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睿
勇,是面對困難的不妥協(xié),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信。拿破侖曾說:“我比阿爾卑斯山還高!”他能說出這樣的話緣于他內(nèi)心強(qiáng)大的自信??鬃诱f,“勇者不懼”,“勇”確實(shí)是披荊斬棘的利刃。
畏,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意味著膽小。畏畏縮縮,就會一事無成。歷史上,趙國因?yàn)槲窇智貒膹?qiáng)大,才同意用和氏璧交換城池,顯然秦國并不會兌現(xiàn)承諾。這種“畏”正是讓趙國一步步走向滅亡的原因。
但是,“勇”就一定是好的,而“畏”就必定是錯的嗎?依我看,并非如此。
紅軍在反圍剿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理所當(dāng)然是勇者。然而勇者也有所畏懼,比如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果斷撤離。正是這種“畏”,保留了革命的火種。這是一種聰明的“畏”、理智的“畏”。一味地往前沖,是“無腦”的“勇”,之恩給你事與愿違。
“勇”與“畏”并不是不沾邊的兩個字。相反,它們?nèi)缬半S形,是分不開的。武松醉拳打虎,你能說他不勇嗎?但是他就一定不“畏”嗎?孔子說過:“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不一定就是懦弱,適當(dāng)?shù)摹拔贰笔且环N明智之舉。是為了保全自己,來日再戰(zhàn)的好辦法。一味地勇,只能頭破血流。
勇可能是不顧一切、沒有自知之明的逞能;而“畏”也可以是明哲保身迂回作戰(zhàn)的謀略。有勇有謀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否則便是魯莽、沖動。
勇者不一定無畏,畏者不一定無勇。如紅軍萬里長征,正是因?yàn)樽龀隽饲‘?dāng)?shù)倪x擇才會成功,這才是真正的勇者,能屈亦能伸。
真正的勇者,不是什么都不怕的莽夫,更不是縮頭烏龜。勇者有所畏,畏乃敬畏之畏,非畏懼之畏。只有正確判斷形勢做出明智的判斷,才是真正的勇者!