績優(yōu)異,在美國康奈爾為唐校掙足面子
以升1911年秋天進入唐山學校學習,年底就傳來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第二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以升非常興奮,因為自己的父親也參加過辛亥革命。同班同學中楊杏佛等人已經(jīng)出發(fā)去南京,準備為南京新政府效力,同學也勸以升一起去。以升坐不住了,給母親寫了封信,說他要回南京,投效孫中山政府。母親很快回信說:“要先有學問再革命 ?!币陨拥叫藕懿灰詾槿?,一再表示要停止學業(yè)回南京。母親這時拿出殺手锏,她在最后一封信上寫道:“如離開學校,則不以你為子?!?/p>
1916年,以升從唐山路礦學院畢業(yè),這四年中以升總平均分為92分,在學校歷史上空前絕后。同年夏天,北京的清華學校第一次招考各大學校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資送美國念研究生,名額只有10人。另招10名中學畢業(yè)女生,也資助去美國上大學。因為報名者甚眾,清華決定由各學校保送報考,唐校自然保送了以升去清華考試??荚囃戤?,以升回到南京,家人都問他考得如何,以升搖搖頭說,恐怕希望不大,大家問他為什么,他回答說,考題太簡單,人人都能考取,家人聽了也不再說什么,只等著結(jié)果下來。過了兩個星期,以升接到學校的信,不知是喜是憂,他拆信的時候手顫抖得幾乎拆不開,母親在旁邊也替他緊張。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好消息,以升被錄取了,全家歡呼雀躍。
在辦入學手續(xù)時,康奈爾大學一名負責人對以升說,他們學校從未接收過來自唐山路礦學院的學生,不知這些學生的水平如何,因此需要考試后再決定是否錄取他們。這名負責人的話讓以升心里開始打鼓。
以升的考試結(jié)果居然不錯,比其他幾個學校來的學生考得都好,從而順利進入康奈爾研究院。以升為唐校掙足了面子,康奈爾學校從此規(guī)定,唐校畢業(yè)的學生今后不用考試,可直接入校。以后唐校來康奈爾留學的中國學生也越來越多,唐山路礦學院也因此同康奈爾大學的關系很好,唐校的一些教學方法甚至也受康奈爾學校的影響,以至于唐校此后有“中國康奈爾”之稱。以升選了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yè),當時與他同一專業(yè)的還有羅英、鄭華,他們?nèi)顺蔀閷9蛄簩I(yè)的第一批中國人。
后來以升報考加里基工學院的博士生,獲得允許。1919年12月,以升結(jié)束了留學生活,收拾行李回國。
葉恭綽送他八個字: “磨礱砥礪,以備大用”
錢塘江大橋與茅以升的名字緊緊相連。其實,以升在造橋前與造橋后還做過教師,且對教育事業(yè)充滿熱忱。他喜歡講課,喜歡與學生交流,教書期間他不斷改進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他的妻子戴傳蕙一直認為,其實最適合以升的職業(yè)是教書。
他去了唐校教書,擔任的課有:結(jié)構學、橋梁設計、橋梁基礎等,每星期20小時的課。他曾經(jīng)試行的一個教學方式叫做“考先生”。每天上課開始的前10分鐘,先點某一個學生的名,問他有無問題,如果有問題就請他把問題提出來,老師根據(jù)這一問題判分數(shù),如果這個問題連老師都回答不上來,學生就得滿分。如果該名學生沒有問題就請下一個學生,下一個學生提的問題要前一個學生回答,如果前一個學生回答不上就得零分。這套方式非常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當以升教書教得順手的時候,時任交通部長的葉恭綽決定將唐校和上海及北京的交大合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了交通大學。葉恭綽決定任命羅忠忱為校長,茅以升為副校長。但羅忠忱對校務不大過問,全權交給茅以升處理。以升以為找到大施拳腳的機會,便開始修建校舍,裁減他認為不合格的教員,破除學校的陳規(guī)陋習。
改革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但同時仇恨的種子也深深埋下,早有人告到葉恭綽那里,說以升不顧情面,隨便解雇教員。幾個月后葉恭綽見了以升,表示他雖然很信任以升,但他太年輕,鋒芒太露,最后給了他八個字:磨礱砥礪,以備大用。幾個月后,交大解散,改稱唐山大學。以升和羅忠忱繼續(xù)任教,但不再管理學校事務。然而新校長明顯對以升不信任,表示他自己要接以升的課,以升深明其意,于是辭職攜家小返回南京。這是他步入社會遇到的第一個挫折。
回南京后,以升不久又應郭秉文之聘去了國立東南大學,擔任東大教授兼工科系主任。以升后來又換過許多學校,擔任過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北洋工學院院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又回到唐山交大任校長。
以升1930年曾擔任鎮(zhèn)江水利局長,本想在水利工程上有所作為,沒想到遇到淮河洪水,堤壩潰決。盡管不是他一人能夠承擔的責任,但也屬于他工作中的一次失誤,遭到撤職。這一事件對他和他的整個家庭都造成很大影響,妻子因驚嚇患上了憂郁癥。這對以升來說也是一次刻骨銘心的教訓。
建錢塘江大橋, 克服八十多項重大難題
茅以升無論在國民黨時期還是在共產(chǎn)黨執(zhí)政以后都受到推崇,緣于他主持建造的錢塘江大橋。建造錢塘江大橋之所以是壯舉,主要因為它是中國第一個自行設計、自行制造的大型現(xiàn)代工業(yè)項目,是中國開始走向工業(yè)化的標志之一。在當時中國整體技術水平和各項條件都非常落后的情況下,建錢塘江橋的難度非常大。整個錢塘江大橋工程共克服了八十多項重大技術難題,實屬不易。
錢塘江波濤洶涌險惡,流沙深厚異常,江底變化莫測。今天造橋技術發(fā)達,對付這樣的條件不在話下,但當初卻非常艱難。茅以升曾說:“分明是要我辦一件知其不能為而為之的事情,而且只許成功……”
周培源在一篇紀念茅以升的文章中總結(jié)了建造錢塘江大橋遇到的諸多難題和以升及其橋工處的人為克服這些困難創(chuàng)造的各種新方法:“他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了射水法,克服了在厚硬的流沙上難以打樁的困難;采用了沉箱法,克服了水流湍急難以施工的困難;采用浮運法,利用江潮的漲落巧妙地在橋墩上架設了鋼梁。在建橋過程中,他克服了80多個重大難題,僅用兩年半時間,就在急流洶涌的錢塘江上建起了這座長1453米、高71米的鐵路公路兩用雙層大橋。這是中國橋梁建筑史上的大事。”
錢塘江大橋的建造成功使茅以升一夜之間聲名鵲起,但在建橋過程中,他承受的壓力和精神上的緊張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茅以升在回憶文章中寫道:“……而工程上困難重重,種種不測事故,令人氣沮,我忽而愁悶,忽而開顏,幾于寢食皆廢。1935年,正式開工后不久,迭遭各種困難,好像全盤計劃都錯了,弄得坐立不安,我們正忙著變更施工計劃時,外間閑言閑語就來了,說什么像這樣做下去哪里能成功?銀行界的人聽到了,更是為他們放款擔憂。正在這個時候曾養(yǎng)甫忽然找我去南京談話,他那時已調(diào)任鐵道部副部長,問明詳細情況以后,他正顏厲色地對我說:‘我一切相信你,但是,如果橋造不成功,你得跳錢塘江,我也跟你后頭跳!我知道這種逼人的方法曾養(yǎng)甫是慣用的,但我當時確很激動,心想,你看吧!我母親見我這樣就說:‘唐僧取經(jīng)八十一難,唐臣(以升的號)修橋也要八十一難,只要有孫悟空,有他的如意金箍棒,還怕過不了關嗎?”
被迫炸毀大橋 “如同親手掐死兒子!”
正當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快要成功的時候,日本侵略軍卻步步逼近。錢塘江大橋即將建成之日也是日軍攻克江南之時。1937年8月14日,日軍飛機首次空襲南京、上海和錢塘江大橋。盡管以升為日軍炸橋后如何盡快修復大橋做了很多準備,但他沒想到的是,大橋最終的命運卻是自己親手將它炸毀。
那是1937年11月16日的一個下午,南京工兵學校的一位丁姓教官找到茅以升。他說因敵軍逼近杭州,要在明天就炸掉錢塘江大橋,以防敵人過江。炸橋所需要的炸藥、電線、雷管等都已經(jīng)運來,就在卡車上。他還說這是軍事命令,有文件為證。
事實上,以升他們在當初設計大橋時已經(jīng)考慮到炸橋的可能了,因此在靠南岸的第二個橋墩里特別準備了一個放炸藥的長方形空洞。根據(jù)丁教官估計,炸這樣一座橋墩和五孔鋼梁,需要一百多根引線接到放炸藥的各處,而完成這樣一件工作需要12小時,如等到兵臨城下再做這件事恐怕太晚了??墒侨绻F(xiàn)在馬上做,敵人并沒有在12小時后到來,又太早了,怎么辦?以升他們想了一個辦法:先把炸藥放在預留的空洞內(nèi),然后再將引線從炸藥處引至南岸的一所房子里,等到要炸的時候再把每根引線接通雷管,最后聽到一聲令下,將爆炸器的雷管通電引火,大橋的五孔一墩便立刻爆炸。
就在他們埋好炸藥的第二天,以升突然接到浙江省政府的命令,立即開放大橋。原來,上海戰(zhàn)事爆發(fā)后,很多人要渡江逃難,渡船已不夠用。大橋于是在17日開通,剛一開通,很多人就迫不及待地涌上大橋,從早到晚,水泄不通,成為錢塘江上從未有過的一次南渡大潮。其中包括一些人故意在大橋上走個來回,以實現(xiàn)諺語說的“兩腳跨過錢塘江”。但是沒有人知道大橋下面埋著炸藥,他們是在炸藥上行走呢。
到了12月23日下午一點鐘,炸橋的命令終于下達。丁教官指揮士兵將裝好的一百多根引線接到爆炸器上,兩個小時后,接線工作完畢。就等著炸橋,本來可以立即炸橋,但是北岸上仍有無數(shù)逃難的人涌來過橋,根本無法下手。
一直等到下午五點鐘,大橋禁止通行,軍人拉響炸彈,一聲巨響,大橋被炸斷。以升感慨地回憶道:“在大橋工程進行時,總工程師羅英曾出過一個上聯(lián)‘錢塘江橋,五行缺火。因為前四個字的偏旁是金、土、水、木,唯獨沒有火,可是上聯(lián)出了以后遲遲沒有人給出下聯(lián)。沒想到,炸橋后,五行不缺火了,橋卻斷了?!?/p>
直到8年后的1946年,以升才接到修復大橋的命令,大橋修復完畢全面通車已經(jīng)是1953年了。60年后,當有人問起以升當年炸橋的心情時,他說:“就如同親手掐死自己的兒子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